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不注意,原本因为拉上窗帘的房间里昏暗一片,只是随着朱瞻基一个简单的动作整个房间里就被照亮的如同白昼一样。
这并非是一些书籍里夸张的说法,而是真正的亮如白昼,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起白昼还要更亮一些。
因为白天里,房间的采光主要依靠的是窗户,自然还会有些光照无法照射到的地方,但是眼前这个发光的却在室内,自然没有被窗户限制的问题。
但也正是因此,给朱棣和朱高炽带去的震撼也要更加来的强烈。
两人脸上的表情直接就陷入了呆滞,一脸惊疑不定。
就连刚刚护在朱棣身前的锦衣卫和太监,这一刻都被硬控了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房间里突然出现几个刺客,或许直接都冲到了朱棣面前,这些锦衣卫和太监都可能反应不过来。
当然,这事情也纯属臆想。
朱瞻基对自家爷爷和老爹的反应很满意,得意一笑道:“这个就是电灯了,也就是我刚刚和你们说得那种藏在水里的灯,不用火去点燃,而是用电,只要保证电量充足,它可以一直亮下去。”
“这……这个就是电灯?”朱棣瞳孔微微放大,虽然朱瞻基的话拆开来他都能理解,但是合在一起后,他心中的疑惑反倒是更多了,看了一眼吊在房间正中的巨大吊灯,朱棣伸手指了指,然后看向朱瞻基,依旧满脸不可思议道:“你说的电,可是我理解中的那种电?就是下雨天上的雷电!”
“大差不差吧!”朱瞻基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道:“本质来说两者是差不多的,不过也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雷电是自然天气产生的电流,而这里使用的却是以科学的方式产生的电流。”
朱瞻基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也没解释太深奥,主要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一套底层的科学逻辑,想要给一个满脑袋封建思想的人解释,如果解释的太多,反倒会让人更加疑惑。
用心里学的专业名词来讲,这个就叫做边界效应!
当然更主要的是,这套电力系统目前来说,朱瞻基也无法提供第二套,就算是别院的这一套其实也是朱瞻基从小黑洞里摸出来的,然后让人按照指使进行的安装。
朱瞻基也是为了避免,如果解释的太透,到时候自家这位爷爷让他给皇宫也安装一套,朱瞻基可不觉得自己运气那么好,说能从小黑洞里摸出来一套,就能摸出来一套的。
不过当然,朱瞻基也相信,如果朱棣愿意给他一些时间,他弄个一段时间,弄出一套比较原始的电力系统,还是并不难的。
“科学?”朱棣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而是再次听到这个词汇,忍不住皱了皱眉头问道:“就是你之前说过的那个皇家科学院?”
科学这个词朱棣已经听朱瞻基说过好几次了,说的最多的自然就是皇家科学院这个了。
北伐之前,朱瞻基就已经和他提过建立皇家科学院,皇家军事学院,还有皇家医学院,皇家海事学院,以及皇家政事学院。
不过朱棣也只是对皇家军事学院和皇家政事学院这两个点了头,对科学,海事,还有医学这三个并没有答应下来。
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三样,对当前的主流来说,差不多都是相当于离经叛道的东西。
海事学院就不说了,这是明皇祖训相冲突的东西,一但开办必然会遭到不少的反对,但是相对来说,海事学院,其实只要他态度强硬一些,想要开办也不是不行。
但是皇家医学院也好,还是皇家科学院,前者虽然看上去关乎生老病死,但是下九流毕竟是下九流,若是私下里传承也就罢了,拿到台面上公开大行其道,自然会迎来一大堆人反对。
而科学院更就不用说了,“奇淫巧技”简单的四个字,就能概括读书人对其的态度。
但是朱棣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几乎被读书人贬低到泥坑里的东西,居然可以弄出如此神奇的东西?
电灯?
