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320章 朱棣:马可波罗还活着吗???

和林,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林城已经开始渐渐有了一座城市的雏形。

特别是随着朱瞻基让人开始在和林建造了几座水泥作坊后,和林的建设也加快了不少。

特别是四面城墙,在数万瓦剌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差不多有四五米高了。

和林城的设计,朱瞻基没有让人设计的太过复杂,这座城在朱瞻基的计划中,一来是一座军事重镇,将来会直接派遣大军驻扎。

二来这也是一座连通欧亚大陆的重要连通枢纽城市,所以在设计上,为了能够做到两者互不影响,和林城内部的设计,也和大明现在的城市有所区别,而是更像是隋唐时期的坊市。

也就是根据功能不同,把和林城内划分成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功能区里坊,然后再用内墙隔离开来。

这样的好处就是管理起来十分容易,毕竟和林城是一座远离大明内地的城市,一但等到商业开放,必然会迎来欧亚大陆各个国家的商人汇聚。

如果像大明目前的城市设计,好看虽然是好看了,但是管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而坊市不同,坊市只要把各个坊市大门一关,整个城市瞬间就能被控制起来。

除此之外,除了和林城的城墙,这些和林城内部的坊市的围墙,同样也可以当做是一种防御手段。

比如,当外面的城墙被攻破时,守军同样还能依靠坊市和进入城内的敌军,进行抵抗,当然这也是最后的手段的就是了。

不过总体来说,这样的设计,也是真正做到了让和林城既具有商业和军事两大作用的城市,同时也可以让两者做到互不干扰。

当然和隋唐时期的坊市不同的是,和林城的坊市数量要少一些,除了正常用来的居住坊市,和林城的坊市还分为了军坊,以及用于交易的市场。

总体算下来和林城大概有七十个普通里坊,四个军坊,以及东西两个市,和一个座位和林衙门的坊市,也就是七十七个坊。

但是和林城仅仅是东西,南北的城墙就分别达到了五千七百米,以及四千三百米,总面积大概在的二十四平方千米,当然这样的面积相比目前应天城大概二百四十平方千米的面积虽然肯定是远远不如的。

不过在草原上,或者说在大明以外的地方,这样的城市,也是当之无愧的雄城了。

“这就是和林吗?”和林城,朱棣看着眼前的城市,有些意外的开口道。

在他身边,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都跟在身边,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个做一群护卫打扮的禁卫。

是的,在忽兰忽失温待了许久的朱棣,左思右想后,来了一出微服出巡的戏码。

他事先也没通知朱瞻基,就是想亲眼看看这段时间,自家这个大孙子,把和林这边建设的怎么样了?

虽然他在忽兰忽失温那边也可以每天都接到和林这边传过去的消息,但是有些事情毕竟文字描述,和亲眼所见还是有些不同的。

朱棣说话的同时,脸上表情同样有些惊讶道:“我如果没算错的话,这小子收复和林到现在应该还没有一个月吧?现在这和林看上去居然都已经有模有样了。”

和林城的城墙,设计中大概在七八米左右,已经建到四五米高的城墙,虽然离完工还有段时间,但是外观上,其实已经可以大致的看出一些东西了。

“爹,我之前就听说大侄子弄出了那个什么水泥的东西,应天城的那个皇家商会据说就用了不少那个水泥,有了这个水泥,建城的速度自然就很快………”跟在朱棣身边,做富商打扮的朱高煦闻言,大咧咧的开口道,说话的时候,语气中也难免酸味。

这段时间如果说北伐大罗中最难受的是谁,绝对可以说是他朱高煦莫属了。

本来之前因为监国的事情和老爷子就闹翻了一次,虽说后来又和好了,但是朱高煦原本就等着这次北伐,好好打一场,然后也好让老爷子看看,看看他汉王朱高煦,虽然处理那些狗屁倒灶得政务不行,但是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来着。

然而,之前北伐阅军的时候,被朱瞻基的亲卫军抢了风头不说,好不容易等到北伐开始了,他这儿都还没来得及活动一下筋骨,好家伙……

他这都没有反应过来,咋啦这边直接就被朱瞻基这个小兔崽子给打投降了,不仅如此,甚至连马哈木的人头都直接送到了中军大帐内。

说实话,朱高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好几天。

马哈木是谁?

虽然朱高煦对自己打仗的本事很自信,但是也从来都不敢小觑了这位草原上的枭雄。

毕竟这可是真正带领着瓦剌在元朝灭亡后,在草原上做到了和鞑靼分庭抗礼的人,甚至在老爷子第一次御驾亲征,将鞑靼打残后,咋啦的势力更是一度超越了鞑靼。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枭雄,仅仅只是和自家那个大侄子一个碰面就直接一败涂地不说,甚至最后还被迫用自己的人头,来祈求大明对瓦剌得宽恕,借此想要让瓦剌求得一线生机。

对此,朱高煦只有一个想法。

这马哈木难不成是在用脚打仗吗?

就算真的打不赢,也不至于把这仗打成这样吧?

是,他承认,自己那个大侄子手里的那个什么燧发枪很厉害,还有那个红衣大炮威力也很强,就算是朱高煦自己也是眼热的不行,但是打不过,你不知道跑吗?

现在好了,马哈木一死百死,托欢直接投降,但是他汉王殿下就很被动了。

这些天朱高煦明显的就发现军中一些将领,甚至一些士兵看他的眼神都已经变了。

以前他是靖难的功臣,数次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甚至将朱棣从生死关头拉回来。

军中的将士尊敬他,像是张辅这样的勋爵也大多数都愿意和他交好,甚至是称兄道弟。

但是随着朱瞻基这个小兔崽子崛起后,朱高煦就渐渐越发的感觉不对了。

首先是北伐阅军的时候,太孙亲卫军的出现,那个风姿飒飒的皇太孙,可是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了深深地映像。

而随着北伐开始,朱瞻基一次又一次地捷报传来,朱高煦就更加清晰的发现,原本和他称兄道弟的那些将领们,说话的时候,已经慢慢的变得模棱两可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