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倭国的银矿分布图?”
朱棣眼睛瞬间变得明亮,如果说之前他还觉得自家这个大孙子的话里有几分值得质疑的地方,但是如果连这银矿分布图都拿出来了,这种事情再想要证实可就太简单了,毕竟大明的海船下西洋或许很麻烦,但要去倭国可不要太简单。
就像之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曾按照他的命令先去倭国质问过倭国倭患袭扰大明沿海地带的事情,倭国政府的当权者室町幕府,似乎还是现任的这个室町幕府第四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的父亲足利义满。
当时这位倭国的第三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在见到大明的船队后,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称臣纳贡,同时还斩杀了二十来个倭寇头目。
如果不是《皇明祖训》将倭国规定为了不征之国,说不得当时郑和的船队轻易就能将倭国覆灭。
所以说,有了银矿分布图,他想要确定这些银矿是不是真的,简直不要太简单。
“为了证实倭国银矿的事情,银矿分布图自然是有的!”朱瞻基点了点头道:“不过来的时候没想过会碰到这种事情,就没有带来,需要回去取来,爷爷您等会儿可以让侯显跟我走一趟就成!”
朱瞻基自然没有派人去小日子,不过银矿分布图他倒也没有骗自家这爷爷,毕竟没去过小日子,但是不妨碍他开一下不是?
后世的各种矿物分布图,在后世可不是什么秘密,虽然许多矿物以目前的开采手段很难挖掘,但是这也不妨碍朱瞻基找几个开采年代临近的不是,就像是石见银山,可是极好开采的银矿了。
朱棣心里虽然有些急切看看这个倭国的银矿分布图,不过倒也明白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听到这银矿分布图还在太子府,就点了点头道:“那行,等会儿你直接让侯显把这银矿分布图给我送来。”
“那爷爷……您看朝鲜的事情………”朱瞻基见朱棣已经心动,立即再次开口道:“如果我们需要对倭国用兵的话,朝鲜可就是一个很好的桥头堡了。”
朝鲜离小日子很近,可以说两者之间的距离,哪怕就是乘坐一艘小渔船,只要不是碰上那种大风大浪的天气,想要来往两地都并不麻烦,这也是历史上朝鲜会时常遭受小日子侵害,然后又时常向中原王朝求救的原因。
但是反过来,如果攻略小日子,朝鲜半岛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适合的桥头堡。
“使者的事情你监国之时可以自行安排,不过征伐之事,你先将倭国的银矿分布图拿来,我证实之后,自会有定论!”朱棣没有立即拒绝,也没有立即同意道。
对于大明来说,无论是征讨朝鲜还是征讨倭国,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这两个国家,如果不是占着一个“不征之国”的名头,朝鲜和倭国相比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差的可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连鞑靼和瓦剌在大明的北伐大军征讨下都毫无还手之力,更何况是两个犄角旮旯的小国家。
但是朱棣必须确定的事情就是朱瞻基提供的银矿分布图究竟是否是真的,这也关系到如果真的出兵的话,能得到朝廷的支持力度。
现在他刚刚结束北伐,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几个重臣站出来支持他,贸然想要征讨朝鲜和倭国,哪怕是真的有自家大孙子弄出来的这些理由,到时候也必然会阻力重重。
“那行吧!”朱瞻基听到自家爷爷的话也不失望,点了点头,告辞道:“那爷爷您没有其他的事情了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朱棣闻言头也不抬道:“嗯,滚吧,别忘了让侯显把倭国的银矿分布图给我带回来!”
朱瞻基:“………”
…………
…………
离开皇宫,朱瞻基回到太子府,先是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倭国银矿分布图,交给了得到命令的侯显,本来朱瞻基打算去找自家老爹的,不过问了太子府的人,自家老爹得了侯显这边传来停止监国的命令后,已经去准备处理交接的事情,并不在太子府。
而胡善祥两女则又被张氏拉去了后院,打起了麻将,对此朱瞻基也没去打扰,皇宫里面能有个兴趣爱好也不容易,打打麻将,打发一下时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也能促进后宫和谐。
毕竟朱瞻基的身份摆在这里,以后女人肯定会更多,到时候难免会出现争风吃醋的事情,朱瞻基可没心思去处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殿下,您要不要去那个商会的工业园区看看?”