朱棣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客厅内天花板上的吊灯,即使眼睛被灯光刺激的有些湿润了,依旧没有挪开视线,反而陷入了沉思。
从自家这个大孙子给他提起科学院这个事情以来,朱棣其实已经见过太多那些所谓“奇淫巧技”给大明带了变化的东西了。
玻璃镜,香水香皂这些也就罢了,虽然这些东西敛财能力很强,但是钱财在转化为实力之前,哪怕是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堆引人贪婪的东西。
就像是前宋,宋朝之富裕,无论是往前数到秦汉还是隋唐,亦或者是大明,论富裕程度扔何一个朝代都是远远不及,但是这样富裕的朝代,放在任何一个朝代来说,本来都应该是一个十分强大的朝代的才是,但是自从高粱河车神横空出世后,宋朝便可以说几乎就没站起来过,辽国打完,金国打,金国打完元蒙打,从大宋,到北宋,到南朝,再到南宋,甚至连中原正统的身份都被外族抢走。
所以对朱棣来说,钱财虽然很重要,但是钱财向来都只不过他用来打仗的东西,不能把钱财变成打仗的粮草,难不成还要学南宋一样,把这些钱财变成岁币?
所以朱棣对于玻璃镜,香皂肥皂这些东西虽然眼热,但也不是说真就有多重视。
反而是之前朱瞻基弄出来的那些燧发枪,这才是朱棣真正看重的东西。
毕竟玻璃镜这些虽然可以赚钱,但是钱财变不成战斗力,然而燧发枪却可以,北伐瓦剌,自家这个大孙子,仅仅依靠自己的亲卫军,以及一部分三千营的骑兵,就能一战将瓦剌覆灭。
甚至朱棣带着北伐主力,哪怕是再得到了前线的战报紧赶慢赶,也只是让三千营的骑兵勉强赶上了一波北伐的尾巴,然后马哈木直接自杀,马哈木的儿子托欢也是率领瓦剌投降。
可以说,那段时间一直都是朱棣最开心也是最郁闷的时候了。
郁闷的无疑就是,他为了这次北伐瓦剌大费周章,和自家儿子还有大明钱袋子斗智斗勇,又是耍无奈,又是仗着身份去欺负人,这才好不容易让北伐之事顺理成章,但是他这边都还没有动手,瓦剌就被自家大孙子打完了,他自然心里郁闷。
而开心的,无疑就是这次北伐,朱瞻基弄出来的那些燧发枪还有红衣大炮的表现了,瓦剌骑兵之强大,哪怕是朱棣其实也是从未小看过的。
否则他也不会北伐动辄就是靠着瓦剌数倍的兵力直接压上去,以此来取胜,这并不是朱棣不会打仗什么的,只能靠数量取胜。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骑兵作为冷兵器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朱棣能够依仗数倍兵力直接吊打瓦剌,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而朱瞻基的亲卫军这次却是面对数倍与己身的骑兵,却是反过来吊打了瓦剌骑兵,燧发枪红衣大炮这些火器的强大,显然是可想而知。
而大明有了燧发枪和红衣大炮这样的神器,他可以想象的到,从只要牢牢的把这种神器掌握在大明手里,那么从此以后,草原游牧民族这个困扰了中原王朝数千年的危害,将再也不会存在。
没有了游牧民族的威胁,那么大明必然可以走向远迈汉唐的强大。
之后就是水泥了,水泥的作用,乍看之下,貌似和燧发枪是相差甚远的东西,甚至和玻璃镜,肥皂香水这些都很难比,既没有火器的攻击力,也没有玻璃镜这些东西的敛财能力。
但是和林城短短几个月被建成,应天城仪凤门连接着长江码头的水泥大道,以及目前应天城出现的水泥房,朱棣虽然政治头脑在皇帝里面排不上什么前列,但是作为皇帝,该有的敏感度自然也是还有的。
朱棣能清楚的想到,一但水泥在大明普及开来了,无论是将来用水泥建筑防御外敌,亦或者是水泥路连通大明的天南地北,都对大明,对朝廷的统治,有着莫大的助力。
而这些,无论是敛财的玻璃,香水,香皂,又或者是征服瓦剌的燧发枪,红衣大炮,亦或者是水泥,这些却全部都是那群读书人主流里面完全不带正眼看一眼的“奇淫技巧”!
