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别墅外墙装修问题

门卫说隔壁每天晚上会有一个老头来这里守夜。

门卫是本地人,一只腿上班时砸瘸了,长期病休,所以应聘来加工厂当门卫。

工作还相当负责,天天会牵着一只狗,沿着围墙在四合院周围巡逻。

看见可疑人会大声喝斥,让他们离开。

老头说:“这个食品厂是街道办的,产权也应该归街道办。”

殷元跟程其淞来到街道办,找到严主任,

程其淞买了这套别墅后去街道办登记过,所以认得路。

但是也没有跟主任打过交道。

来到街道办,看见一间房子外面挂了一个主任办公室的牌子,就敲门进去。

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胖子。

“严主任好,护城河旁边那个食品仓库是你们街道办的吧?”

程其淞往他面前放了一包云烟。

严胖子脸上露出微笑:“两位老板有什么事?那个食品厂现在倒闭没有开了,我们都考虑把它卖掉了。”

程其淞高兴地说:“严主任,我们就是来问你们那个食品厂仓库卖不卖的?

你们隔壁那套四合院就是我买的,现在用来开翡翠加工厂。

怕地皮不够用,所以特意来问你食品仓库卖不卖?”

殷元补充说:“严主任,你们那地方原来应该不是四合院吧,现在只看见二栋房子,二栋简易工棚。”

严主任说:“原来那间加工厂是你们两位大老板开的。上次我想进去看看,门卫那个老陆不给我进去。”

他说:“那里也是一套四合院,因为房子年久失修,有两栋楼倒塌了。早些年街道办利用它来开了一个酱酒厂,所以把两栋倒塌的房拆了,另外建了几个简易车间。”

殷元问:“现在那块地皮产权是属于原房主,还是属于街道办?”

“这套四合院,原房主解放前就跑了,产权属于公家。我们街道办也只是向上级申请了使用权,你们想买下整套四合院的产权,还要跟上级有关领导申请才行。”

殷元想:他是街道办主任,办理这件事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件事一客不烦二主,直接求他办理就行。

他说:“严主任,这件事能不能麻烦你帮我们问问,可不可以售卖,需要多少钱?

成的话,我们给你一千辛苦费。

当然里面简易车间是你街道办搭的,肯定要补偿一些钱给你们。”

严胖子连连点头:“你们坐几分钟,我打电话问问刘秘书。”

他当着两人的面打通了刘秘书的电话。

刘秘书告诉他:镇长说过可以卖,其他四合院,那么大的面积至少要150万,现在这套四合院只有两栋楼,可以卖120万。

有人要的话,让他来镇办缴钱,镇办负责过户,办好一切手续。

严主任把刘主任说的告诉了殷元两人。

程其淞直接从钱包拿了一千元给严主任,并且跟他谈两个简易车间要多少钱?

最后谈到五万元补偿。

他愿意带两人去镇委办公室,办理相关事项。

程其淞把殷元拉到旁边对他说:“老殷,这套四合院算你买还是我买?”

殷元看他的意思对这套四合院比较感兴趣。

“你买就你买吧,两套四合院连在一起,你也好规划。”

程其淞对严主任说:“现在是午餐时间,我们找个饭店,叫刘秘书出来吃饭,下午再去镇办处理过户手续。”

严主任表示同意。

他说他儿子在前面东大路就开了一间饭店,可以去那里炒几道特色菜。

他打电话给柳镇长和刘秘书,约好到东大路饭店吃饭。

然后带殷元两人到了饭店。

程其淞点了十几道特色菜。

不久,柳镇长和刘秘书也到了。

知道殷元两人是翡翠加工厂老板,想买食品仓库那套四合院,非常高兴。

殷元问:“我买那套四合院的话,可以办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么?”

“放心,所有证件都由刘秘书配合你们去房管所办好。”

期间殷元上卫生间的时候,刘秘书也跟他走了进来。

见旁边没有其他人。

刘秘书低声说:“可不可以付给镇财务一百万,另外二十万付到我私人账号上?”

