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遥远归来

第1464章 遥远归来

战争在天亮前终于结束了,吐蕃军的死战不退,直至战死到最后一人,精神虽然可嘉,但也给唐军带来巨大的损失,唐军死伤超过三千人,其中战死超过两千人。

而吐蕃军一万人全部阵亡,包括主将马重英,他被炸成数块,最后士兵找到了头颅。

火器在这一战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一半以上的吐蕃士兵几乎都是被炸死或者被淬毒的铁丸击中而倒下。

唐军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打扫战场,烧毁尸体,把阵亡唐军骨灰放进瓮中,准备带回长安。

席万里带着几名将领来到吐蕃临时筑的城,和之前在朅师国遇到堡垒是同样风格,用巨石砌成,十分粗糙,不过面积倒不小,和一座小县城差不多。

城内修建了很多石房子,应该是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后勤补给物资。

席万里站在城头向远处望去,四周看到很多星星点点,应该是本地人,大勃律确实是一个难得的适合居住之地,狮泉河两岸土地十分肥沃,远处还有大片树林,日照也充足。

这时,一队士兵带着几名当地人来到了勃律城,士兵们把他们带上城,来到席万里面前。

几名老者不像吐蕃人,倒是和朅师国以及小勃律人完全一样,当然,和小勃律人一样很正常,他们原本就是一个国家。quya.org 熊猫小说网

几名老者下跪行礼,席万里摆摆手笑道:“几位老丈请起,不必多礼!”

有士兵给他们翻译了,几名老丈战战兢兢起身,席万里指着远处的麦田道:“那片麦田是你们的吗?”

几名老者摇摇头,“那是吐蕃人的麦田,我们麦田在更远的地方。”

席万里有些不解,“这附近还生活着吐蕃平民?”

几名老者笑着解释道:“没有吐蕃平民,我们说的吐蕃人就是指吐蕃军队。”

原来如此,席万里点点头又道:“我知道这些原本都是你们的土地,被吐蕃人强占了去,所以我请你们过来,是打算将一部分土地还给你们。”

几名老者又惊又喜,连忙跪下感谢。

席万里又笑道:“我会在这里驻扎一些军队,希望我们共同防范吐蕃,一旦吐蕃军队杀来,你们要提前告诉驻军。”

几名老者连忙道:“我们一定全力协助唐军防范吐蕃军队!”

军队又休整了两天,席万里命令鹰扬谢云锋率领一千军队驻扎大勃律,驻期一年,明天会有新的军队来替换。

席万里随即率领军队返回朅师国,途中在小勃律呆了一天,又在小勃律和朅师国各驻军五百人,一万大军浩浩荡荡返回安西。

渤海府北龙湾,这里是大唐最北面的海港,同时也是一座军港,大唐水军在这里驻扎了三千军队和上百艘战船。

这天上午,高塔上忽然想起了激烈的警钟声,“咚——咚——咚——”

钟声传遍了海港,军营内的士兵纷纷奔跑而出,向码头奔去。

唐军主将焦元礼也骑马奔到码头,高声喝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有士兵跑上来禀报道:“启禀将军,北方发现三艘大船,不知来历,正向我们海港驶来!”

焦元礼一愣,怎么会从北方有大船过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他当即命令郎将郭青云道:“郭将军,你立刻率十艘快船去探查!”

“遵令!”

郭青云立刻率领百名士兵分乘十艘快船驶出了海港,向远处的三艘大船迎去。

三艘万石大船正是历尽千难万苦返回大唐的杨良瑶一行,大船只剩下三艘了,一个月前,最后一台蒸汽机熄火,他们只能靠脚踏轮桨而行,在今天的中美洲一带,他们遭遇风浪,躲避风浪时,一艘大船不慎撞上礁石,最终沉没,所幸所有物资和人员都转移到其他三艘大船上。

尽管如此,还是有二十几名士兵病死在途中,包括负责为维护蒸汽机的姚春山,他年纪大了,身体承受不住这种万里航行的辛劳,在一个月前病故。

这时,所有人意志都到了极限,再不返回大唐,很多人都要疯掉了。

忽然有士兵指着前方大喊:“前面有船,是大唐的战旗!”

众人都看清楚了,十艘五百石快船向他们驶来,战船上插着唐军的赤底黑龙旗,三艘大船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连杨良瑶也忍不住热泪盈眶,终于返回大唐了。

三艘万石大船开始缓缓靠港,焦元礼得知他们竟然奉命出海几万里探险归来的唐军,不由肃然起敬。

两千唐军列队欢迎这支探险队的回归,焦元礼又命令士兵上船去搀扶队员们下船,在海上生活太久,很多人在陆地上都站不住了。

这时,杨良瑶对焦元礼道:“我们带回了很多重要的农作物种子,是天子一直在等待的重要之物,我们士兵可以在这里休整,但我必须尽快返回长安,烦请将军替我安排。”

焦元礼点点头,“如果东西不多,可以走陆路,骑马前往长安,不断换马,最快一个月就能抵达长安,如果走水路,至少要两个月!”

杨良瑶想了想道:“可以水陆并行,骑马带走一部分,其他走水路!”

焦元礼当即兵分两路,派百名士兵护卫焦元礼走陆路,同时又安排了三艘战船走水路,将大量重要物资运往长安。

临走前,杨良瑶将一小袋玉米种子交给了县令王原,让他在龙原县试种。

时间渐渐到了五月,一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考试正在关中地区和洛阳地区展开。

这就是地方吏治改革的开始,吏主要是包括刑律和户政两名典吏,还有学正、刑捕以及六曹,另外还有六名县学助教,一共十六人,但这次考试不包括县学助教。

关中地区和洛阳地区是试点,在这里两个地方推广成功后,就会向天下各地推广。

关中的考点就在长安,来自关中各地近百个县约千余考生齐聚长安,这些考生年纪都参差不齐,有的四十余岁了,也有的才二十余岁。

虽然人数不多,但整个长安因为他们的到来,一下子变成热闹起来,长安的街头巷尾,甚至朝房内都在谈论这次考试。

包括唐朝旬刊而也在发表了相国韦见素的文章,阐述这次考试的意义。

朝廷对这次考试极为重视,所有考生食宿都由朝廷包了,来回路费则由县衙出钱。

朝廷主要是给补贴的方式,每人每天三百文钱,包括两百文的住宿和一百文钱的饭钱。

中等客栈的上房也就是两百文钱一间,一百文钱在客栈内三顿吃饱也够了,当然,你非要住独院、下馆子,那肯定不够,那就得自己掏腰包了。

这天中午,崇仁坊的一家酒楼内人声鼎沸,几名陈仓县的文吏坐在二楼喝酒,陈仓县县尉王函是领队。

王函端起酒杯缓缓对众人道:“我今天和朝中的亲戚简单聊了聊,据说考试很简单,只要平时不是混日子,基本上都能考过,就考大家平时做的事情,大家平时做腻了的各种文书,当然是用案例的方式,给你一件小事情,看你怎么处置。”

众人纷纷笑道:“只要不考各种经文就行!”

捕头马晖问道:“那我们捕头考什么?”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