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266章 瓦剌骑兵覆灭!!!

“报,已发现瓦剌人在前方不到三里处列阵!”

半个时辰后,随着探马汇报,骑兵第一营距离瓦剌人所在的距离已经不足三里。

三里距离,相对来说对于骑兵是属于一个安全距离的。

战场不是平日里赶路,战场上骑兵冲锋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次冲锋的理论极限距离是两里地,这其中包括快走→慢跑→加速跑→全速冲刺几个过程,这是一次冲锋的理论极限,实际只会比这个更低,超过这个距离后,骑兵基本就会陷入跑不动甚至把战马跑死的困境,或者需要重新修整,然后才能再次发起冲锋。

而传统的骑兵冲锋距离实际上只有一百步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一百五十米,超过这个距离战马就会开始喘气。

所以三里地,虽然已经不远,但是对骑兵来说反而是一个跟安全的距离。

王智下令骑兵第一营减缓马速,缓缓向瓦剌人选择的战地靠近,图列没有选择搞什么埋伏什么的,一千多瓦剌骑兵,有些凌乱的聚集在一处大约两百多米的缓坡之上,图列居高临下。

缓坡虽然不算陡峭,但是显然,从上往下冲刺,和从下往上冲刺也是两个概念,前者不仅速度更快,冲刺的距离也会更远,而后者因为缓坡,则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不仅影响冲锋的速度,更影响冲锋的距离。

显然这处地方是图列特意挑选好的地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瓦剌人很清楚骑兵的优点,同样也很清楚骑兵的缺点,骑兵的战斗没有什么热血的对砍,只有一个很枯燥的战斗方式,那就是冲锋→整队→再冲锋,无限的重复这个战斗方式,直到一方落败,或者战马再也跑不动。

而冲锋不起来的骑兵,对于任何兵种来说都是一个个活靶子,显然这样的地形对于瓦剌人来说,优势不可谓不大的,这也是图列有把握以一千人对战大明三千人的关键因素。

随着两军之间的距离靠近,王智和图列甚至已经可以差不多看到双方各自的布置,这个时候已经可以清楚的听到双方战马不安嘶鸣的声音。

“大人,看来瓦剌人是打算等我们先发起冲锋了!”

大概距离缓坡有一两百米的距离,王智驻马,副官开口轻笑道。

王智闻言点头,如果换做是他,他也肯定会和图列做出一样的选择,以逸待劳,自然得等敌方疲惫,然后半道而击之。

图列的选择很正确,因为按照传统的骑兵作战方式,这样做则的确没有问题,只不过………

王智目光看向缓坡上的瓦剌人,嘴角不知何时已经微微扬起,露出一个并不怎么温和的笑容道:“按照之前演练的战斗方式,吹号进攻!”

王智没有丝毫和图列交谈的意思,殿下给亲卫军的命令是务必将这支瓦剌人全部剿灭,虽然这个命令是差不多同时下达给骑兵第一第二两个营的,但是现在机会都摆在了自己面前,那么自然没有不一口吃下去的道理。

“呜……”

随着王智命令下达,王智身边的传令官立即挥舞起令旗,随着令旗挥舞,牛角制作的号角,猛的吹响。

低沉肃穆的号角声响彻旷野!

沉闷的铁蹄踩踏草地,三千骑兵营立即按照先前剿匪时训练过无数次的队形迅速整队,以原本一千装备马枪的骑兵为头阵,剩下两千从三千营调拨过来的骑兵为后军,三千人迅速列好阵型。

然后随着号角声音陡转,三千骑兵立即开始缓缓向瓦剌驻军的缓坡小跑了起来。

这是冲刺的前奏,快走→慢跑→加速跑→全速冲刺。

缓坡之上,图列居高临下视野十分清晰,看见大明军队在距离还有大约将近一里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冲锋的前奏,他脸上表情露出些许疑惑。

因为眼前的一幕和他预料的有所差别,他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大明将领不会不明白骑兵冲锋的一些常识,这个距离下冲锋,再加上自己眼前的这个缓坡,明军的战马极有可能只能冲锋一次后就会陷入跑不动的尴尬境地!

“难道眼前的这个将领并不懂骑兵?”图列心中若有猜测,不过眼前的情况已经不容他更多的思考,一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哪怕战马的速度没有彻底发挥出来,这样的距离也绝对是用不了一两分钟的。

在他恍神的功夫,骑兵第一营前阵已经来到了缓坡之下。

图列顾不得再想太多,立即以瓦剌语大吼起来:“儿郎们,我们已经许久没有和汉人交过手,也许汉人已经忘记了曾经我们的弯刀和铁蹄也曾踏破他们的王朝,今日,重铸我等往日荣光之日已到,每斩汉人一人者,赏犍牛一头,儿郎们,长生天会庇佑我们的,随我杀!”

