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汇聚的人数其实也并不算多,但是消息也是会被传播的,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汇聚,不仅是驻扎在和林的明军被惊动了,那些原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人,稍稍一打听后,当得知那位伟大的太孙殿下将要离开和林时,几乎所有瓦剌的牧民都开始躁动了起来。
他们几乎是全部都自发的开始行动了起来,和林城东门,和林城有四个城门,开在四个方向,西门这边主要进出的多时欧罗巴等地的商人,东门这边对应的是忽兰忽失温的方向。
原本最近回到大明的路程应该是走南门,然后从和林南过鞑靼的地界,再到大明西北地区,也就是西安府这边,然后再从西安府回应天,这样的话就能省下不少时间。
不过要是走这条路的话,必然就会和现在的阿鲁台对上,搞不好阿鲁台就得应激了,所以朱瞻基走的还是北伐时来时的路,所以朱瞻基回应天时走的就是东门,这点隐藏不住。
当朱瞻基要离开的消息传开后,几乎所有在和林的牧民都开始向东门聚集了过来。
因为分牛羊的事情,现在所有牧民家里都是有马的,这些在和林做工的牧民,马匹更是重要的代步工具,为了赶时间,这次这些牧民也几乎全部都是骑着马来的。
和林城东门,作为和林东边的商道,很宽,一条差不多可以同时允许八辆马车经过的水泥路,从东门向外延伸。
一匹匹马匹从和林城的各个地方汇聚而来,他们大多数都并不是第一次来和林做工的人了,这些牧民也是十分的懂规矩,没有人组织,但是所有来到这的牧民,几乎都是自发的将马匹停在了和林东门大道的两侧。
六七月份的草原,算是一年最热的时节了,夜里冷,白天热,阳光直射,最是难熬,但是出奇的此刻却是没人抱怨,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和林城的东门,默默的等待。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人的,朱瞻基这边甚至还没从和林城的府衙动身,就已经有士兵将和林城外的消息汇报了过来。
“殿下……”朱勇一大早就来到了朱瞻基这边,包括于谦,长孙义等人再来,打算一起为朱瞻基送行,听到士兵汇报,朱勇走了出来开口询问道:“是否让末将安排人将他们全部劝回去?”
朱勇是知道朱瞻基这次回应天打算低调的,所以听到这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是把这些牧民劝回去。
朱瞻基闻言直接就给他翻了个眼皮,道:“来都已经来了,你现在在劝回去又能怎样?”
朱瞻基说完,然后对传话的士兵直接就道:“你下去传令,安排人维持好秩序,以免出现混乱。”
“是!”传话的士兵闻言立即领命,转头跑出去执行命令。
吩咐完传话的士兵,朱瞻基也没在耽搁,直接道:“吩咐下去,让亲卫军准备动身吧!”
亲卫军作为朱瞻基的亲卫,这次是要和朱瞻基一起回大明的,因为朱勇被朱瞻基举荐为了和林城的守将,现在亲卫军的指挥使一职倒是空了出来。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在设亲卫军指挥使,而是上报了自家爷爷后,将亲卫军原本的四个千户级别的四大营,升级为了卫所级别的单位,而原本亲卫军的四大营统领也正式成为了各营指挥使。
同时朱瞻基这次回应天带的东西也不少,给牧民划分牛羊马匹后,朱瞻基手里剩下的马匹和牛羊数量依旧不少,这些牛羊马匹,一部分被朱瞻基安排进了商会这边新成立的畜牧部门。
这是接下来专门为他蓄养牛羊马匹的部门,为此朱瞻基特意将忽兰忽失温这片草原最好的牧场的划分了出来,专门让商会在这里建立牧场。
而剩下的另一部分牛羊和马匹,则是朱瞻基打算带回大明的了,马匹自是不必多说了,朱瞻基的亲卫军四大营级别提升,相应的自然就需要准备扩军了,朱瞻基和朱棣商量过后,决定暂时将亲卫军扩编到两万人,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四大营的人数,分别提升到五千人,除此之外,则还有五千不在编制内的辅兵,这些辅兵的作用和以往的作用一样,加起来的话,朱瞻基的亲卫军人数应该在两万五千人以上。
要扩军自然就需要装备,步兵营和炮兵营还好说,朱瞻基相信现在应天府的军工厂这边应该有足够的火器。
剩下的就是两个骑兵营了,骑兵第一营是火器加战马,骑兵第二营则是冷兵器配战马,两者加起来总人数在一万人,按照亲卫军标配的一人双马,便需要两万匹战马。
