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说着话,然后又从朱瞻基手里接过一面令旗,不过这次拿着令旗,他顿了一下,却并没有把令旗交到朱高煦这个演兵指挥使手里,而是直接又将令旗递到了朱瞻基面前。
朱瞻基看着眼前的令旗一愣,抬头便看见朱棣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然后歪头一瞥指挥台的位置。
朱瞻基立马就会意过来,自家爷爷这是打算让自己亲自上场了。
一旁的朱高煦看到朱棣把令旗直接交到朱瞻基手里,脸色也是变了变,虽说下面演练的是朱瞻基的亲卫军,但是一码归一码,今天的北伐阅兵,他朱高煦才是真正的演兵指挥使,这个时候,老爷子却当着全军的面,把令旗交给朱瞻基,这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心中泛起不好的想法,不过这个时候,朱瞻基却压根没给他思考的机会,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后,朱瞻基连犹豫都没带犹豫的就直接接过了朱棣递过来令旗。
也不去看一旁的朱高煦,朱瞻基径直挺直了身板,迈着步子,直接走到了指挥台,手中的令旗一挥,一道比之朱高煦更加洪亮,气势也更足的声音,随之在指挥台上响起:
“鸣鼓!”
朱瞻基的声音洪亮,辨别度也很高,明显有别于朱高煦的声音响起,观礼台上,不仅是文官们纷纷一怔,就连一群勋戚脸色也是立即露出许多变化,然后几乎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指挥台上,那道一身戎装,身姿挺拔,英姿飒飒的身影上。
是太孙殿下!
百官变色,勋戚沉默,就连东侧的皇室子弟之中一个个也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演武场上,站在前列的三大营将士也是一个个惊讶抬头。
“咚咚咚咚……”
鼓声响起,传令兵扛着军旗,再次自演武场上而过。
下一刻:
“沓,沓,沓……”
突然一阵仿佛是直接敲击在所有人心跳节奏上的步伐声响起。
刚刚还在震惊于皇帝将验兵指挥交给皇太孙的众人,几乎下意识的就寻声看了过去。
整齐!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觉。
眼前的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不说扩军之后足足两万人的神机营,就算是以三千蒙古骑兵组建的三千营,在人数上也是远远超过这支明显最多不过就是五六千人的军队。
只不过,这一刻当这些人踏着那整齐宛若一体的步伐走过来的时候,所有人却感觉心底直接划过了一道电流,只觉得浑身鸡皮疙瘩几乎瞬间就被刺激的起来了。
演武台上,朱棣的眼神也是一变,一支军队强不强,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去分析这支军队的装备,人数之类,而对于朱棣这样马背上的皇帝而言,他只需要一眼,就能判断出这支军队大概的战斗力。
这也是一个主帅的基本素养,除了情报上的知己知彼,如果连当面都无法迅速判断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这样的主帅,显然不是什么合格的主帅。
而眼前的这支军队,却给了朱棣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果说相比其他部队,三大营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军队,那么这一刻,在眼前的这支军队出现后,再回想起三大营,就突然给人有了一种编外杂牌的错觉。
实在是太整齐了,不仅仅是阵容上的整齐,无论是从任何方向上看去,这支军队就好像都能形成一条条笔直的直线,而每个的步伐,也宛如提前算计了无数遍一般,抬起,落下,再抬起,再落下,每一个落下的时间,就如同一个整体一般。
朱棣几乎是下意识的脑子里就冒出了孙子兵法上的一句对与军队的描述: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看到自家爷爷直接愣住,朱瞻基下巴微抬,然后瞥了一眼旁边同样有些没回过神来的朱高煦,然后对朱棣笑呵呵道:“怎么样,爷爷?我这亲卫军如何?”
