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对朱瞻基口中这个有手就行的话有些无语。
不过思路就摆在这儿,恰好的例子也是有现成的,朱棣虽然无语归无语,但是心里对开花弹的可行性还是点了下头。
而且他也能想到,这开花弹如果真的做出来了,对大明的火炮来说,也确实是一种十足的进步。
所以他只是略微沉思,就点了下头道:“关于你这个开花弹的事情,你之后整理一下,然后写一份奏章上来,之后我自会交给相关的人去负责实验。”
“至于你说的那个连发的火铳…………”朱棣想到这个,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对这个你可有什么详细的方案?”
朱棣很明白,开花弹的事情还好说,最多也就是将目前神机营的战斗作用再提升一个档次,但是若是真如朱瞻基说的那连发火铳也可以弄出来了,到时候说不定,真就像是朱瞻基说的那般,传统的军队,怕是真就要提出主流了。
“爷爷,您这话不就是说笑吗?”朱瞻基听见朱棣的话,耸了耸肩道:“现在全天下的火器制造都被您掌控着的,我能想到未来大明火器的发展方向,但是并不代表我就知道怎么去弄了不是?”
“就连开花弹的事情,我也只是在见过咱们大明的将军炮之后,才联想到烟花上面的,这连发火铳,我现在连一把火铳都没有,您让我怎么办?”
朱瞻基说着话,眼见朱棣一脸沉思,他眼睛微微一转,突然话语一转笑道:“不过,如果您能让我的亲卫装备上火器,并且允许我成立一个专门研究火器的实验室,那么我可以给您一个保证,连发火铳或许有点难度,但是避免掉现在大明的火铳开枪时需要填药点火这些麻烦事,我或许还是可以很容易就办到的。”
“专门研究火器的实验室?”朱棣闻言挑了挑眉,没有立即给朱瞻基答复,而是反问道。
“嗯,实验室准确的来说就是用来搞一些研究发明的地方,就像是我说的这个火器研究的实验室,就是专门寻找一些对火器有深入了解的能工巧匠,然后把他们集中起来,给他提出一个方向,或者是让他们自己找一个方向,对火器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或是发明。”
朱瞻基简单的解释了一下,然后又道:“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一些只知道做工,和有能力搞发明的工匠区分开来,可以让这些人脱离生产,从而专心的针对火器进行研究和发明。而且子不是曰过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为是集中起来的原因,这些人还可以集思广益,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也更容易想到解决的办法。”
“这种事情,其实在我那商会里面,已经有所实施,就像是玻璃和水泥,现在我那商会里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也算是实验室的雏形了。他们现在对于玻璃和水泥也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就像是上次我送给您的那个望远镜,其实一开始也就是我给了他们一个思路,然后他们按照我说的思路把东西弄出来的。”
“哪个子和你曰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朱棣听到朱瞻基的话,脸都黑了一下,骂道:“不学无术!”
“嘿,都一样,都一样,哪个子曰没曰过不重要,重要的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不是?”朱瞻基干笑一声,然后道:“怎么样?爷爷,只要你同意了我建这个实验室,我可以保证,北伐之前,肯定让您见到一杆不用填药,不用点火,然后触动机关就能轻易将弹丸射出去的火铳如何?”
“此事你真可以做到?”朱棣闻言,神色也不由得认真了几分道:“你之前所言,想必也是知晓火器的重要性,若是你当真可以发明一款不用填药,不用点火的火铳,届时我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必然可以大大提升许多。”
“那要不我给您立个军令状……”朱瞻基嘴角一扬就笑着道。
他已经看得出来,自家爷爷这已经算是心动了。
其实除非是换爱新觉罗那一大家子来,否则还真很少有哪位汉家的皇帝,会因为恐惧某种武器,就做出自废武功,将这东西束之高阁的。
而且还是在全世界都已经在疯狂搞火器,甚至很多地方都已经追平,甚至超越的情况下。
不过朱瞻基心里想想他也有些理解爱新觉罗那一大家子,毕竟人家的太祖不就是传说是被十一门红衣大炮轰死的吗?