两万匹战马,如果是在北伐以前,哪怕是朱瞻基手里不缺钱,也是很难拿出来的,但是北伐瓦剌后,朱瞻基单单是从和马哈木的几次交战中,缴获的战马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现在两万匹战马对于朱瞻基来说,自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而剩下的牛羊,牛自然是会被运送到大明,然后训练成能够耕地的耕牛,而羊则是会被作为扩编后的亲卫军训练是肉食补充了。
这批被朱瞻基带回大明的牛羊数量不在少数,单单是适合被训练为耕地的耕牛,便差不多有十万头,而羊的数量也不比牛少多少。
单单是为了准备将这些牛羊全部运回大明,朱瞻基这边准备工作就已经忙了好几天了。
除了牛羊马匹这些,朱瞻基这次带回去的其他东西反倒是不多了。
原本这次北伐,朱瞻基缴获的东西其实还是很多的,除了牛羊马匹,马哈木战败后,托欢投降,除了献上来的马哈木人头,黄金白银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有的,再加上李成出使鞑靼,阿鲁台进献的也不全都是牛羊马匹这些,再加上和林城这些日子赚取的钱银,这笔数字也都不是小数目了。
不过朱瞻基这次回大明却并没有打算把这些黄金白银一起带回大明,主要是现在和林城新建,需要用到钱的地方也很多,特别是等到接下来和欧洲的贸易彻底打开,朱瞻基相信现在留下来的黄金白银越多,将来等到回报的时候,他得到的同样也会更多。
和林城府衙外,差不多一万人左右的亲卫军,包括亲卫军原本的五千人,加上后来朱瞻基把三千营的五千人编入进来的人数,虽然和瓦剌交战的时候,有所损失,但是朱瞻基这边的救治,不少伤愈的士兵已经归队,亲卫军的人数,在这段期间也已经重新恢复了一万人以上。
此时和林城的主道已经被全部戒严,朱瞻基的亲卫军打头,一万人肃穆而立,最前方的旌旗下,是一排排整齐摆放在日月旗下的黑色木盒,每一个木盒都被日月旗所覆盖,加起来的数量一共有七百八十七个,由七百八十七个亲卫军的将士双手抱在怀中。
在其之后,则是亲卫军步兵营,步兵营目前有三千人左右,这次交战,步兵营几乎没有损失,列阵枪毙的战术,在敌方还处于冷兵器的时代,无疑属于是降维般的打击,在无法依靠人数取胜的情况下,瓦剌骑兵甚至连靠近步兵营五十步都没法做到,自然无法对步兵营造成什么损失。
在步兵营之后则是一千炮兵营了,炮兵营的人数,在亲卫军中算是最少的了,但同时也是亲卫军里面可以说是最金贵的兵了,炮兵的训练比起其他兵种训练难度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这个时代没有标准的炮兵训练程序,哪怕是朱瞻基从小黑洞里面摸出来的《民兵训练手册》虽然给出了打炮的训练方法,但是红衣大炮和后世的炮毕竟还是有些区别的,所以训练炮兵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也都是全靠炮兵自身的天赋。
而在炮兵营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就是依次摆放在炮兵中的三十门红衣打炮了,每一门红衣大炮单单是炮管的长度就超过了三米,炮管下,是用特制炮架支撑,另外还有两个特制的轮子,加起来足足超过一吨的重量,牵引起来,最起码也需要两匹马,才能轻松拉动。
在炮兵后面则就是骑兵第一营以及骑兵第二营了,骑兵第一营其中一部分装备了骑枪的骑兵排在最前,随后则是装备冷兵器的骑兵。
这次和瓦剌交战,损失最大的其实也是两个骑兵营,无论是冲锋,还是追击两个骑兵营都是需要冲在最前列,期间更是需要短兵相接。
而伤亡最大的时候,则在于骑兵追击的过程中,不仅是随时可能存在的埋伏,有时候草原太大,骑兵也可能在追击中迷失了方向,就以朱瞻基的亲卫军为例,这次北伐,最起码有超过百人,是在追击中和部队走散后阵亡,其中一些人甚至朱瞻基到现在还没找到这些人的尸骨,或者找到,但是已经被野兽啃食。
府衙外,已经给朱瞻基准备好的战马是一匹纯白色的战马,相比其他战马不仅更加漂亮,就连体型也要高大许多。
这匹战马经过训练十分通人性,朱瞻基来到跟前,不等朱瞻基借住上马石上马,这匹颇通人性的白马就已经低伏下身子,朱瞻基轻松翻身上马。
朱勇,于谦,长孙义,以及一干和林的主官于府衙前躬身而立,因为朱瞻基并没有让这些人出城相送,所以他们也只能送到府衙前。
朱瞻基目光在朱勇,于谦,长孙义三人身上扫过,又看了一遍三人身后的各个官员,骑在马背上,神色认真的抱拳道:“诸位,草原今后我便交给诸位了,还望诸位莫要辜负我的期望,我在应天等着诸位的好消息!”
