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童话
“后来交易顺利完成,严莨普普拿着钱前往外地找普普弟弟,竹朝阳联合章东升处理好后妈弟弟的尸体后就可以回归平静生活。
但是普普严莨却因为普普生病和台风没走成,住到了章东升家里,并在普普病好后来找竹朝阳道别。
这一点也是竹朝阳没有料到的。当他听到严莨呼唤他的哨声,竹朝阳第一反应是凝重而不是开心,足见此时他对两个小伙伴的态度。
而竹朝阳和严莨普普见面后先问了为什么没走,吃饭的时候又问了什么时候走,显然十分在意这个问题。
看到普普严莨与章东升关系和谐后,竹朝阳更加警惕,因为这将会带来更多变数。
直到得知普普严莨二人在台风过去后马上就走,竹朝阳才稍稍放心。但后来普普却说希望弟弟的病快点好,好能回来找竹朝阳。
这就意味着严莨和普普将是竹朝阳永远的定时炸弹。因为人的想法是瞬息万变的,万一将来两人想法改变,他将会一辈子受制于人。
所以竹朝阳采取了行动,也就是你说的第3点。
他知道章东升心思缜密,有很大可能会在外面偷听,所以他故意迫不及待的在洗手间讨论复制卡的事,让章东升知道严莨还有一份罪证,并且有报警的心思。daqu.org 西瓜小说网
否则没办法解释他明知道自己给严莨的是一个空卡,还要这么苦口婆心的反复劝严莨扔掉复制卡的行为。
如果严莨同意了扔掉复制卡,皆大欢喜。如果严莨不同意扔掉复制卡,那章东升这个杀人犯自会对付他。就算章东升真的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那竹朝阳也有其他方法让章东升知道复制卡的事情。
于是就发生了后面的事,章东升问严莨要来了复制卡,发现是空卡,二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普普落到章东升手里,严莨报警,竹朝阳阻拦等等等等。
18,19,20点也不是bug,应该是这部剧隐藏的另一个结局。
内容太多,我还需要再捋捋。”
你别停啊!
乱不乱的你先说出来啊,还有人好奇着呢!
黑偾顺着这条评论点进了这位高人的主页,发现最新的一条动态还是在一个月前。他又不死心的在其他平台搜索了这位高人的网名,结果还真叫他搜索到了同名网友下一条点赞及转发其他人的文章。
《隐秘的一角——关于普普》
“发现隐秘的第二结局之后,我又从第一集重刷了一遍。发现除了竹朝阳外,还有一个隐藏很深的人物,那就是小女孩普普。
刚见面的时候,普普带着严莨在竹朝阳不在家的时候自觉离开,快速取信竹朝阳;
三人去山上游玩时,普普记住了当时还是陌生人的章东升的脸、车标以及车内的毛绒玩具;
在少年宫,普普看到欺负竹朝阳的竹晶晶并想警告她时,特别自然的用口渴的借口支开严莨;
住宿登记时,大孩子严莨编身份证号少报了两位,普普偷偷提醒;
普普和严莨想住在废弃的船中时,普普利用家乡话和同情心说服守船老人;
在叶警官即将发现竹朝阳等人和章东升有联系的情况下,普普当机立断,用从书店偷书的办法引开叶警官;
三人打算从陈警官家中取回落下的相机,普普负责将陈警官引出家门时一秒落泪;
竹朝阳被绑架,普普在车上跟章东升讲事情原委,让本来准备拿回三十万的章东升心软,将三十万给了三个小孩。
就从上面几点来看,普普绝对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高情商小女孩。
按照以上竹朝阳是坏的分析来看,普普也不见得没有坏心。
因为前半部分的剧情也都是由普普来推动的。
在相机里发现罪证、和严莨一起阻止竹朝阳报警、找犯人、写警告信...
从第二集普普的回忆来看,普普的站位完全挡住了站在父母中间的弟弟,将本是弟弟和父母的一家三口替换为了自己和父母的一家三口,有种取代之感。
这一点从普普包里一家四口的照片中可以得到佐证。
照片里普普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弟弟欣欣身上,普普在照片的最边缘,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状态。
这样普普看到竹晶晶后为什么想替竹朝阳出头也说得通了。因为普普自己就是父母偏心的受害者,父母宠爱弟弟。
那么反推回来,既然普普想取代弟弟,为什么还要费尽心力为救弟弟筹钱呢?
结合普普几次打电话都不正常的秒接和回忆中弟弟和父母不真实的打光来看,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普普的弟弟是不是和她父母一样也已经去世了?
她要这三十万实际上是为有哮喘、过敏体质、容易生病的自己治病,或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做打算?”
看完这位高人转发的最新解析,黑偾脊背蹿上一股凉意。
这个普普这么恐怖的吗?
既然普普的弟弟不存在,那么自己20条bug中的第2点普普打电话被秒接其实是伏笔了?
自己发的20个bug,这么快就阵亡4条了?
显然,这个分析将看过《隐秘》的其他观众也吓得不轻。评论区里一片热闹。
“我靠,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细思极恐!!”
——“我以为我看的是一部悬疑剧,实际上我看的是一部恐怖片[捂脸]”
——“这兄die上学的时候阅读理解肯定都是满分[笑哭]”
“脑洞真大”
“本来觉得普普超可爱,还想要一个这样的闺女来着。被你这么一说...”
“过度解读了吧?”
看到这条‘过度解读’的评论,黑偾细细复盘了一遍自己看过的剧情。
却越分析越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合乎逻辑。
他在这条‘过度解读’的评论下发布了一条回复:
“看这部剧就和考试时做阅读理解一样,相比于自己愿意相信的内容,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你愿意相信童话,那么结局就是童话。”
《隐秘》设置的悬念,留白的故事,彻底激发了观众们对这部剧的探索欲。大家像比赛一样,努力用显微镜看剧,乐此不疲的想象挖掘剧中的暗线并自圆其说,积极的参与进找细节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