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鞑靼的牧民编入瓦剌得牧民部落,以及招收瓦剌人当兵,这些都是朱瞻基深思熟虑后的想法。
现在瓦剌的工作其实已经差不多到了尾声,但是朱瞻基也不得不为以后的事情考虑了。
安排鞑靼人进入各个瓦剌部落,一来是安顿好这些鞑靼投来的牧民,二来其实也算是在各个瓦剌部落里面掺沙子。
部落制度有部落制度的好处,但是太团结的部落制度,有时候对于政策的施行来说也并不是好事,也更容易让野心家找到机会。
而招募瓦剌的士兵,目的就更加简单了,草原太过辽阔,大明不仅需要足够的兵力镇守和林,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兵力巡视各个部落。
镇守和林的士兵主要以大明的士兵为主,但是巡视各个部落的士兵则可以安排大量的瓦剌士兵,这样子一来就能减轻不少大明兵力上的压力。
于谦话落,王通倒是没有意见,格力尔迟疑了一下道:“大人,能够成为殿下的兵,我相信帖力部落是有不少人愿意的,只是之前帖力部落的青壮损失太多,适龄的人已经不多……”
“无妨……”听到格力尔的话,于谦笑道:“这次招兵的目的不是让你们去打仗,是想让你们一起来守护草原的安全。”
于谦说着看了一眼王通,对格力尔继续道:“王护卫这边的情况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他们需要管理大概附近四五个部落,这些部落加起来的人口便已经差不多近万人了,但是他们的却只有四五十个人,每天单单是来回各个部落奔波便已经很费事了,一但遇见一些突发情况,还可能会来不及支援。”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招募一些年纪差不多的牧民,不需要太强壮,只要有一定的战斗力即可,然后编制为……嗯……按殿下的说法,算是民兵吧,差不多每个部落都会建立一支民兵,会有大明这边安排专业的士兵进行训练和统领。”
“需要战斗的时候,比如驱赶狼群,保护牲畜,抵挡马贼之类的,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成为保护部落的士兵,而平日里,除了按时的训练外,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民兵依旧是牧民,既可以在家里休息,也可以给家里干活,当然如果有战事的时候,也可能会征召他们。”
“民兵?”格力尔感觉这个词很陌生,不过听到于谦的解释后,他脸上也有些明悟,忍不住道:“大人的意思就是,如果加入这个民兵的话,他们平时就是牧民,遇见战事的时候才是兵吗?”
于谦笑着点了下头。
格力尔感觉这种事情似乎和以前的时候差不多,不过以前各个部落遇见战事的时候,都是部落的首领随机挑选出部落里能战斗的牧民,一部分上战场,一部分留守部落,所以说,草原上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不过按照现在的这个民兵的说法的话,只有参加民兵后,才会被征召。
于谦见格力尔似乎在沉思,想了下又补充道:“当然殿下也说了,当民兵的话,也不是白当的,虽然没有军饷,但是每年冬天会由殿下名下的商会给他们运送一些粮食,可以保证他们即使没有准备也可以很好的度过一个冬天。”
“除此之外,一但成为民兵,殿下还会额外分发一匹上好的战马,用于战斗和巡护,如果在当民兵期间表现极好的,殿下甚至允诺可以将其招募进亲卫军,成为殿下的亲卫。”
如果说于谦前面的话,发放冬粮什么的,只是让格力尔有一点点心动的话,那么当于谦说到可以分发一匹战马的时候,格力尔眼睛就忍不住亮了一下,特别是在听说还可能成为亲卫军的一员的时候,哪怕是格力尔这个已经拿到了“铁饭碗”的人,都已经有些心动了起来。
要知道以前牧民被征召前去打仗,本来就没有军饷不说,甚至打仗的时候,不少部落的牧民还得自己准备粮食,另外包括战马以及兵器,都是牧民自备。
但是现在一但成为民兵,每年的冬季不仅会发放冬粮不说,还会给他们准备战马,这对于一个牧民来说,完全已经是不敢相信的事情了。
但是就这,在格力尔看来,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其实还是这个加入亲卫军的事情。
那位太孙殿下亲卫军的事情,格力尔也是有些了解的,据说每月单单是军饷就有一两银子,而这还不算一些其他的待遇。
这要是加入其中,怕是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大人,稍后我便将此事告知部落内的人,想必一定会有许多人会选择成为民兵的。”格力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道。
如果不是他自己现在有一份在和林稳定的收入,格力尔说不定这会儿就先一步答应下来了,不过即使如此,格力尔依旧忍不住想到了自己家里的二娃,二娃现在年纪虽然还小,但是过几年的话,肯定就能够上马战斗了,到时候让二娃成为民兵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嗯,此事不急。”于谦见格力尔答应了下来,就笑笑道:“我也只是提前通知你们一声,具体招募民兵的事情,到时候还是会由专人前来负责的!”
“是!”格力尔点头应了一声。
………
………
和林!!!
