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听到朱瞻基的话,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表情,张了张嘴道:“那个,这个……我把你叫住,这不是还想和你说说这个折子的事情嘛!”
说着朱高煦把刚刚朱瞻基给他的存折又拿了出来,犹豫了一下才道:“这个你给你二叔捐多一些,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你那商城赚了不少钱,但是这个我这里,我一没商城,二没其他的收入的,就算是把你娘那里的钱全部给算上了,也就和你二叔差不多的身家,我也听人说了,你二叔也就准备捐个一万两银子就成了,我这个……也应该不用把这五万两银子全部捐了吧?”
朱瞻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家老爹了,看着一脸不舍的朱高炽,朱瞻基无奈的道:“爹,咱大气点成不?您好歹也是太子爷,多捐点怎么了?不就是五万两银子嘛,之后我再给你几张折子该成了吧?”
“再说了,这钱是捐给朝廷的,又不是捐给二叔的,到时候二叔在监国的位置上干不下去了,爷爷早晚还得让您上去的,到时候有了这笔钱,这笔钱该如何用,也是您说了算不是?对您那个时候监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了,至于这次您听我的就成,您就捐五万两银子。”
朱高炽还待再说些什么,朱瞻基这次却没理会他了,直接就走了。
看着朱瞻基离开的背影,朱高炽脸上露出几分无奈:“这孩子成天火急火燎的,我这还不是为了老朱家嘛………”
他小声嘀咕了一句,然后又看着手里存折上,明晃晃写着的五万两银子的存款额度,脸上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是心疼。
笑的是,他到目前为止,手里的存款额度,还是第一次达到五万两这个程度,但是心疼的是,这钱怕是捂不热又得送出去了。
虽然他到现在还没想明白,自家儿子为什么非要他捐这五万两银子,但是也看得出来,自家儿子应该是有什么打算的,不过让朱瞻基同意捐款的事情,已经是极限了,对于朱瞻基接下来要干什么,朱高炽倒也没打算阻止,自然得这五万两银子,到时候也肯定要捐的,这么一想,他更心痛了。
而另一边,朱瞻基回到自己的院子后,很快就把景蒙叫了过来。
这段时间景蒙依旧很忙,不仅要忙着商城的事情,还要忙着翻新应天城的事情,同时,亲卫军营那边的事情,也有些落在景蒙的身上的,而且商会的另外一个管事的长孙义也不在应天城,应天城商会的事情,很多也是落在了景蒙头上。
对朱瞻基来说,景蒙绝对算得上真正的左膀右臂了。
简单的和景蒙拉了拉家常,朱瞻基自然也不忘关心一下自己这位左膀右臂的身体健康什么的。
这段时间很忙,虽然得了他的首肯,景蒙也招了不少人,甚至之前,因为朱瞻基和自家爷爷达成交易,景蒙还派人去国子监招了不少的学生。
这件事情,朱瞻基倒是没怎么在意,不过景蒙这边办的确实不错,国子监的那群学生,虽然表面上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对于商贾之道,更是唾弃的不行。
但是能认清现实的人却也不少,毕竟不是什么人都会觉得自己将来肯定能够高中,一部分觉得科举无望的人,再加上商会这边直接金钱开道,倒是让商会在读书人这方面狠狠地积累了一波人才。
当然,这里面其实也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人其实还是存了投机的心思,毕竟现在除了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大部分人对于皇家商会的情况还是了解的,知道这是朱瞻基名下的商会。
自然也不缺少想要从商会这边找路子的人,对于这些人,朱瞻基自然也是不会拒绝的,反正进来商会,商会这边也都是从底层做起,若是真有本事爬了上来。
那也必然是个有些东西的人才,这样的人,朱瞻基自然肯定也不会放着不用就是了。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这些读书人进了商会,真想要发挥作用,该有的培训自然也是不能少的,而培训出来也都是需要时间,所以这段时间,景蒙还是肉眼可见的瘦了不少。
不过也看得出来,瘦归瘦,但是景蒙的精气神却还是不错的。
书房内,景蒙正在给朱瞻基汇报着这次国子监的“校招”情况:
“殿下,按照您的吩咐,这次我们一共从国子监招收了大约一百人左右,目前已经培训的差不多了,按照殿下您的要求,我们从中培训了大概有五十个适合干政委工作的人才,剩下的五十人,则分别安排到了商会的各个地方,商会这边几个下一级的管事开会讨论过后,对于这种去国子监招收读书人的事情,都觉得很有效果,而且对于能够读书识字的人才,各个地方依旧有很大的缺口,所以也希望殿下这边是否可以安排每年都进行一次。”
“你们倒是想的挺好!”朱瞻基听到景蒙后面的话,心里也有些好笑。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招算不算是把后世的校招给提前五六百年,不过他对景蒙提的这件事倒也没反驳,而是想了想道:“这件事情,你们也不要老盯着国子监,国子监的读书人质量虽然好,但是人数毕竟是有限的,你们也可以把目光放在地方上的那些书院,或者是儒学什么的,具体的如何去办,我相信你们也是有办法的。”
