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有失偏颇
不管圣人往哪个方向,萧权定不能让他如愿逃了。
东南西北,就四个方向,除了往白鹭洲那个方向,就剩下三个方向。
还有就是前往牧云州那个方向,也可以排除。
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把那个方向算上。
萧权三人,一人守一个方向,刚刚好。
于是,三人分别守着一个方向,拉开距离,开始对圣人师徒的海捞活动。
三人方向明确之后,开始一路炸海。
炸得刚消停一会的海面,又开始波涛汹涌。
说实话,炸了这么久,萧权和剑宗还是有点累的。
但圣人还没有抓住,不能让他逃,累点也没什么。
在海上行驶的圣人师徒,感觉到海面又开始异动,心中不由惊慌起来。
他娘的!
萧权这兔崽子!
圣人都已经改了方向了,还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遇上萧权,真是比鬼还要难缠!
那一声声炸声越来越近,海水也越来越晃,圣人知道,要不了多久,萧权和他的人就该追上来,让圣人师徒重温刚才那场噩梦!
不行,圣人得赶紧离开萧权等人的掌控范围。
不得已之下,他只得掏出银针,刺激自己的穴位,彻底激发自己身体的潜能,让自己的实力短时间内大步提升。
针针扎下去,圣人顿时感觉自己的身体轻盈了很多,就好像得到很好休息之人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但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会大大地损耗自身的修为,且维持的时间不长,只能维持半个时辰。
就因为代价太大,若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关头,圣人不会用此法。
为了尽最大可能地增大胜算,圣人自己扎完针之后,也帮玄净扎了。
动作利索,用的时间不过半盏茶的功夫。
此时,海水变得更加地晃,炸声又近了些。
圣人决定,还是先往没有炸声的方向去吧。
毕竟,即便他已经暂时恢复了实力,且实力也提高了很多,可竹排的行驶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在空中飞的萧权等人。
更何况,圣人和玄净只能撑半个时辰。
若是这半个时辰内,他们不能成功脱离苦海,那他们就再也没有活的机会!
形势非常严峻!
看着方向突然大转,玄净不由提醒道:“师父,那是白鹭洲方向,我们还要回去?”
圣人冷声“嗯”了一声,道:“如今唯有这样。”
听炸声,圣人便知道萧权三人排除了圣人往白鹭洲方向返回的可能。
也就是说,圣人如果不改方向,继续往前面走的话,到头来,也只会是死路一条。
如此情况下,还不如拼一把,先往白鹭洲方向去。
只要远离了萧权等人,再重新选择方向。
闻言,玄净觉得是这么个理。
可他们两人是施了阵的,只能维持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之后,他们便会软弱如一滩烂泥。
所以,他们还得赶紧找个安全的落脚地,方为上上之策。
半个时辰,师徒二人若是抓紧些,能回到白鹭洲。
只要他们从别处登陆,便能减少很多麻烦。
然后找个荒无人烟之地暂时隐藏,等萧权等人离开了白鹭洲,他们再出来。
眼下,也只有这么个办法了。
所以,圣人赞同了玄净的建议。
师徒二人争分夺秒地往白鹭洲赶。
听着炸声越来越远,圣人师徒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半。
两人将竹排驶到海边之后,将竹排抬到一个茂密的丛林中掩藏起来。
然后转身藏入夜色中。
而萧权三人的距离越拉越开,海面在他们的轰炸之下,整夜不得安宁。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半夜。
这一夜,萧权又是口诛,又是炸海的,消耗了太多的内力,疲惫之感越来越重。
再这样下去,他的身体恐怕就要因透支而吃不消。
所以,也不管圣人师徒是否被逼进了海里,萧权也得暂时放弃,休息一下。
于是,三人都停止了轰炸。
.........
.........
大魏京都。
自从七大州归属朝廷之后,朝中大臣无不开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绞尽脑汁地想抓着皇帝派去各州的官员的鸡脚,然后参他们一本,自己好取而代之。
想要抓住各州官员的鸡脚,朝中大臣就得费尽心思往各州安插自己的密探。
有这些密探的辛勤付出,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很快便掌握了各州的情况。
快到什么程度?
白鹭洲昨天夜里发生之事,远在京都的一些大臣便已经知道了。
但这种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大臣也怕惹来皇帝猜忌,还不敢跟人提起这事。
不过这完全不妨碍那些心怀不轨之心的大臣,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如何声讨萧权。
其中便有御史中丞王宣。
御史中丞乃御史大夫下两丞之一,御史中丞职掌管理图籍秘书,督管地方部刺史,下领侍御史,负责接受公卿奏事与举劾按章等职能。
王家在京都也是世族之家,在魏千秋掌权期间,王家仍能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自有它的厉害所在。
王宣的父亲,本是御史大夫,为人刚正不阿,很得民心,很受百姓们敬仰。
同时,他也敢于跟魏千秋对着干,他与魏千秋不合之事,整个京都的人都知道。
说来,这也是王宣的计谋,闹得人尽皆知,万一他有个好歹,大家便会将嫌疑锁在魏千秋身上。
正因为如此,企图拉拢王家不成的魏千秋,即便王宣对他多有不敬,他也没敢轻易对王家下手。
王宣的父亲,也算是个人物。
虽然没能将魏千秋怎样,到底也是敢跟魏千秋杠的极少数人之一。
后来,他死后,便是袁尧上位。
袁尧上位后,看在王宣父亲的份上,皇帝提拔王宣为御史中丞。
按理说,袁尧死后,御史大夫之位怎么着也应该轮到王宣。
没想到,最后是秦南捡了这个大便宜。
为此,王宣深感不公平。
心中郁郁不得志。
论学识,他和秦南一样,也是进士出身。
论家世,王家乃世族之家,比半道崛起的秦家还要有根基,地位要尊贵。
且秦家不过是将门之家,哪里比得上文人之家?
论经验,王宣任御史中丞之职已有好几年,经验定比刚出道的秦南要丰富多了。
可皇帝却偏偏用了秦南,而不用王宣!
这明显有失偏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