朱瞻基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将汇报事情的长孙义留了下来道:“接下来和林这边东西二市的事情就要交给你了,另外的话,你接下来的任务还需要尽快从那些欧罗巴的商人那里弄到目前前往欧罗巴准确的线路,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今年你可以在商会里安排一支合适的商队出来,作为探索,先去欧罗巴那边探探路,顺便查看一下现在欧罗巴的情况。”
朱瞻基在准备给长孙义交代事情了,接下来他可能马上就需要回大明了。
原本朱瞻基是打算将鞑靼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再回去的,不过前段时间他派去出使鞑靼的李成和牛三派人先一步传回来消息,说是阿鲁台已经决定亲自征讨托欢,另外还为了之前因为托欢的事情没有即时上报,所以为了表示罪过,特意进献了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牲畜,用来支持大明建设和林,另外还有五百万两白银的牲畜,还会在之后一段时间陆续送达和林。
这样子一来,大明短时间内肯定是没办法和鞑靼开战了,当然这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朱瞻基想,其实想和鞑靼开战,基本上随时都是可以的,毕竟想要找一个出兵鞑靼的理由还是不难的。
只不过之前他爷爷那边又催促了他一次,朱棣已经动身开始准备回大明了。
现在差不多已经快七月份了,从和林赶回应天,就算是紧赶慢赶也得要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胡善祥和小吴的预产期差不多都在八月,作为第一次当父亲的朱瞻基,自然肯定要在两人生产前赶回去的。
这样子一来,朱瞻基亲自讨伐鞑靼的事情就有些不现实了,毕竟鞑靼在拉胯,如果一心想跑的话,哪怕是朱瞻基能够碾压鞑靼,也差不多最少也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而解决了鞑靼之后善后的事情更是耗费时间,所以想要在胡善祥两女生产前赶回应天,朱瞻基必然就无法现在就对鞑靼动兵了。
不过以现在鞑靼的情况,其实也并非是需要朱瞻基亲自坐镇。
目前和林城已经建造的差不多,按照朱瞻基和朱棣商量后的决定,暂时是打算在和林城屯兵五万,其中两万为步兵,三万为骑兵,由朱瞻基保举,朱勇成功上位,成了镇守和林的主将。
和林的五万大军镇守,再加上大明北方边关的边军,阿鲁台此时的情形其实和瓮中之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更不要说现在鞑靼境内,托欢还在肆虐,大明如果想,其实只要南北一夹击,阿鲁台便绝对是没有丝毫胜算的。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会不会把阿鲁台放跑了而已,毕竟打不过,阿鲁台真的想要逃跑的话,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所以朱瞻基思虑过后,决定暂时不对鞑靼动兵,一来让托欢和阿鲁台先互相消耗,他也好回应天,二来最近商会这边传来的消息,有越来越多的鞑靼牧民开始投奔和林,这样下去,或许都不用大明动手,鞑靼自己一但撑不下去的话,到时候自己说不定就直接投降了。
“是!”长孙义深吸一口气,道。
他对朱瞻基的事情,也是知道一些的,想了想,他开口问道:“不知道殿下打算何时准备动身?属下这边也好让准备一下。”
“嗯………”朱瞻基闻言稍稍想了想道:“差不多就三天后吧,我爷爷那边派来镇守和林的军队已经安排好了,估计就是明后两天就会到和林,到时候我把镇守和林的事情安排好了,就会准备动身回应天,具体的安排就不用了,到时候不要惊动太多人,我不喜欢太热闹。”
朱瞻基说着摇了摇头,长孙义的意思他还是不难理解的,所谓的准备,肯定是打算给他举办个送别的仪式。
对这些,朱瞻基感觉没有什么太必要,现在的瓦剌刚刚稳定下来,他的离开肯定会造成一些震动,没必要的事情,还是低调一些的好,这样的话,也可以把影响尽量的降到最低。
想了想他又道:“对于现在和林的几个作坊,你这边也需要看管的严厉些,一些其他的东西也就算了,但是水泥,还有玻璃,香水香皂这些的生产技术,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现在欧罗巴那边的商人多了,难免有人会对这些技术产生觊觎,我已经给朱勇交代过了,到时候会让他配合你,工坊附近会随时有巡逻,那些意图不轨的直接会当场斩杀,你这边对于工坊的工人也需要严格执行好保密的制度。”
最近因为和林这边东西二市的商业发展很快,不仅是瓦剌本地的牧民手里有了钱需要消费,就连那些从欧罗巴来的商人,也对大明的东西很感兴趣。
特别是在玻璃,香水,香皂几样东西上,玻璃就不必多说了,制作精美的玻璃艺术品,比起一些瓷器也是不差的,而且因为玻璃透明琉璃的缘故,更是受到不少商人喜欢。
另外的话就是香水和香皂了,这点上,很大原因就是人种的缘故的了,不同于草原人是因为长时间接触牛羊,故而身上沾有很浓的膻味,这些西方人则是因为天生的缘故,大多数西方人都避免不了带着浓浓的体味,而香水和香皂显然对于西方人来说,就是一种极为受欢迎的东西了,毕竟哪怕是欧洲人,也是不可能拒绝身上能够散发香味的不是?
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从大明运来的香水这些东西,在和林这边的需求量太大,长孙义和朱瞻基商议后,便又在水泥作坊之后,又在和林建立了好几个香水,香皂,以及玻璃作坊。
这样一来,就能剩下很大一部分运送的成本,不过相应的,管理上也就更加麻烦些了。
“是,殿下!”长孙义闻言,立即严肃的点了下头道:“如果有相关的技术被泄露了出去,属下愿意提头来见!”
“提头就不用了,你长孙义的头可比几个技术值钱多了。”听到长孙义的话,朱瞻基忍不住摇了摇头,然后道:“只要尽量不要让这些技术太早的泄露出去了就好,这些东西毕竟是现在商会盈利的主要手段。”
“当然如果真的泄露出去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要加紧一下让那些工人尽快的研究出新的更好的就成了。”
朱瞻基对于香皂,香水,水泥,玻璃,这几样东西的保密工作虽然看重,但是其实心里却并不怎么看好。
利益动人心,这里面的利润太大,朱瞻基防备的在好,肯定也会难免出现疏漏,而且就算技术不流露出去,也难免有人会找到方向,然后再研究出来。
这种事情,只要尽可能的晚泄露就好了,等到商路打开,到时候货物铺垫出去,即使泄露了,对朱瞻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