殷元明白他的意思。

一百万入公家账户,二十万他和镇长一人十万分赃。

当干部的采取这种方法捞钱的不在少数。

“当然可以。”

刘秘书特别高兴,回去跟镇长做了一个ok的手势。

吃过午饭,一起去镇办公楼。

签订了买房协议,当然协议上写出售四合院价格是一百万。

入私人账号二十万肯定是不能写在协议上的。

程其淞另外开了两张各十万的支票暗自递到柳镇长和刘秘书手里。

刘秘书带他去财务室缴纳了一百万房款。

然后刘秘书陪两人去房管所办理过户手续。

几个小时把全部手续办完。

几天后可以去拿证。

第二天进入隔壁四合院。

两栋房子修缮以后还可以使用,另外两栋车间只是有点破旧,一样可以使用。

殷元认为翡翠加工厂,车间要整洁干净,所以室内要重新装修一番。

他把装修郭师傅叫了过来。

交待他要装修哪几项,二栋楼可以改造成职工宿舍。

庭院里地面要水泥硬化。

装修完工后把中间这堵围墙拆掉。

这一边院门全部封死,统一由一处铁门进入。

让他多安排一些工人,加紧时间施工。

郭师傅还问殷元苹果园别墅内外墙装修的事情。

殷元告诉他:“内墙还没有批好水泥沙浆,先做外墙装修。

你堂哥他们没有做过喷石漆,我已经叫我老乡过来了。

到时需要工人,再联系你堂哥他们。”

郭师傅说:“殷总,内墙装修我是专业的,你可以叫我做。”

“你手艺好,报价又合理,我肯定叫你,跟你打过几次交道了,觉得你比较好相处。到时内墙需要装修了一定找你……”

郭师傅听了异常高兴。

阿泰和莫小军都找到办公室跟殷元两人说:“我老乡他们今天从瑞丽出发了,准备明天从昆城坐火车到京城,估计后天可以到。”

程其淞安排水电工把隔壁二栋楼和二个车间的电线装好,把水接到位。

购买好工人居住的床,让郭师傅先把二栋楼整理出来。

安排工人搞卫生。

里面野草丛生,需要清理。

这时孙灶荣打电话给殷元,说他们到了苹果园别墅工地。

殷元让司机开车过去。

孙灶荣带来的八个人,都是古城村的人。

里面还有在江明一起打过工的李小军,孙灶荣弟孙灶华,碾米房的孙福元……

看见殷元都感觉特别亲切。

孙福元承包村里的碾米房,同时也是村计生干部,跟妇女主任杜兰花负责计生工作。

殷元没想到他还会一起来京城打工。

“你碾米房有一份收入,村里村干又可以拿一份工资,在古城村算是混得比较好的,外面当工人的都不如你,干嘛又出来打工?”

孙福元说:“碾米房我交给我弟去干了,村干部一职,我不干了。

干这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

我家祖祖辈辈是古城村人,做事太过分,我自己都过意不去……”

旁边的孙灶华揭穿他:“他是胆小,听说峡山乡一个村民打伤了一个……,所以老孙就怕了,不敢干了。”

孙福元说:“还是打工赚来的钱用得心安理得,干那事奖金高又怎样?我也有儿有女,家里也有亲人,逼得人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什么失去理智的事都做得出来。”

他对殷元说:“灶荣替你家建的两栋房子,我就跟他们一起做工了,装窗套模具,喷真石漆这些工作我都干得很熟练了。”

黄肇坚安排他们一个大的工棚,可以住十个人。

几个结了婚的都带了老婆。

殷元把孙灶荣和他老婆杨玉英叫到办公室。

拿别墅效果图给他看。

跟自己家那两栋别墅结构差不多,他们一看就知道怎么样操作。

“材料怎么处理?刚才我看见有两栋别墅外墙批刮沙浆已经干燥了,可以刮抗裂砂浆了。”

殷元告诉他:“有一个集装箱的装修材料已经从江明发出,陆运5天时间可以到,估计后天可以到工地。

其他四个集装箱走水运,10天时间到京城,不会耽误你们施工。”