说着,朱瞻基微微想了想又补充道:“这样,你之后和商会那边的人商讨一下,最好是找几个不错的书院,或是干脆花点钱,又或者是直接给这些书院投点资什么的,直接和这些书院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然后每年都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这些书院里进行统一招募,具体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吧。”
“是,殿下!”听到朱瞻基这话,景蒙眼睛明显的亮了一下。
国子监的事情还是让他吃到了不少的甜头的,他自然明白如果把这件事铺开了,到时候会给商会带来多少的读书人。
只要这件事持续的办好了,怕是以后商会再经历什么扩大,也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人才紧缺的情况了。
朱瞻基把“校招”的事情暂时放下,想到刚刚景蒙给自己提到的五十个政委人才的事情,他又忍不住有些期待起来问道:“米刚刚说国子监这边招收的学生里,有五十个左右的适合做政委的工作,不知道这批人培训的如何了?”
政委的事情,对于一个军队的作用有多大,看看后世我军的精神面貌就能知道一二了。
大明其实从来也不缺什么能打仗的将军,也不缺什么能打仗的部队,无论是边军也好,还是三大营这边的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甚至是南方的抗倭军,战斗力在全世界都可以排的上前列的。
但是这些军队能打仗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有一个厉害的将领带着,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算是朱瞻基这个开了挂的穿越者,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把每一个军队都安排一个合适的将领,更不要说是其他人了。
所以军队的思想建设,自然就是一种很有必要的事情了,一支军队只要有了统一的思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仗,明白打仗的意义,如此一来,就算是将军能力普通一些,只要不是那种特别无能的,军队的战斗力也不会影响太多。
而且有了思想的军队,和没有思想的军队,在意志力方面也绝对是天差地别的,后世我军的意志力有多强例子太多就不用说了。
而这个时代一支军队的意志力定义,只要损失超过一成还能不溃败的军队,便已经算是一支精锐了,由此可以想象,军队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所以朱瞻基对于这种能够培训成为政委的人才,也是极为重视的,如果不是培训的事情太过麻烦,他甚至都有自己亲自去培训的打算了。
“回殿下,政委人才的培训目前进行的很是顺利,而且有之前殿下您给的那些教材,培训起来倒也不难,这五十人,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基础的培训大概也就可以完成了,到时候再进行一些实践考核,想来这五十人里面培训出二十个合格的政委还是可以的。”
“二十个的话……也还可以!”朱瞻基想了想点了点头,他现在需要政委的地方,也不过是五千得亲卫罢了,二十个人,负责五千人的思想工作,也就是一个人需要负责二百来个人,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连的指导员了,这样子的话,倒是和后世差不多。
稍稍想了想,朱瞻基就道:“不过政委的培训这方面依旧还是不能停下来,你这边可以尽量的多找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读书人,人选一定要年轻,最多也不能超过二十四五岁,最好就是那种很有激情,涉世也不深的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先认可我给你的那些书籍里记录的理念,要让他们自己觉得是为了理想在奋斗,不要把这件事当成什么赚钱或者是为了自己前途的事情………”
朱瞻基说了很多,景蒙也是一件件的认真记下,朱瞻基见此又和景蒙谈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其他事情,等到谈的差不多了,朱瞻基这才说起了这次把景蒙叫来的正事:“政委的事情,你之后慢慢处理,现在我还有另一件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景蒙刚刚把朱瞻基教的东西全部记下来,听到朱瞻基这话,神色也立即认真了些道:“请殿下吩咐。”
“嗯,这件事情倒也简单,就是我打算把商城从商会这边独立出来!”朱瞻基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