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的户部已经有很大的亏空了,而若是把盐引的收入分出去三成,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那么户部怕是立马就得出问题了。
“给你说说也没问题!”朱瞻基点了下头,道:“不过再给你说这个事情前,得给你先普及个叫做期货的东西。”
“期货?”夏原吉脸上有些茫然。
“嗯,期货,简单的来说应该不是货物,而是以货物为基础的可以交易的合约。其实你可以把现在的盐引也看做是一种期货。”
见夏原吉还有些迷茫,朱瞻基继续道:“就像是现在,朝廷马上就要北伐了,北伐需要粮食,所以让盐商只能以粮食来兑换盐引,不过你也知道,要将粮食运去北方,这时间上一来一回,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这显然对于盐商来说是并不方便的,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盐价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这个波动的过程就会产生盈利或者亏损,而在这个波动过程中将盐引进行买卖的交易,便是期货交易。”
“殿下说的是民间的盐引商?”夏原吉听到这,立即反应过来,问道。
“算是吧!”朱瞻基想了想点了下头。
盐引商人他倒是知道的,这其实也算是大明的一大特色产物了。
其缘由自然还是得追溯到他那位太爷爷身上的说。
用粮食换取盐引的事情,虽然是宋朝就有了,不过宋朝没玩好,不仅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反而搞得朝廷亏了一大笔,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而到了他这位太爷爷的时候,朝廷贪官污吏一批一批的砍,倒是让这个制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而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套以运粮商人,盐引商人,以及盐商为铁三角的完整交易体系。
虽然这个体系和后世的期货交易依旧有些差距,但是本质上其实已经有了期货交易的雏形。
在大明中后期,更是随着大明的战略转变,北方战事减少,朝廷不需要再大规模的向北方运粮,加上白银的大量流入,逐渐货币化,用粮食换取盐引的方式,重新变回用白银换取的方式后,使得这种雏形的盐引交易也变得更加完善起来,甚至还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不少的专门拍卖盐引的拍卖行,这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期货市场特征。
只不过盐引这东西毕竟是掌握在朝廷手里,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始终是当官的,而明朝后期的官场腐败,这种期货交易也就成为了高级官员敛财的重要工具。
再加上当时所谓的资本萌芽,各种的商贸活动频繁,私盐的泛滥,最后导致旧的盐引制度无法为朝廷再带来收益,万历年间更是直接废除了旧的盐引制度,直接将食盐的买卖交给大型盐商,至此一个即将孵化的期货交易也算是无疾而终。
而朱瞻基的想法很简单,与其让盐引的期货交易成为以后官员的敛财工具,还不如直接就把这种交易摆在明面上,然后直接由皇室操作。
听到朱瞻基承认,夏原吉不仅陷入沉思,盐引商人能赚钱吗?那自然是肯定的。
只不过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把盐引交给眼前的太孙殿下,万一这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变容易重蹈宋朝的覆辙,所以由不得他不多考虑。
“殿下还请容臣考虑几日!”夏原吉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便道。
“嗯,随便你吧!”朱瞻基闻言点了下头。
夏原吉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其实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毕竟盐引这种东西不是儿戏,放宋朝时,就这玩意儿一项的收入,就把宋朝的所有军事开支全部给填平了,就能知道这事儿对朝廷有多重要了。
所以有时候骂人家蔡京的时候,也不要否认了人家的功绩,至少这盐引制度,对国家来说,确实是很有用的。
而且朱瞻基自己其实也是听到夏原吉提起这件事,才想到用盐引期货交易这办法的,具体的操作,就算夏原吉立即答应了下来,他也得费点功夫,才能完善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臣便先告退了!”夏原吉见到朱瞻基答应下来,立即道。
等到夏原吉离开,朱瞻基接下来几天也再次恢复了之前的工作,看政务,写想法,然后继续重复……
为此这几日他特意每天都和小吴多努力了好几次,为的就是提前把两个儿子生出来一个,然后好为自己的将来解放做好准备,因为他记得不错的话,他那个历史上的老二,其母妃应该就是姓吴。
嗯,至于老大的话,如果可以的话,两人互换一下排名,朱瞻基觉得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这样持续努力的日子,没过几天,朱瞻基就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了另一件事情上。
“殿下,兵部尚书金忠来了!”