这是朱棣刚刚问朱瞻基的原话,朱瞻基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就还了回去。
朱棣没有说话,眼前的军队虽然军容上的确让他惊讶,但是他也明白,朱瞻基这支军队,确实也如朱高煦说的那样,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战阵,至于围攻纪纲府邸那次,在朱棣看来,完全算不得战阵,最多也就是让太孙军的部分人见了血。
而真正的表现则要看接下来着亲卫军的战阵演练了,走的整齐不算什么,战阵整齐有序,这才算是一支真正的精锐该有的表现。
就像是三大营,虽然军容上肯定不极亲卫军的整齐,但是两军一但交战,无论是冲锋,还是包抄,突破什么的,都是进退有序,不会出现错乱。
这样的军队,先不说战斗力如何,最起码的就是在战场不乱,那么十成的战斗力,就能十成的发挥出来。
而一些普通军队,就算是平时再整齐,若是交战时阵型一乱,那么这只军队的结局立马也得溃败。
朱瞻基见朱棣没说话,也没说什么,撇了撇嘴,这时亲卫军已经走到了演武场上,和神机营不同,朱瞻基的亲卫军并没有什么盾牌之类的东西,走到演武场之后,随着朱勇一声令下,六千余人就如同演练了千百遍一般,井然有序的迅速变换了阵型。
同样和神机营的三段式射击不同,亲卫军的阵型直接就是成线列式一字排开。
演武场上,神机营肆虐过后的木靶已经重新安放,随着阵型演变,亲卫军这边步伐也是不疾不徐的缓缓行至木耙五十步左右的距离,然后随着一声令下,亲卫军枪声随之立即响起。
不像是神机营那般整齐,亲卫军的射击除了最开始的一波比较整齐外,紧接着枪声就变得散乱,但却依旧连绵不绝,整个演武场枪声就没有一刻停顿的时候,而随着枪声响起,亲卫军的步伐也是坚定不移的缓缓向木靶的位置一步一步的直接就压了过去。
指挥台上,朱棣皱眉,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太乱了,和先前的整齐步伐不同,亲卫军的射击没有丝毫的规律,除了第一轮早有准备的外,之后的射击完全就是看这些士兵的装弹速度,装弹快的优先射击,装弹慢的,可能别人射击了两次他才射击,没有人会去等待装弹慢的人,一但子弹装填完毕,立马就会举枪然后瞄准,然后迅速射击。
演武场上,肉眼可以看见的,靶位的木耙上,子弹命中时,击碎的木屑几乎就没有丝毫停止的时候,几乎每一秒都有木耙被击碎,或是直接被击倒。
明明只有五六千人的亲卫军,这一刻的射击火力,却是直接超过了神机营的火力。
同样的装备,甚至神机营这边还有五千的老兵,剩下的人也是从精锐部队孙抽调出来的士卒,但是朱棣这一刻却是在脑子里莫名的冒出一种如果两万神机营以三段式射击的方式,正面遇上了亲卫军,最后失败得极有可能是拿着同样武器的神机营,而不是这支亲卫军。
“为何选择这样的作战方式?”朱棣转头,看向朱瞻基问道。
“爷爷,您这话问的可就没水平了………”
朱瞻基看了一眼演武场上,短短时间内已经彻底将所有木耙全部击碎或是击倒的亲卫军,嘴角一扬笑道:“燧发枪您也第一个拿到的,用什么样的战术,自然是要以使用的武器为基础,燧发枪的开枪时间远比以前的火铳要短,既然如此,那肯定就不能选择以前火铳的作战方式了。”
“就像是您的神机营不一样,也把以前的七段射击,改成了三段射击吗?只不过在我看来,三段射击对于燧发枪的火力来说完全就是浪费,不仅如此,每一轮的射击太过整齐,同样也是对燧发枪的火力浪费。”
说到这,朱瞻基稍稍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之前神机营的表现您就应该看出一些问题了才对,三段式射击,的确可以弥补许多射击的空缺,但是同样也会出现,前面的射击还没结束,后面的弹药已经装填完毕的情况,这个时候装好了弹药不能射击,就是浪费。”
“再有就是齐射,齐射一轮,看上去火力确实很强,但是就像是射击木耙,所有人都是一起射击,那么数千人的射击目标就会出现大量重合,一些目标中弹的数量能达到数十发,而有些甚至还会出现一发子弹也未集中的情况。”
“但是如果换成亲卫军的这种方法就会很大程度的减少这种情况,因为每个人的装弹速度快慢不同,有人已经射击,有人还在装弹,这样子一来,前面的人将目标击杀后,后面的人自然不会再去瞄准已经击杀的目标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子弹的浪费,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将燧发枪的优势展示出来。”
朱瞻基说完,然后就默默得看向朱棣,他说这些话,其实也完全就是不想神机营依旧抱残守缺,三段式射击的确很强,但是这种射击方法,也只适合发射慢的火门枪,甚至是包括火绳枪。
但这种射击方法绝对不是最适合燧发枪的,历史上排队枪毙战术,能随着燧发枪流行两百余年,直到随着燧发枪被淘汰,才被淘汰,就可见这种战术和燧发枪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