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回到东宫,细想了一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都有些心不在焉的。等到下朝,迫不及待的找上了朱元璋。
和朱元璋细细讲了遍昨天的见闻,特别是何秋所言改革之事。
“若是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商人就敢践踏法律?嘿嘿,当年他张士诚不就是这么一个例子,私盐贩子起家,说是受不了盐丁欺压,谁不知道他就是看天下大乱想搏个前程出来。”
“说得好啊。”
认真听完朱标转述的何秋所言改革之事,朱元璋先考教起了朱标。
“太子,你觉得这何秋说的对吗?能不能真正实行?”
朱标有些踌躇,“昨日听完,又想了一夜,儿臣觉得何秋所言确实不错,但所献之策,还是有待商榷。”
“若是推广起来,怕是会激起民变吧,有些过于严苛了。”
朱元璋有些失望,但还是耐着性子跟朱标讲:“你所担忧的不止是民变吧,而是官绅的反对。”
“我知道你性子宽仁,但也要切记元亡之过,它元朝灭亡不就是因为地方横征暴敛过度,百姓受不了了,又赶上征发民夫修黄河,才揭竿而起的?”
“这天下是我带着人打下来的,自然能再带着人夺回来。官绅反对有什么好怕的,反对他就不做我大明的官了?”
“何秋所言改革,脉络已经很清楚了,先改财政,掌财权,再改军政,掌军权,最后才动的文官和豪绅,不就是让你用来压着反对的声音的?”
“海禁一策,我已经有在放开了,之前利国指出,是怕陈友谅的余孽上岸作乱,如今看来已经可以取消了。”
“至于后续的科举改革,他何秋确实是个没做过官的,也不懂我大明的官场政策罢了。”
说到这,朱元璋脸上带着些笑意。
“太子可还记得我大明的进士都要先入六部或者翰林院观政,然后才能外放。”
朱标点了点头,然后猛地反应过来了。
“父皇此策与何秋所言改考农学、律法等科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朱元璋自得的笑了笑,捋了捋胡子。
“那是自然,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考上进士的人,就能做官,为父怎能不谨慎行事。”
“从未做过官的人,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直接外放县令,不懂农桑,不懂查案,又不会收赋税,为父如何能放的下心。”
“这样直接下去外放,唯一的后果就是可能被当地的那些积年老吏和地方豪绅们联手架空。”
“在六部和翰林院观政后,至少没那么容易被这些人物掣肘,若是手段高明的,还能反过来把这些地方豪绅玩弄于股掌之间。”
朱标问道:“那为何现在地方仍有这么多不堪用的官员?”
“人的才器不一啊,地方情况也各不相同,更何况人心不足,有些进士到了地方很快就和地方豪绅联手贪污,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样子。”
朱元璋很是无奈。
“至于何秋所说的改考农学这些,你记在心里就是了。想做到这一点太难,最主要的就是标准不一,而且我怕这样选才选出来的都是大族子弟。”
“毕竟能读得起四书五经的人本就不多,更遑论他所说的这些杂学,到时候朝堂之上怕不是都是高门子弟了。”
“不过若是配上何秋所言的吏员改革,倒是有些可取之处。”
“你可知何秋之策最让我满意的是哪些吗?”
朱标摇头到:“孩儿不知。”
“一为军制,二为官绅一体纳粮。若按他所说的改革法,军队分成几块,军令、军纪、练兵、后勤,条块清晰,再佐以参谋制度,确实能减少打败仗的几率,还能把军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室手里。”
“要知道,我自然是不怕军权旁落的,你大概也不会有这个担心,这些能打的勋贵,你都是认识的,你岳父还是常遇春,他的儿子又没几个成器的。”
“但是后面的就不好说了呀。”
“这官绅一体纳粮确实很妙,有人给官员投献,没有用,照样要给我纳粮,而且只看地,不看人。和摊丁入亩一样,都是针对有大量土地的官员和豪绅,能大大减轻百姓负担。”
“这小子是个有仁心的啊。孟子说得好啊,‘为政不难,不罪巨室’,哼哼。”
“要真按他这种说法治国,我大明就长久不了,就算长久了,也是皇权衰微。”
“真是够有趣的,一边喊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边又喊着为政不难,不罪巨室,也不知道这孟子嘴里的民是不是也是这些豪绅。”
朱元璋在这里大发牢骚,然后又看向自己的儿子朱标。
“你也不用担心,我是会提前把这些政策实施下去的,先替你扫清这些枯枝烂叶,等你继位也不用改动,再往下一辈就会变成成例了,我大明江山就又能多百年气运。”
“这么一想,加上何秋献上的红薯和土豆之功,他何秋一人就为我大明添了至少两百年的气运啊,良乡候还是封的轻了。”
朱标一想,确实如此,忍不住向朱元璋拍马屁,“这也是父皇之功啊,若不然此等人物怎么不出在蒙元,反而出在我大明呢。”
“哈哈哈!”
另一边的何秋还在王府,就听到朱棣喊他,“何先生快出来接旨,我父皇给你下旨封侯了。”
何秋一听贼开心,老朱承诺的良乡候到账了呀。
赶紧出了院子,走到前厅就看到王府中门大开,已经摆好了香案。
朱棣拉了他一把,他也老实的跪在那听旨。
就见面前的这个中年太监用尖利的声音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河北沧州人士何秋,献红薯、土豆良种,亩产数十石,此等大功,非封爵无以为报……”
“特封何秋为良乡候,降等袭爵三代……钦此。”
总算念完了,这是何秋的第一个念头,然后就被朱棣拉了起来,这就封侯了,还是能世袭的?
我爱封建王朝,何秋在那傻乐,不管怎么说,自己以后也算是特权阶级了,不用动不动就小心被剥削了,虽然有系统在身,但总有一种不真实感。
朱棣忙活着给这位太监发银子,太监笑眯眯的收下了,和气的和何秋说,“良乡候,以后可还要好好为陛下效力啊。”
何秋机械的点了点头,等这位公公走了,回到了王府里,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朱棣看着他疯疯颠颠的样子,想要制止,不过考虑到这也算是他大喜的日子,就任由何秋去发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