“殿下放心,臣等定然不负殿下厚望!”一众文武官员在朱勇,于谦,长孙义三人带领下,纷纷躬身行礼!
“如此,我便拜托诸位了,等诸位回到应天,或者我下次来和林,我亲自为诸位庆功!”朱瞻基话落,也不等众人回话,直接对着身边的亲卫军一挥手道:“出发!”
随着朱瞻基一身令下,亲卫军的传令官立即挥舞令旗,军队开始前行。
朱瞻基也在亲卫军的护卫下向和林城东门出发。
“行礼!”
接手镇守和林的明军,在一声声命令中,纷纷右手握拳碰击胸前铠甲,行起了大明的军礼!
“回礼!”
亲卫军见此,丝毫也不敢怠慢,同样以相同的军礼开始回应!
朱瞻基同样在马背上向两侧的明军回礼。
相比亲卫军,其实这些接手镇守和林的军队,接下来的任务才是最为艰巨的,也是更值得敬佩的。
按照计划,他们最起码接下来也要在和林镇守两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接到调令,被调回大明。
要知道和林距离大明,别说是应天这些南方地区了,哪怕就是更近的西北方向,也差不多有两三千里的路程,而且路上还基本上都是茫茫草原,除了商队的来往,这些士兵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和大明这边算是断了联系。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除了商会这边,在朱瞻基的安排下会给他们免费的运送书信之类的东西,基本上这些士兵很难得到家中的信息,他们各自家里也是很难得到这些士兵的信息的。
这期间想要告假回一趟家什么的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和林的重要性也缺不了这些人的艰苦驻守,所以朱瞻基这边倒是将他们的待遇提高了不少。
不仅可以拿到很高的军饷,同时和林城内,凡是在皇家商会名下的消费,朱瞻基这边也是让商会这边给足了优惠,这也算是对这些士兵的一种补偿了。
“恭送殿下!”
府衙前,朱勇,于谦,长孙义等人,双目微红,目视亲卫军缓缓前行。
这一回离别,下一次再相见又不知是何时了?
队伍在前行,朱瞻基目光也在打量着眼前这座和林城,目前的和林城建造的已经差不多完工,各个里坊的围墙这些都已经竣工,剩下的就是里坊内部的房屋建设,但是单从外面来看,和林城其实已经差不多算是一座完工的城市了。
新建的围墙,全部都是水泥建造,继承了汉文化的建筑样式,虽然算不得什么红砖绿瓦这些,但是也修建的别具美感,大多数的围墙已经经过粉刷,朱瞻基还请了几位有名的画师,在围墙上的空白之处,画了不少蕴含当地习俗的墙画,围墙上也盖有瓦片,一些被移植来的树苗,也被种植在特定的位置。
朱瞻基的目光一一在这些事物上扫过,这座在他手里亲自打造的城池,他突然心里有些期待,期待下次再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座城市究竟会有多大的变化?
“希望于谦他们也能够给我带来一个小小的震撼!”朱瞻基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