太子府,朱瞻基吃过早饭,就有小太监跑来向他汇报。
“金忠?”朱瞻基只是愣了一下,立即就想起自家爷爷交代过的事情,这是来为他组建亲卫的啊!
朱瞻基脸上一喜,立即就起身向外走去,从小就跟在老爷子身边接触各种战阵,就连上次老爷子北伐,他也是有亲自跟随,这也让他这一世对军队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而现在终于也要有一支独属于他自己的军队了,朱瞻基自然是有些兴奋的。
而且后世那位伟人不是说了嘛,枪杆子才能出政权,没有枪杆子保护的政权,那更是空中楼阁。
太子府正厅,朱高炽不在,朱瞻基来的时候,只有金忠一人在此。
作为六部尚书之一,还是极为重要的兵部尚书,金忠可以说是老爷子心腹中的心腹了。
而且其出身更是根正苗红的燕王党,从老爷子还没有起事的时候,便就跟在身边出谋划策,同时也是和姚广孝一样,也是靖难的主要谋划者,老爷子称帝后,金忠也算是功成名就,一路升至兵部尚书一职。
不仅如此,这位也是自家老爹和他自己的重要支持者,他爹被立为太子也好,还是他被立为皇太孙,这位可以说同样也是主要的推动者。
当时老爷子邀请所有的靖难功臣进宫议储,以邱福为首的一系列靖难功臣,几乎都是提议的他二叔,也只有这位坚定的站在了他爹这边,再加上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最终才让此事成了定局。
而且和解缙这位小蜜不同的是,这位凭借的可不是一张嘴,而是实际行动,不仅多次与反对他爹的人做争斗,将他老爹的太子位置保了下来,更是在他爹监国时以东宫首臣的身份保驾护航。
朱瞻基自己说起来也应该算是金忠的学生,很早之前教导朱瞻基兵法的便是金忠。
所以对于金忠,朱瞻基还是十分敬重的,进了正厅,也不等金忠行礼,朱瞻基便主动迎了上去:“见过金尚书!”
“殿下可是折煞臣了。”金忠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满头白发,虽然看上去还算精神,但是依旧避免不了一些老态,说话间,被朱瞻基扶住,他也没拒绝,笑呵呵的道:“殿下以后可切莫如此,若是被其他人瞧见了,说不得得说臣不知尊卑了!”
“看见了便看见了,您可把心放进肚子里吧,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我也不是以前了,就算是我二叔找麻烦,我也有把握揍他一顿。”说着话,朱瞻基还秀了秀胳膊上的肌肉。
他这些年可不光是学习这个时代的知识,对自己的身体锻炼也是并没有丝毫落下。
当然揍朱高煦的话,还是有待考证的,至少是现在两人也基本不可能打起来。
金忠自然也知道这些,所以闻言也是笑了下,也没拆穿朱瞻基的话。
眼前的太孙殿下也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对于这位殿下的脾气,他也算是了解的。
也知道朱瞻基话里的意思重点也不是什么去揍汉王,而是为他揍汉王。
他心里有些感动,笑了下,这才回到正题上道:“殿下,上次陛下吩咐让臣为殿下组建亲卫的事情,不知道殿下对此可有什么想法?”
“爷爷那边可有什么限制吗?”朱瞻基没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
组建亲卫的事情,只有知道了老爷子的限制,他也才好提出一些想法。
不然就算想法再好,不能用也是白想。
“陛下倒是没有什么限制,只说了是五千亲军,但是若是加上各种其他的职务,便是组建完整的一个卫也是可行的!”金忠想了想道。
卫所制度是元朝提出来了,不过是他那位太爷爷创立,一个卫所按照人数满员的话应该是五千六百人。
不过实际人数却要远远超过这个人数,因为卫所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屯田制,但是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军户参军的时候,除了需要出一丁男作为正军外,在这个正军前往卫所的时候,至少还得派遣一位馀丁跟随,馀丁便是军户除正军外的其他的子弟,也叫做军馀。
这名馀丁的作用可不是打仗,而是去照顾正军的生活,若是正军战死,才会替代上去,这也是为何老朱敢喊出那句“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口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