“呦呦………”随着图列话语落下,无数刺耳的呼喝声瞬间响起一片,随着骑兵第一营已经冲上缓坡,一千多瓦剌骑兵立即就列着早已排好的阵型,从上而下直冲明军前阵狂奔而下。

图列并没有像他话语中那样让部落的骑兵跟着他,而是在喊话过后,就将带头冲锋的事情交给了手下的心腹勇士,而自己则在一队亲卫的保护下,和其他的几个同样没有冲锋部落首领一样,站在高处,观察着两军交战。

“图列台吉,明军的武器,似乎有些奇怪!”

随着距离接近,图列这边甚至已经可以清楚的看见明军前列士兵的表情了,这时瓦剌这边观战的几个首领也有人渐渐发现了不对劲。

瓦剌人虽然许久已经没和大明交过手,但是上一次大明北伐鞑靼的时候,瓦剌也是知道的,所以对明军的武器也很了解。

只不过眼前的这些明军的武器很明显有些不一样,因为……这些明军配备的武器,不仅没有任何枪尖刀刃不说,看上去不仅不像是杀人的东西,却反而更像是一根……烧火棍?

拿烧火棍上战场?

这个首领眼中疑惑。

倒是一旁的图列见多识广一些,他皱了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道:“我之前听说明军之中有装备火铳,似乎有些像,不过我听丞相他们说,明军的火铳威力虽然很大,但是似乎很沉,一般需要两个人才能使用,并不适合骑兵作战!”

“那明军这些东西是?”和图列明面上关系还算不错的巴特尔开口问道。

“不用管。”图列想了想想不明白,摇头道:“我们占据高地,居高临下,明军就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优势也在我们,只管看儿郎们冲杀就是!”

听到图列这话,其他的几个首领虽然心里同样也还有疑惑,不过也不好再问。

这时候,随着几人几句话的功夫,瓦剌和明军相互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近,差不多只有五十步的距离了,这个距离已经很久,甚至双方都已经可以看到各自身下战马呼出的白气。

瓦剌这边的骑兵并没有拉弓,齐射是骑兵的战斗方式之一,但这种战斗方式却并不适合两支骑兵相向冲锋时使用。

正常的来讲,普通的弓箭有效射程其实只有三十米到五十米,平射下能精准射中五十米的弓箭,已经属于差不多需要拉开近五十斤的弓,而想要达到更远的射程,大多数除了特殊的弓箭外,就需要借助地理优势,比如城墙高楼等等,甚至可以将射程延伸到一百五十米以上。

显然这样的弓箭是不适合齐射的,所以齐射的弓箭一般会更轻,同时射程也更近,就算是借助战马的冲刺速度,一般的射程其实也就三十米左右,三十米的距离对于相向冲锋的骑兵而言,不过是眨眼间,如果骑射的话,甚至可能连近战武器都来不及握住两方就会碰撞到一起。

所以齐射一般只会用在对付速度更慢像是步兵之类的兵种,骑兵对阵骑兵,最好的方式就是横握弯刀,借助马速,一路横推过去。

这是草原人经过差不多数千年演变下,保留下来的最实用的作战方式,甚至是差不多已经刻在了骨子里的基因。

今天瓦剌人也是这般习以为常的,手中紧握着弯刀,随着两军越来越近,他们身体渐渐开始低俯,准备紧贴马身,以此来减少被攻击的面积。

“图列台吉,好像不太对劲!”

战场上,瓦剌的骑兵开始准备近距离交锋,但是缓坡之上,图列一干瓦剌部落的首领却看的更清楚,在两军接近五十步后,明军就已经抬起了那根烧火棍。

四十步的时候,他们眼中首先浮现的就是漂浮在明军面前那浓密的白烟,紧接着这些瓦剌部落的首领就看见自家冲锋在最前面的战士,几乎齐齐就从马背上掉了下去,然后最后才是一阵密集地“砰砰砰”之声。

“是大明的火器!”

图列脸色聚变,他一张老脸迅速变得煞白,心中满是不解。

丞相不是说过,大明的火器虽然厉害,但是并不适合骑兵使用吗?

那么眼前的这些骑兵用的又是什么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