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女排的两位大漏勺

这两个小姐姐,分明就是我们国家队在那场决赛的大漏勺。

嗯,两位拉全队后腿的小将,这会站在陈文面前。

一边聊着天,陈文心里一边琢磨,要不要想办法劝劝栗晓锋,决赛别让这俩姑娘出场太多时间。

这话该怎么说呢?

说了,他能听吗?

陈文试探问:“栗指导,我请教一下啊,今晚是八进四,假如啊,咱们女排杀进决赛,您会在决赛使用年轻球员还是老球员?”

栗晓锋笑道:“陈老师还挺懂排球。”

陈文也笑:“从小看女排长大的,80年代五连冠,张荣芳、孙晋芳她们那一代球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栗晓锋拉着陈文上楼,来到位于10层的主教练卧室,王子凌和戚丽丽也跟着一块。

几人坐下,栗晓锋指着王子凌和戚丽丽:“陈老师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不能把我们的战术预案告诉你,但我可以把公开的信息谈一谈。”

随后,栗晓锋解释了一番排球教练,特别是我国排球教练的用人基本思路,这一内容不涉及泄密,因为在过去十几年里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在全世界对手面前不叫秘密。

简单一句概括,决赛我们必定使用年轻球员。

老球员的优点很明显,比赛经验丰富,技术特点成熟,现场发挥稳定,心理素质相对很好。

但,老球员的短板也很明显,体力是最大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老球员的技术特点早已被对手研究透了,对手很容易制定出克制我们老队员的战术。

新队员的情况和老队员正好相反,她们冲劲足,体力好,至于稳定性和心理问题,这些是可以锻炼的。

栗晓锋告诉陈文,决赛很少出现3比0的局分,比较常见的是3比1和3比2,这就意味着至少打四局,老队员的体力不足以从第一球支撑到最后一球,中间肯定需要换人调整。

他还说了个观点,每一个成名的排球运动员都是从新人过来的,孙晋芳、郎平当年也是在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决赛打出威风,如果只让新人去打小组赛和顺风球,那么这个新人永远成长不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