严嵩早已通过陆权安插在倭寇内部的内线,得到了毛海峰带兵到来的消息。
胡宗宪、戚继光等,听到消息,纷纷皱起眉头,表示压力很大。
“一个徐海,已经很难对付,又来了一个毛海峰,更是压力山大。”胡宗宪抱怨道,还有一丝畏惧。
“这个毛海峰,很厉害?”严嵩奇怪道。
“岂止是厉害?”胡宗宪叹气道:“毛海峰是五峰船主汪直手下,第一猛将,文武双全,被视为汪直最有力的继承人。汪直儿子不是干倭寇这块料,汪直一直在有意栽培毛海峰。我看,就算是徐海,也未必能比得上毛海峰。两人矛盾不浅。”
“徐海,跟毛海峰不和?”严嵩敏锐GET到关键点。
“是啊。两人都是年轻一代的倭寇海盗王,年轻气盛,名声也差不多。无论是为了争夺汪直身后,倭寇之王的宝座,还是争夺利益和地盘,两人的矛盾都很深。”看得出来,胡宗宪为了对付倭寇,也下了不少功夫研究。
“这个事,很有趣啊。”严嵩微微笑起来:“毛海峰和徐海,两人驻扎的地点,相距100多里,看起来关系也不太好。”
“相互利用而已。”胡宗宪问严嵩:“您可有什么破敌之策?”
严嵩笑了笑道:“如今,我们把沿海搞的处处都是堡垒,弄得人家不敢上岸,怎么打的起来?”
胡宗宪被搞糊涂了:“以阁老的意思?”
“要引蛇出洞,就要示敌以弱。”严嵩正色道:“我们要削减一线兵力,故意制造一些漏洞,给敌人钻空子。徐海和毛海峰,都不是一般人。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处是不会来的。”
胡宗宪点点头。
严嵩的思路,是要引诱倭寇上岸,在大明的土地上,予以围歼战。
但胡宗宪又犹豫起来:“阁老,王本固和冯保,很快就要到南方了。如果他们看到,我们前线故意疏漏,导致倭寇入侵,只怕对阁老和我,都大大不利啊。”
胡宗宪就是这毛病,政客作风,患得患失,生怕乌纱帽不保。
严嵩不耐烦道:“让你做就去做!叽叽歪歪什么?一切有本阁老管着呢。”
在严嵩的命令下,胡宗宪有意地撤出了宁波、杭州、乌山、扬州一带许多城市的防守军队,刻意调动到了一些倭寇不会进攻的穷乡僻壤,给倭寇制造了一些进攻机会。
让胡宗宪最不能理解的是,严嵩甚至放开了南直隶北部的扬州云港一带,这里是漕运、海运的交汇点,是北方路过扬州,前往南京的必经之路啊。
这其中,就包括即将路过云港,前往南京前线,前来装逼,啊不,是来坐镇的王本固和冯保。
“严阁老,别处防御松懈些,被倭寇攻陷也就算了,但这云港可是南来北往的必要节点,就连两位钦差都会途径此地。万一,要是,倭寇攻击此地,截杀了钦差,可怎么办啊?”
官迷胡宗宪很担心。
他听到严嵩随口嘀咕了一声:“本阁老就要这个···”
“???”
“咳咳,本阁老的意思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媳妇,套不住流氓,舍不得钦差,就套不住倭寇。懂吗?”
“·····严阁老您就直说,打算用王本固和冯保那两位钦差,引诱倭寇上岸攻击不就完了?”
“呵呵,本阁老这叫废物利用。”
“·····大人,请恕小人直言,您考虑过两位钦差大人的感受么?”
“两个祸害,还要什么感受?咳咳,本阁老的意思,是两位钦差大人,受皇上圣恩,肯定是一心要以死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是因此,他们才愿意甘冒危险,前来前线效力。如今本阁老给他们以死报国的机会。将来必然青史留名,万代称颂!想必他们九泉之下,也会对本阁老感激不尽的····”
胡宗宪翻了翻白眼,这世界上,能把别人推入火坑,还如此大义凛然的,除了严阁老也没谁了。
“原来如此,严阁老您真是王大人和冯厂公的知心之人····做好事不留名啊。”
“呵呵,我与王本固可是老交情了,大家都老友,这是本阁老该做的!不用谢!不用谢!以死殉国这种千载难逢、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可以死殉国、名垂青史这么好的事情,您通知老友王大人和冯厂公了吗?”
“你这不是废话吗?通知了他们,让他们当倭寇的诱饵,被倭寇围攻,他们还敢来么?”严嵩吹胡子瞪眼。
胡宗宪目瞪狗呆:“·····”
“严阁老····”
“嗯?”
“属下佩服啊佩服!”
“别TM废话!快点去撤了云港的守卫军队,记住!悄悄地撤退,打枪的不要。”
“是!”
一旁参会的戚继光、俞大猷、任环等人:“······”
严阁老啊严阁老,果然套路够深!
几人已经开始对此一无所知、还在兴高采烈而来的王本固和冯保,心疼一分钟···
你们在北京,说说严阁老风凉话,多好,又安全又解气,结果想不开非要到前线来,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一会,你们就知道,来给靖海大臣严阁老找不痛快的结果,是自己会先百倍不痛快!
按照严阁老的布置,云港的防守兵力,渐渐抽调走了。
这一消息,也被徐海、毛海峰两伙倭寇,分别察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