虽然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但是至少这位清太祖,被金大称之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更是有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之称的满清老祖宗,也确实是被袁崇焕用十一门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给一炮轰灭了嚣张气焰的,而且本人也是在宁远之战半年后去世的。
如此来说的话,爱新觉罗一家子恐惧这些东西,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叫做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宁愿让外面的人发展起来了,然后打进来了,也不愿意让自家的奴才们找到机会来反抗他们的统治。
不是搞什么文字狱,就是搞思想奴化,以至于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在明朝卫所遗迹挖出了200多枚开花弹,不禁感叹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不过这种事情放在老朱家自然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对于火器方面来说,老朱家可以说从始至终都没有因为这种东西的恐怖,而禁止这种东西的存在。
甚至为此就连大国的体面都是愿意放下,因为明朝后期战事减少,火器发展停滞,在见识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火器后,便迅速接受了许多来自原本番邦的技术传播,以及火器思想,像是类似红衣大炮这种,便就是从番邦传入大明,然后再由大明制作出来的。
而且为了解决“致铳尚易,募人实难”的困难,明末时期,更是引进了一大批由耶稣会士带来使用西方火器的人才,参与到对士兵的训练,甚至是火炮的铸造之中来。
就像是崇祯帝,不管怎么认为他不适合当皇帝,但是至少在这方面的远见,可以说是秒杀满清所有的皇帝。
“军令状?”朱棣听到朱瞻基的话,也是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小子敢立军令状?看来你很有把握啊?”
一旁的朱高炽原本听到朱瞻基和朱棣讨论火器什么的,便没有插嘴的打算的,但是这会儿听到朱瞻基要立军令状,也是有些坐不住了,特别是眼见朱棣还有心动的样子,立即就道:“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那军令状是你用来开玩笑的吗?还不赶紧给你爷爷认个错,那什么火器的,你要是有什么想法,我看让你爷爷随便给你一个差事,便就是了,建什么劳什子实验室,我看你就是没事找事。”
话落,他立即又像朱棣拱了拱手,道:“爹,瞻基这孩子就是年纪还小,不知轻重,我看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吧!”
他说着还不忘给朱瞻基使了几个眼色,示意朱瞻基赶紧道歉认个错。
“哎,爹您就放心吧,我敢立军令状,肯定是有把握的。”朱瞻基哪里不知道自家老爹是在护着自己,不过这件事朱瞻基确实有些自己的打算。
虽然现在的大明在火器这方面的研究依旧在全世界属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火器这玩意儿,就像是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就搞出了一个万有引力一般。
鬼知道他穿越之后,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哪个幸运儿就脑子里灵光一现,然后就把火器的进程直接就给推进个一两百年了。
虽然这种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火器的研究自然还是宜早不宜迟的,毕竟这种东西想要真正发展起来,也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越是早做打算,将来也越是有足够的底蕴去涉及其他的事情。
只不过,他这话听在朱高炽耳朵里,显然两人的想法还是有很大的冲突的,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只不过看到一旁的朱棣,又不由得忍住,最后只得无奈叹了口气。
一旁的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炽,对于自家这儿子的想法他自然是明白的,甚至这儿子刚刚憋回去的话,他都能猜到一二,不过他也没在意,因为他现在考虑的东西,显然要比这些旁枝末节的也要更加重要。
“你想要弄那什么火器实验室,甚至包括将火器装备在你的亲卫里,其实也都不是不可以。”朱棣没理会朱高炽,而是看向朱瞻基严肃道:“不过就像你说的那般,此事并非是小事,我将这些事情交给你,你就必须给我做出一些东西来,不然哪怕是你爹,我也照样收拾!”
“哎,爷爷,您就放心吧,我说过的,您北伐之前,我肯定能给你弄出一杆不用填药,不用点火的火铳来的。”朱瞻基闻言,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