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给酒厂全体员工讲话

殷元做梦没想到自己以前帮助殷再道把嫌疑犯李老七抓获了,竟然跟张小平结下了这个善缘。

一个酒厂的酒品质怎样,跟酒曲有很大的关系。

他对张小平耐心安抚,并且跟他互加了联系的电话号码。

“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我。”

张小平想了想说:“殷总,本来我们这种技艺一般情况下是对人保密的,但是你殷总是我的恩人,我愿意把我多年钻研的制曲秘方,抄一份给你。

万一你想去其他地方开酒厂,也可以用得上。”

殷元此时当然不会拒绝。

他说:“张哥,你这么相信我?再说有你在我酒厂,酒曲品质我也不用担心。”

张小平从口袋掏出一个小记录本交到殷元手里。

“殷总生意做到京城去了,以后或许想在京城,或者沪都等大城市开酒厂呢。”

他想:有多少人想出巨资买他的秘方,即使别人出再多的钱,他当然也不会卖。

当然现在是看在殷元替他报了杀女之仇的份上。

殷元把他的小记录本收了起来,他说:“张哥,我答应你,只要你愿意在我酒厂做下去,没人有权利让你走。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我再打电话请教你。”

走到外面,殷红兵低声对他说:“那个柳厂长想方设法要张工的制曲秘方,可是张工并不买他的账。

他想安排一个自己的人在张工身边,张工也明显拒绝了。

关键的配方,包括原材料,张工都是独自完成。

我来了酒厂后,发现柳厂长和张工的关系,并不和谐。

张工虽然是柳厂长招进来的,但是他很想把这种关键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样他的作用就无人可代替了。

或许他当时是想把张工关键技术学到手后,再把张工抄掉。

所以他特意安排老酒厂的制曲师傅谢工去跟张工做事,还安排他一个侄子去跟张工学徒。

但是张工一点不给他们机会,七八个人在制曲车间几个月,关键的技术愣是一点都没偷学到。”

殷元让红兵去把柳厂长找了过来,当着张小平的面,认真地对他说:“以后谁都不要去干扰张工的工作,他做为制酒曲大师有自己的秘密。

他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尊重。

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酒厂酒的品质搞上去。”

柳厂长此时肯定不好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现在不是以前在老酒厂当厂长的时候了。

酒厂是人家殷元私人的。

以前老厂的酒的品质有不少制酒曲师傅,都可以达到那个水准。

殷总要更翻脸把他们这帮人全部一锅端,随意从外面招一些工人进厂,酒厂生产一点都不会受影响。

当时叶昌文跟他一起管理新酒厂,凭叶昌文那种性格,他完全可以吃住他。

有一事上他认为失误了。

张小平来应聘的时候,叶昌文也在。

叶昌文极力鼓励他把张小平招进来。

他说:“假如第一批酿出的酒比老厂的酒品质更好,殷总肯定会非常惊喜,他对我们就会更加器重。”

当时张小平喝了一杯老厂的酒,信心十足地说:“我制的酒曲酿出的酒,品质绝对比这个老酒高上几个档次。”

他拿出曾在某名牌酒厂工作的资历证明给他看。

柳厂长私下有了想法:“假如真如他说的一样,自己想办法把他酒曲技术学到手,以后找人投资开办一个酒厂,专门生产高档酒。”

只是他做梦没想到,张小平不买他的账。

刚才知道了他是特意来报恩的,殷元也对他特别重视,以后他可以直接跟殷总打电话了。

他觉得想法破灭了。

看来以后能够保住自己的厂长职位就已经不错了。

叶昌文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殷红兵来了以后,他想法就务实了许多。

殷红兵来了以后,把财务换了。

把采购换了。

并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所有以前老企留下来的恶习都得到改正。

不管是车间还是班组都指定了专门的负责人,对不负责,能力有限的干部及时撤换。

对于违纪者,警告无效,屡教不改的工人毫不客气地开除。

酒厂开工的时候,老酒厂有一百多人都是他招进来的。

这些人工作起来还是跟在老厂工作的没什么两样。

殷红兵来了以后,一口气开除了十几个人,其他人才慢慢改变了那种懒散的作风。

殷红兵陪着大哥在几个生产车间都走了一遍,把前段时间发生在酒厂的事情都说了。

殷元夸他做得对。

他想:既然来了,就跟几个部门主管见见面。

他让红兵把三个车间主管,技术研发、质检、采购、物流仓储几个部门负责人叫到办公室开会。

因为原来有三条销售渠道,所以现在工厂还没有设销售经理。

殷元说:“你岳父可以胜任这个销售经理的岗位,或者你小舅子也行。

给他们一个固定工资,然后得销售提成。”

他把华伟去推销铁矿石的提成比例告诉他。

“只要有一个销售批发店,一个月的进货量就是几万瓶,跑到几个点,提成的量就大了。”

红兵说:“我鼓励我小舅子去外面跑,我岳母我让她去承包食堂,岳父去负责采购并且管理后勤。”

酒厂有几百号人,这些人每天的饮食都是一件大事。

他觉得还是召集全厂人开个会,跟大家见个面,有些话跟大家说说。

殷红兵说:“那就叫大家去饭堂集中,那里挤二百多人应该没问题,实在不行门口可以站站。”

好在几个车间都没有运转的机器,可以暂时停几个小时没问题。

不久大家陆续来到饮堂。

封建勇安排人简单布置了一下。

仓储是封义珍负责,技术研发是张小平,封建勇是采购。

质检是老酒厂的一名姓何老质检员。

几个车间主管都是老酒厂过来的,几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这些老厂过来的几个管工以前并没有见过殷元,刚才见柳厂长在他面前都毕恭毕敬。

