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心流场投射

赵希道和赵构的性格是很不同的。

赵希道对于权力和帝王之位一直就没有兴趣,以前在大颂宫里,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参与太子之位的竞争。

虽然事实上,背后支持他的也没有什么人,他的势力远不如二哥和三哥。

赵希道只是喜欢玄学,研究似乎是不可预测的命运。

在饰演宋高宗时,赵希道设想过,如果自己在大颂突然有了如赵构一般的际遇,他会如何做呢?

他想他会做出和赵构完全相反的选择,他会争取救亲人,救颂廷,救大颂,救天下的百姓。

但是赵构不一样,他把自身的利益安危放在家国之上,是个居危思安又善于权术的皇帝。

这次饰演赵构这个复杂的角色,让赵希道想到了在大颂宫里的人,他之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可以理解更多人,并且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自己。

王繁饰演的杨存中不算是复杂的角色,但他偏向于沉郁勇悍的性格和王繁也很不同。

杨存中原名杨沂中,赵构后来赐名为杨存中,他性格勇猛机敏,多次浴血杀敌。

王繁在饰演杨存中的时候感受到了一往无前激战的酣畅感。

杨存中对赵构忠心耿耿,也是因为绝对忠于赵构,后期他因斩监岳飞而背负骂名。

不过《南渡》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建炎与绍兴初年,此时正是岳飞展露头脚之时,电视剧没有拍摄后面的情节。

随着《南渡》的拍摄,赵希道和王繁感觉进入心流的状态更加自然,他们还可以将心流场一定程度“现实化”。

这种现实并不是真的现实,就好像2d转3d的立体投影,人们可以将感知的东西变成投影,投影不是真实的,但是可以被看到。

赵希道和王繁可以通过心流场展现现实化“投影”,让自己有一定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二人共演时尤为强烈。

《南渡》拍摄中。

靖康元年,时值元帅府初创,在金军铁骑与厉刃下逃窜求生的赵构需要有人保护他的安全。

张俊推荐了杨存中,当时他还叫原来的名字杨沂中。杨沂中不分昼夜地守护着赵构,赢得了赵构的信任。

杨沂中扬名的第一战是攻下任城。

盗贼李昱占据任城,官兵久攻不下。杨沂中主动请命,仅带领数名铁骑杀入敌人阵中。

康王赵构登高看到杨存中激战,鲜血把甲胄都染红了,禁不住为他担心。

赵构心想,好容易找到时刻守护自己忠诚谨慎的班直,可别折损在这里了。

赵构叫杨沂中上前,浓重的血腥味充斥在空气中。

赵构上下打量着杨沂中:“将军哪里受了伤?”

杨沂中平日性格沉静,但此时正是斗志勃发的状态,他说:“禀殿下,这些都是贼人的血”。

赵构当场赐酒,杨沂中痛饮之后还要再战。

赵构忙劝阻。

杨沂中说:“现在贼人已经吓破了胆,正是让他们束手就擒的好时机!”

说着他不顾赵构的阻拦,再次杀入阵中,收复了任城。

骁勇善战的杨沂中让赵构大为欣赏,遂升迁他为合门祗候,属掌管礼仪的清要之官。

在这次共演中,进入心流的赵希道和王繁,共同将心流场投射到现实。

当杨沂中冲入敌营时,耳边是厮杀声,当杨沂中浑身是血回来后,赵希道和王繁都闻到了血腥味。

在心流场里表演会更加自然,而已经进入心流的赵希道和王繁,他们的表演与角色融为一体。

《南渡》中赵构很重要的一场戏是苗刘之变。

苗刘之变让宋高宗从此对武将埋下了猜忌的种子,并成为他后来收缴兵权的一个考量因素。

《南渡》拍摄中。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从应天府逃到杭州。

此时苗傅的军队在护卫赵构,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等武将都不在杭州。

苗傅和刘正彦因不满宦官康履与枢密院事王渊而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退位。

这一天上午,苗傅和刘正彦设伏兵宫外斩杀退朝的王渊,还有一些城外的宦官,随后率军闯入皇宫,兵临城下。

这不是赵构第一次经历兵变,但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

听闻消息的赵构惊骇不已,他登上城楼,问二人为何造反。

苗傅和刘正彦表示,陛下被奸人蒙蔽,庸臣误国

,现已斩王渊,还需要康履等三个宦官的头颅以谢三军。

原来他们是针对内侍而来,赵构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说:“如果内侍有错,朕会将他们流放,将军和军士们可回营了。”

苗傅和刘正彦表示要当场杀掉康履等人,赵构无奈只得通过竹篮将康履垂吊给叛军,康履立刻被斩。

但苗傅和刘正彦等人并不走,而是继续喊到:“陛下地位不正,二帝归来怎么办?臣请隆佑太后听政,与金议和。”

隆佑太后原为元佑太后,是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孟皇后,因两次被废躲过靖康之难。

赵构立刻下诏,恭请隆佑太后垂帘,共同听政。

然而苗刘等人还是不走,继续说:“陛下可立皇太子赵旉为帝,道君皇帝已有此先例。”

城下的叛军是让赵构即刻禅位给皇太子,盛年禅位这事徽宗皇帝又不是没干过。

可是宣和七年宋徽宗禅让给宋钦宗时,徽宗43岁,钦宗25岁,而现在赵构22岁,皇太子2岁。

此时城楼上刮起阵阵北风,赵构正坐在城楼上的一个竹椅上,事情发生的太仓促,椅子上没有任何褥垫,周围也没有遮挡的帏帘,冷风吹得他几乎要发抖。

赵构叹了口气,请太后登楼,并站起身说:“朕现在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隆佑太后没有登楼,她出城安抚叛军,表示可同皇上共同执政,但遭到军士的拒绝与威胁。

赵构只好退位。

宰相朱胜非一直奔走协调,见此情景,泪洒当场:“臣作为宰府,当以死报国,现在臣就下去当面骂他们。”

赵构赶忙阻止朱胜非,轻声说:“现在先看看后面的发展如何,还没有到完全失败的时候。”

赵构与叛军协商退位的条件后,下诏禅位给当年两岁的皇太子赵旉,前往显忠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