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七道:“想当初俺追随晁盖哥哥上了梁山,为的便是不受那贪官污吏的压迫,在这梁山上自在过活,想打渔便打渔,想睡觉便睡觉,便是天王老子也管束不了咱。现下倒好,要是受了招安,便处处受那奸臣的摆布。再说童贯,蔡京等人又怎么会看着我们梁山到处立功,到时候必然生事,来寻我们的麻烦,可不要受了招安,没那命去享福。俺是绝不会受那招安,这辈子只在这梁山伯里打渔为生,逍遥度日。”
晁宋没想到阮小七对朝廷也能有如此深刻的看法,倒是难得。
公孙胜也道:“大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也不是一两日了,当朝的宰执也多是奸佞小人。而我山寨里多是耿直的江湖汉子,只怕是难以相处,时日一久,必生事端。我估摸着这次招安倒极有可能成功,少头领宜早做打算才是。”
晁宋心中其实也有些乱糟糟的,按照他自己的规划,是想跟着宋江招安的,这倒不是因为他对招安又多么认同,或者像宋江那样对朝廷有多么忠心。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穿越过去的大学生,他脑中有的是现代思想观念,爱国可以,忠君乃至愚忠就免了吧。
他之所以想跟着宋江招安,其实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如果他不招安呢,那只能脱离梁山单干,可是他能从梁山拉走多少人马呢?除了岳飞,张宪等自己的嫡系两万人马,山寨里能跟着自己走的估计还是很少。
虽然他现在和林冲,鲁智深,武松这些人关系处的还不错,但要他们跟着自己,从此和宋江决裂,似乎也不太可能。
就算自己从梁山独立出去了,凭自己的这点人马,想要生存下去似乎也很难。而且不招安,自己作为土匪,所具有的号召力毕竟有限。
虽然现在又方腊,田虎,王庆等人占据州县,起兵造反,声势浩大,但是大宋王朝还没有到完全病入膏肓的地步,现在就造反,还是为时尚早。若是没有几年后金人的意外一击,这大宋可能还能再续命一段时间。
所以晁宋的打算是跟着宋江一起招安,招安之后,朝廷必会派宋江带着梁山人马南征北战,晁宋就趁着这个机会不断积累战功。一旦受了招安,那他身份上就是大宋的官员,不再完全听命于宋江了,他就可以更大胆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而且观察现在梁山众人的思想,必然是不太愿意和别处的江湖豪杰刀兵相见的,到那时,他们对宋江的招安必然会越来越不满,等到他晁宋势力可以和宋江相抗衡了,他就可以趁机取代宋江,成为梁山之主。
等到金兵南下,天下大乱,他晁宋就可以以朝廷大员的身份,带着梁山群豪,举起义旗,以扶宋抗金为号召,招揽天下的英才豪杰,从此开创一番更广阔的事业。
这是晁宋内心的想法,可是他没有人可以述说和商量,毕竟几年后金兵南下,打破汴梁城,将徽钦二宗俘虏北上这种事,现在说出来只会被人当成疯子。
所以晁宋对自己心中的这番规划也并没有底,他也不知道这样的规划能走到第几步。虽然他以前读过一些关于北宋政局的史料,可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无法料知自己在这北宋的官场能混到什么程度。
如果把自己的穿越看成是新开的一局游戏,那么在这局游戏中,他也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他必须慎之又慎。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抉择是否就是最优的选择,也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他所能依靠的除了自己,就是自己的这些可以生死相托的兄弟们。
“如果我跟着叔父招安了,你们作何打算?”晁宋问岳飞和张宪。
“兄长,咱们既已结拜为兄弟,那便是生死一处,不管招安还是落草,只要咱兄弟在一处就好。”岳飞说的很是慷慨激昂。
张宪也道:“招安对我们来说也不算什么坏处,只要咱们的部下不散掉,就不会有事,哥哥你只管放心便是。”
晁宋听他们如此说,心里安定多了。
“我意已决,跟着叔父招安。”然后便将心中的规划简略的说了一遍,当然,关于金兵南下攻打汴梁这件事他自然是不会说的。
而且随着自己的穿越,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改变,靖康之耻还会不会发生也需要打个问号了。
阮小七听晁宋如此说,便道:“罢了罢了,既然少头领也要招安,那我只好随着大家一起了。”
晁宋道:“七叔,你放心,招安只是暂时的,终有一天,我们还会回到梁山。”
公孙胜和阮小七不知道晁宋何以如此肯定,但他说的斩钉截铁,不由得人不信。
就在此时,有下人报称杨志来访。
众人都感到好奇,他们和杨志交情不多,不知道他此时前来,是何用意。
晁宋让他们都暂时到客厅后面回避,自己单独会见了杨志。
杨志倒是很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少头领,山寨里盛传公明哥哥准备招安一事,想必你也听说了。”
“不错。”
“那少头领是何打算?”
晁宋道:“自然是跟着一起招安。”
杨志做出一番痛心疾首状,道:“错矣错矣,招安大错特错!”
晁宋不露声色的盯着杨志,问道:“何以见得?”
“朝中奸臣当道,赏罚不明,我们受了招安,迟早要受那奸臣的摆布。”
“可若是不招安,难不成一辈子在梁山做强盗,我晁宋倒是无所谓,像杨制使这般的,岂不是辱没了祖宗名声!”
杨志压低声音,凑到晁宋耳边,神神秘秘地说道:“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哦?”
“学那方腊,杀官造反,把这皇位抢过来自己坐!”
晁宋猛然想起,在去年的菊花宴上,宋江提出招安以后,杨志就向宋江提出过这条建议,结果被宋江一口回绝了。没想到一年过去了,杨志的这一想法依旧盘桓在他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