柳厂长对他们说:“他就是殷总,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弟来了都已经是雷厉风行了,殷总能够在短短几年就发展得这么大,肯定有过人之处。

大家要摆正自己位置,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哦。

这几个人一直比较听老柳的话,印象中还像在老酒厂一样,但是殷红兵来了以后,把十几个自以为是的工人开除了。

那些老酒厂过来的人才有所紧张起来。

他们品尝过失业的痛苦,手上一没文凭,二没技术,进工厂卖苦力又不愿意。

觉得还是在酒厂干才得心应手。

殷元主要是跟老厂过来的管工和工人说的。

他说:“我以前在一个钨矿当采矿技术员,因为单位效益不行,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

也像你们原来的老酒厂一样,只好宣布倒闭。

当干部的可以趁机捞一把,普通的工人日子过得最凄惨。

想必你们经历了酒厂倒闭,一年多的失业,感受会非常深刻。”

旁边一个老厂过来的中年人忍不住说:“真的很凄惨,特别是我们这种没文化又没技术又上了年纪的中年人,进工厂打杂人家都不要你。……”

“谁说不是,没有办法只好去做搬运工,赚多少算多少,能够养活一家人才是最主要的。”

“我去搞出租摩托车,但是也做不过那些外地来的捞仔……”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柳厂长大声喝道:“全部人安静一下,听殷总说。”

殷元说:“大家经过的这些事情,我三年前也经历过。

没办法,这是大气候,现在的报纸上都在刊登一些下岗工人的情况,都说下岗潮从去年开始了。

其实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还会延续五六年时间。

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

这些人下岗了,要生存,要养家糊口,那怎么办?

很多人就南下广东,跑到沿海城市,进厂打工。

现在是私营企业大发展的年代。

大家知道什么原因么?”

有人说:“因为国企当官的多过干活的,赚的钱都进了干部的口袋。”

“那些现在办厂开公司的私营企业老总,大多数都是以前当过干部的,不然的话,他们不可能那边企业一倒闭,这边自己就开新工厂了。”

殷元笑了笑说:“这种现象肯定有,但不是全部,个人情况不一样。

比如我之所以能够开公司开工厂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社会,不管是老板还是工人,都要改变做法,以前那种大锅饭的做法,肯定无法生存下去了。

前些日子我弟殷红兵开除了十几个屡教不改的工人,当时不少人有不同的想法。

我跟大家说,我虽然不一定有时间在这里。

但是我已经全权委托我弟管理这间酒厂,他所有的做法都是可以得到我的支持的。

大家要明确一定,我开酒厂首先讲究的是利润。

假如没有利润可赚,我投资开这间酒厂干嘛?

大家认真工作,完成自己的本职,服从管理,也没有缘由来开除人。

新厂开工不久,一些规章制度在逐渐完善。

大家安心工作,工厂有利润可赚,大家每月有工资拿,而且还有奖金。

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完美的结果。

我对酒厂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新酒厂第一批酒出来了,我品尝了,质量比老酒厂的高了几个档次。

配方和原材料都是一样,但是张工的酒曲让我们厂生产的酒,可以提升一个层次。

我们现在有三个长期定单,所以把你们老酒厂100万瓶的库存量,销售了太半。

再有一段时间那些库存酒就销售完了,到时我们可以让新酒进入销售渠道,相信不用多久。

顾客会反响很多。

销售合同我只跟他们签了一年,合同期满,我们新酒坐地起价。

市场上流通的六十多元一瓶的名酒,品质还不如我们的香山酒。

现在我们的酒定价28元/瓶,到时候我们提价到55元/瓶,顾客会怎么选。

大家心里会疑惑不解:你们老酒厂的酒当初批发价五六元一瓶都没人要,最后库存了一百万瓶,最后三元/瓶我兜底处理。

我只是动了一番脑筋就把你们老厂没法销售的库存酒,全部销售一空。

在座的各位也知道了,一是改变了包装,老酒那包装看上去显得低档又过时了。

应该是老厂开厂至今从来没有换过包装。

我们新酒厂生产的酒要换几款不同容积的包装,要跟上时代的审美观。

二是去参加广交会,两天时间不到,换了新包装的香山酒就接到了三个稳定的订单。

当时怕没有酒来供货给人家,所以还有几天的广交会都不敢继续接单了。

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一瓶酒赚了二十多元,一百多万瓶赚了二千多万。

这就是营销理念的不同造成的。

在座的假如有这种经商理念,你就根本不用在我酒厂打工。

所以要掂量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我酒厂效益好,赚的利润又高的话,大家的工资和奖金都会水涨船高的。

我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大家既然来到了我酒厂就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从管理。

只有酒厂赚取可观的利润,大家的钱包也才能鼓起来。

大家看我说得对不对?”

大家又低声议论了起来。

殷无从许多人的表情中,似乎刚才的那番话,对他们有了不少的触动。

他宣布散会。

众人都回到自己的岗位。

殷元交待红兵一些事情。

“国营单位干部要经常开会,以前我在祁山矿,职工大会每个月都会开一次。

他们当干部的几乎一个星期开几次会。

当然我不是说叫你学国企这一套管理方法。

你看我刚才给大家说的这些,对许多人心中都有触动。

有时把自己想法跟大家说说,特别是管理干部,我觉得是有一定效果的。”

黄冠源说:“在单位混过的人就是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