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朝鲜三国
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清.黄遵宪《新丑陋的日本人》
话说公孙止作为公孙纪的使者到了襄平,召唤公孙度领军进犯辽西红山,公孙度和儿子公孙康仿佛看见带血的羔羊般兴奋异常,意图趁刘虞大军南下,一举拿下红山,甚至直扑幽州,借此进入中原繁华地带。
不料公孙度手下众人,也有个吃里扒外的公孙模。他与韩濊、张敞同时为公孙家族将领,而韩濊率先领兵进入朝鲜半岛,自立后成为高句丽主要的势力。公孙模将消息泄露给韩濊,韩濊集结重兵,准备北上襄平,就算拿不下襄平,至少占据公孙度的海港,开拓高句丽前往青州的海路通道。
韩濊事机不密,被高句丽的死敌百济和新罗侦查得知。百济远在朝鲜半岛南端,与青州已有海路贸易往来,却不时被公孙度派人打劫航道,也恨不得向北扩张,灭了新罗和高句丽,然后去打公孙度。aosu.org 流星小说网
百济,是原本居于古代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国家,八大望族分别是: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真氏、国氏、木氏、苩氏。百济的统治阶层是扶余人,不同于其下层百姓三韩人。朝鲜半岛南部的的三韩人是不同于扶余人另一个民族。百济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后与高句丽接壤,东与新罗为邻。都城居拔城,也叫固麻城。此外还有五个别都,中间的叫古沙城,东面的叫得安城,南面的叫久知下城,西面的叫刀先城,北面的叫熊津城。
百济是夫余王尉仇台东汉后期在带方一带建立。东汉末年,百济统治下层的马韩部落,建立百济的是一部分东北的扶余人。扶余人入侵朝鲜半岛南部后构成上层,而与之语言文化完全不同的另一民族马韩,则是国家中的下层。
正史中,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的辽西、河北北部。最北曾侵占到扶余国的鹿山。百济也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中国和日本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后来,百济被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亡。灭亡后的三年里,百济曾展开过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百济的构成民族有扶余人与土著民族的韩人,上流层为扶余人。随着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间,中国及倭的联系的加深,也逐渐吸收了新罗人、高句丽人、倭人和中国人。
百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利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养蚕、纺织等手工业也有发展。对外贸易较发达,不仅同高句丽和新罗进行贸易,还跨海同大汉及原始日本进行商业交往。百济使用汉字,百济国王给北魏皇帝的表文说:臣与高丽先出夫余。也就直接否认了百济出自高句丽。
古尔王统治时期,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制度。近肖古王通过与高句丽的战争向北扩展了疆土,在战争中,百济太子近仇首王杀死了高句丽王(即故国原王),同时向南消灭了残存的马韩部落,达到全盛期。
百济这个名称首见于《三国志》,其中提到马韩中有一国名伯济,原是马韩的众多城邦之一。不过根据高丽王朝史,百济在公元前十八年由温祚王创立,他带领一群人自高句丽出发,到达朝鲜中部的汉水流域,东明的后代有个叫仇台的在带方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国家,汉代辽东太守公孙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却惹来位于中间的新罗的嫉妒。
如果说创建高句丽和新罗上层社会的都是华人后裔,那么新罗就是韩人后裔,人种构成不太一样。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创建,后来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中国后为高句丽夺取的汉乐浪、带方故地。当时*主力用于其他地区,后来新罗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不再追究。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后来统一新罗又分裂成“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罗初名徐罗伐,又名斯罗期卢,由三韩的辰韩联盟中最有势力的斯卢部所建,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都城为金城。
公元前后,斯卢部落以庆州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部落联盟,酋长由朴、昔、金三氏担任。朴、昔二姓后来不再担任首领,王位由金姓世袭,王权逐渐得到加强。
公元四世纪末,新罗经常受倭军的骚扰,高句丽出兵帮助驱逐倭军,将新罗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
在高句丽汉人高层设计之下,新罗开始实行州、郡、县制。颁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别的百官服色,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体制。先后统一本加耶(又称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区)和大加耶(今高灵地区)弁韩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东江流域。