不知为何,朱棣片刻间突然心里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想法:
“读书人都该死!”
或者说不能说是全部的读书人,但是至少如同宋朝那批高喊“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读书人,是真的该死!
这一刻朱棣心里想了很多,不过他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
朱瞻基听到朱棣的话,点了下头道:“这个科学和皇家科学院的科学的确是一个东西,不过目前皇家科学院还没有开办,商会这边人手有限,想要再弄这么一套,也是有很大难度的事情。”
毕竟是面对有前科的人,朱瞻基不知道主动在想什么,只当是自家爷爷是眼红了。
担心朱棣直接开口让他给皇宫也安排上电灯的朱瞻基,提前就打上了预防针。
不过显然朱瞻基这会儿多少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了朱棣的君子之腹,朱棣听到朱瞻基的话,丝毫没有想到旁自家大孙子给皇宫安排上一套的这件事情上。
反而是听了朱瞻基的话后,却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情上,那就是他之前并没有支持朱瞻基建立皇家科学院的事情。
他只觉得自家大孙子这话应该是在抱怨,抱怨他之前没有支持他,然后才造成了现在这种电灯无法弄出来更多的。
朱棣略微沉默,想了想后问道:“之前在别院的门口,我看见了你将这次北伐受伤残疾的士兵安排成了站岗的护卫,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觉得如果把这事情在全军推广开来如何?”
朱棣这话说的有些突然,毕竟前一刻还在提皇家科学院,下一刻就转到了残疾士兵得身上。
朱瞻基也是愣了下,然后才点了点头道:“推广开来自然是好事,那些受伤残疾士兵毕竟是为了大明,这才导致的残疾,大明如果不管不问,对那些底层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一种十分寒心的事情。”
“这就像是朝廷里的那些将军,如果是壮烈牺牲的,又或者是老死病死,朝廷多少都会进行追封,但是我们也不能只单单看到那些将军,而就忽视了这些士兵不是?”
朱瞻基说到这儿,心里也是有些感慨,说起来大明覆灭的时候,本身来说其实也是很强大的。
虽然大明内部,李自成攻陷了顺天城,但是要知道李自成打的部队,大多都是一些常年没有军饷,甚至完全就是吃空响的队伍。
而且基本上还都是一些疏于战事以及训练的军队,但是大明真正能打的关宁铁骑这些边军,李自成却是碰都没有碰一下。
如果不是顺天城沦陷,关宁铁骑沦为孤军,不仅需要防备日益强大的清军,还需要应付攻陷顺天城的李自成,新成立的南明又十分遥远,为了自保,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满清,以致李自成刚刚建立的政权,便在满清和吴三桂得围剿下迅速土崩瓦解。
但是在吴三桂放满清入关前,所谓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在关宁铁骑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群拿来养寇自重的工具人罢了。
至少在满清入关前,虽然大明的优势在随着满清日益强大,一天天减小,但是至少优势其实是一直都在大明这边,再不济,至少基本的僵持,边军依旧可以轻松做到的。
而这样的边军,实际上士兵拿不到军饷不说,甚至吃空饷都已经成了传统。
这种情况下,边军对于朝廷,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既能比喻成民,自然也是可以比喻成兵的。
这也是为何,吴三桂一言下,整个边军,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便把曾经最大的敌人直接就放进了山海关的主要原因。
如果但凡,这些底层的士兵,能对大明又那一丝丝忠诚,至少以吴三桂的威望,想要让整个边军把满清放进关内,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