孙灶荣说:“后天有材料到,明天我要带人去购买好各种工具,空压机、喷枪,还有按照尺寸锯好钢筋……”

“钢筋你开个单给工地开料工,他们会负责裁好,水泥、沙工地都有。”

“工具我们带了一些来,但还是要购置一些,还有空压机要购买几台大的才行。

窗套模具尺寸我也知道,明天可以安排几人去窗套钻孔,打钢筋进去。

另外几人跟我去买工具。”

殷元跟他说:“可以去财务支点钱买工具。”

孙灶荣摇手说:“不用,购买工具的钱理应由我自己出。”

杨玉英狠狠瞪了他一眼。

她小心翼翼地问:“殷总,这工作是全部承包给我们做,还是做点工?”

殷元说:“都是计件,现在做工哪里有点工的,做点工这二百多栋外墙做到猴年马月去。”

他把江明那帮越南师傅的工作报给孙灶荣两人听,这价格比结算老家两栋外墙的高。

杨玉英听了都不好意思说加价了。

殷元问他:“你们今天来了八个男的,四个带了老婆,男的可以上钢管架,女的没有上过的做不了工吧?”

“她们都是上过钢管架的,个个都是熟手。”

“就算你们14个人,这种别墅,一个月可以装修几栋?”

孙灶荣想了想说:“最多三栋。”

“一个月才三栋,268栋要近90个月,五年时间,肯定不行。

还有下雨天,下雪天做不了工呢?”

殷元认真对他说:“今天带来的14个人都是熟手。

可以分作七帮人。

刮抗裂砂浆,喷石漆的,在这本地招人。

同时七栋楼开工,一个月搞十几栋楼。

年前装修几十栋出来,争取明年把工程搞好。”

孙灶荣担扰地说:“问题是我初来乍到,不认识本地会做外墙装修的师傅。”

殷元把郭师傅的电话抄给他。

“这个郭师傅他说有十几个人是做外墙装修的,你可以跟他聊,工价怎么算,你们自己说好。”

他说:“装修完一栋,验收合格,及时拆除外架,该补的修补好就可以结算装修款。

当然也可以预支生活费,只要不超支都没有问题。”

杨玉英问:“京城这里做外墙装修的工人,他们做点工是多少钱一天?”

“20元/天,记件刮腻子是八毛钱一平,外墙刮抗裂砂浆应该是一元/平。

打磨刷内墙涂料是五毛一平,喷石漆应该贵一点。

我建议你可以包给他们干,比如一栋楼外墙面积一千二百平,刮二遍抗裂砂浆是多少钱,喷真石漆是多少钱?”

他给孙灶荣外墙的工钱是每平六元,窗套一米二元,罗马柱和葫芦瓶扶拦都是六元/米。

他从中赚一元,其数目就很巨大了,关键是他要有这份管理能力。

杨玉英听了后,心里在思想开了。

她高兴地说:“殷总放心,我们保证想办法尽早把这些别墅装修出来。”

胸有成竹的样子。

殷元听老妈说过孙灶荣的老婆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如今一见果然不错。

殷元记得孙灶荣帮助自己建房的时候,他老婆刚刚生了小孩。

到现在一年多吧?

“你小孩才一岁多吧?谁带?”他问。

孙灶荣说:“生了一个女孩的,现在一岁半了,给我妈带了。我爸退休在家,我妈身体也好,所以他们说会把小孩带好的……”

扬玉英撇了撇嘴说:“因为生的又是一个女孩,他爸妈看不起,想让我们来外面再生一个男孩,因为村里计生的天天上门追,没办法只有去外面打工了。”

她叹气说:“唉,连生二个都是丫头,在家里头都抬不起。”

这年代这种现象特别普遍。

有时候人的想法是无法强制改变的。

多年以后人的想法改变了,放开了让人生三胎多胎,但是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响应。

殷元觉得要找个时间特意跟他们说说这件事。

不要明显跟政策对着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