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激动的问道:“叶公子,此话怎讲?”
“唉呀,这不好说,你自己想想颉利兵临渭水、玄武门之变的那些事。”
叶华反白眼的说道。
什么事都问他,那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
而且说多了他依赖我怎么办,那我还怎么当咸鱼了,亏本买卖。
再说了,以后历史改变了,那他怎么知道未来的动像?
综上所述二点,不能太惯着这个李世民了。
李世民思考道:“叶公子,你的意思是说因为玄武门之变,我们没有时间聚齐人马,他们察觉到一定会来偷袭,我们要在长安城附近摄下埋伏是吗?”
“这样确实能抵挡突厥的进攻,但也会使我国两败巨伤,那来的大获全胜?”
房玄龄点出了其中的细节。
“好啦,这些你们仔细想想,下次来再告诉你们。”
叶华躺着说道。
另一边的李世民则急着想骂人。
(?°?д°?)
“好了,老李,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可千年昌盛,你要不要。”
叶华看着生气的李世民也是无语了。
“那你快点说啊!”
李世民此时眼冒绿光一般。
“改用科举制。”
叶华伸个懒腰说道。
科举制度,兴盛于大唐。
创立是隋炀帝杨广干的。
只可惜杨广太浪了,把自己搞死了,没时间大面积推广,这个一个帮寒门中选择有用的人材。
而且寒门子弟没有靠山,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
所以对皇帝很忠诚。
叶华说出科举制,这一旁听着的杜如晦赶紧说道:“叶公子,这怎么可行,不要乱说。”
“科举制是那隋炀帝无道昏君提出来的,怎么能用他的东西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且早就有人提出过推行科举制,但朝中大臣极力反对,朝局动荡,君臣上下离心离德。”
“他的东西,绝对不能实行。”
杜如晦当时正年少,知道那时候的情况。
科举制度推行,朝野上下一片反对。
李世民也摇头说道:“叶公子怎么会想到这个呢?”
叶华叹息的说道:“你们目光太短浅了,人不行,不代表他的方案不行。”
“叶公子,那你说说那个隋炀帝方案的可行之处,我们便服你。”
本来就有点不信这叶华,就是那提出以工代赈的人,现在听听这人的话,感觉他就是在乱说。
“那好吧,我就给你们说说。”
“其他不说,就说两个事情。”
“第一个是科举制度。”
“都说科举制度是隋朝灭亡的开端,简直就是放屁。”
“隋炀帝在于操之过急,朝中高位都被名门望族占据,他不除掉这些豪族,却想推行科举制度,这是非常幼稚的。”
“你想想,如果你是大臣,占据高位。杨广却要从寒门选举出来,把你替换掉,你不造反?”
“而且,老李啊。我可以告诉你,杨广发明的科举制度,实行了一千多年。”
叶华摇头说道。
李世民被震撼到了。
导致隋朝灭亡的科举制度,居然实行了一千多年。
难道说杨吗隋炀帝不是无道昏君?
杜如晦听得入迷。
“所以说,推行科举制度,是杨广为后世做的极大贡献。”
叶华说道。
“还有,如果现在实行科举制度,后人不会说他不好。”
叶华随口说道。
“说到底还是,先解决那先世族豪门。”
“好了,你自己想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口都干了。”
叶华拿起茶喝了起来。
只留三人在那里自己沉默思考。
长孙皇后看着他们也是摇摇头,抱着小荔枝在那里吃西瓜。
老覃就在一旁当工具人——烧烤工。
“好了,今天应该大口吃肉,你们啊,回去再想。”
叶华倒了碗酒对着他们说道。
“好嘞,这好酒,可不能放过。”
他们几个男人随后开始在那里干杯碰杯的喝。
这酒的劲头真大,不久李世民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准备不行了。
酒后还扯起兄弟来了。
长孙皇后看着都头疼。
前前后后都喝了六坛。
……………………
李世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躺在太极殿的后宫,皇后在旁边教李丽质读书习字。
李世民起来,说道:“朕渴了。”
宫女喊道:“皇上醒了,水,快拿水。”
皇后捧着一盏茶,给李世民喝下。
“真的是的,就不能节制点,那天你们都喝高了,苦了我和公仲芮安了,还跟叶华借了一辆马车,才把三个酒鬼拖回长安城。”
长孙皇后在那里抱怨道。
“好了,朕的好皇后,你最好了,对了,曲辕犁带回来了没有?”
李世民哄了一下长孙皇后,随后问道。
叶华设计的曲辕犁真是好东西,能提高三倍的生产力,此乃利国之本。
那个科举制的事情,日后再说。
“带了,臣妾特意拿了一张曲辕犁回来,还有设计图纸,已经给了工部侍郎徐盛仿制,估计已经做成了不少。”
皇后说道。
那天皇后自己和李丽质坐一辆车,拿着曲辕犁的零部件,还有图纸。
公仲芮安则带着他们三人坐另一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