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也是十分精彩。新罗为摆脱高句丽控制,与高句丽争雄,与百济暗中结盟,出兵占领汉江上游地区,后来又攻占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乘势沿东海岸北上,将其势力一直伸延辽东半岛。新罗的扩张,招致高句丽和百济的不断进攻。新罗处境危急,吁请唐朝出兵干预。
新罗由新兴韩贵族掌权,实行一系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场分给新兴贵族,实行采邑分封,后又曾实行禄邑制和丁田制。新罗后期,王族间因争夺王位,战乱频繁,民不堪命,纷纷起义。
其后,高句丽和百济再次联手入侵新罗,唐朝不再像以前那样“调停”,而是直接“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右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保护新罗安全。
百济攻入新罗边境,新罗就以“百济频犯境,王将伐之,遣使入唐乞师”。唐朝在新罗的配合下,灭百济,再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并在北界略有扩展。
新罗据有西海岸的仁川湾,便于直航中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
新罗设立国学,读《论语》、《礼记》等书。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国传》、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都是在中国流传久远的著作。新罗早期有部民,“息谷米于人,偿不满,庸为奴婢。”新罗的部曲县,是强制战俘等集中居住和从事特种劳役之处,部民实际上是一种被征服的部落奴隶。
新罗铁器广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产迅速发展。赤裤军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这一形势下,弓裔、军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攫取了领导权。最后统一成为高丽。
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同样分分合合,十分精彩。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与中国三国时代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而形成的,而是三国不同发展而形成的,最后也未统一到同一个国家。其中,高句丽的历史应该归属中国。
新罗王室后裔把中国东北的高句丽纳入朝鲜史系列,制造了一个所谓的三国时代。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属不同民族(百济底层、新罗属古韩族,不在中华民族范畴之内)、不同政权性质,高句丽并不因迁都平壤就改变民族属性,就改变政权性质———它仍属中华民族范畴。
如果以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去观察东亚历史,那么当时东亚只有一个成熟的国家,即古中国。这时的中国,以全部东亚为历史舞台,自由的展现自我的内聚力,并在空间上向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发展,东亚文明的历史在此时期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匈奴帝国兴起于蒙古草原以后,中国第一次面对来自北方的挑战。在汉代展开的牵动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的角逐,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汉王朝所代表的农耕帝国的胜利,最终使蒙古草原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确立了古代中国版图疆域的格局。
在中国的影响下,在汉王朝控制力难达到的边远地区,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随着东亚只有中国的时代的结束,东亚各国如何相处这一新的问题也摆在了各国统治者特别是中国统治者的面前。汉王朝的统治者们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政治理念出发,不承认东亚存在与自己性质相同的国家,仍旧在进行着将全部东亚,也就是当时的全部已知世界纳入中国一体统治的努力。
但在实践中,汉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东亚各地区、各民族的巨大差异,因此,逐渐摸索建立一些特殊的地方管理体制以控制特殊地区。发展至唐代,特殊地方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中原郡县制之外的成熟机制,以至羁縻制成为唐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一大特色。应用羁縻统治的方法,唐王朝将东亚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虽然尊重和善意的看待朝鲜半岛的独立与尊严,但这才是历史上的真实。
如今最遥远的黄雀也在蠢蠢欲动,甚至当时拼命控制海权的倭人也风闻了这个消息,已经排出了试探性的船队,介入朝鲜半岛三国争斗。这风云被无限搅动,蝴蝶效应显现,早就超出龙珠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外。而此时的龙珠,不过是在等待公孙瓒出兵冀州后,袁绍从北海撤兵,自己也好去拜访孔北海,顺手收了太史慈而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