太子府,阿福跟在朱瞻基身后,看着朱瞻基逗弄着几条白毛狗,开口道。
之前朱高炽养的白毛就下了崽子,朱瞻基出征这段时间,这四条狗崽子已经彻底长大,因为朱瞻基提前知会过,所以朱高炽也没把狗崽子送人,而是全部养了起来。
虽然有段时间没有见过朱瞻基了,但是几条狗崽子养的比较有灵性,朱瞻基逗弄了几下,差不多已经再次熟悉了起来。
听到阿福提醒的话,朱瞻基微微一愣,然后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阿福,开玩笑道:“你这段时间也了解过商会的事情?怎么样?要不要我把你也像阿贵一样,派去商会里给你找个差事?”
“殿下,奴婢也就是在您出征的时候没有事情干,才了解了一些商会的事情,本来是打算殿下回来后,能够在殿下问起商会的事情时,能够立即回答的上来问题,奴婢可没有丝毫离开殿下身边的想法!”听到朱瞻基的话,阿福立即哭着脸连忙解释道。
他刚刚是真的见自家这位殿下逗弄几条狗子,显得有些无聊,这才开口提议的,可真没想过离开。
毕竟他能替代阿贵成为殿下身边的太监,可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有时候他也很羡慕现在阿贵在外面,人人见了都得点头哈腰的尊称一声贵公公,但是他可真没想过现在就离开自家殿下身边的。
“啧,你还哭上了!”朱瞻基眼见阿福说着话,眼泪都要滚出来了,顿时有些无语道:“给你找个宫外的差事你还不乐意了,你也不看看现在阿贵干的多舒服,我可听说了,在外面人家可都成了贵爷了,你和他好歹也都是从小跟在我身边长大的,怎么就不能好好学学人家阿贵,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以后怎么替我分担事情?”
“可是………”阿福好不容易止住眼泪,刚想说些什么,就被朱瞻基挥挥手打断道:“得了,你别解释,越解释越没志气。”
说罢,朱瞻基一拍手,示意旁边的伺候的宫女太监将几条白毛带在,然后才道:“去吧,让人准备马车。”
“啊?”阿福本来还在担忧,闻言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一愣,疑惑道:“准备马车?”
朱瞻基:“………”
朱瞻基一脸无语的看了一眼一脸茫然的阿福,忍不住拍了一下阿福的脑袋,没好气道:“不是你提议的去商会的工业园区看看吗?怎么傻了吧唧的?”
“哎,殿下,你稍等,奴婢这就去让人准备马车!”被朱瞻基拍了一下脑袋,阿福也终于算是反应过来了,立即就让人去准备马车的事情了!
“就这脑子,换个主子怕是只敢中午出门了!”朱瞻基看着阿福离开去准备马车的身影,有些无语的摇摇头。
说实话,他心里其实还真是有打算过把阿福安排进商会去锻炼锻炼的。
他没打算学习历史的自己,玩在宫里教太监读书,然后制衡文官什么的那一套,虽然不能说太监处理这些事情,就是处理的不好了什么的,但是这多少是有制造党争的嫌疑,也是在给后代挖坑。
不过把这些小太监培养培养放在商会里,在朱瞻基看来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商会独立于朝廷,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他在的时候,以他在商会的威望,商会这边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将来的话,事情就很难说了。
毕竟人心思变,商会本身就很独立,把这些培养出来的太监安排进去,也能做到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
这也是为何在景蒙下西洋后,朱瞻基最后再把李元提拔起来后,同时也安排了阿贵进商会的主要原因。
不过阿福在能力上,显然就比不上阿贵了。
朱瞻基摇摇头,把这事情放在了脑后,目前来说,往商会里安排用作监督的太监一事,还不算急切,后面慢慢来就是了。
不过去工业园区看看的事情,说实话,阿福不提,他也是准备这几天就去看看的。
毕竟现在商会那边在他离开后,都差不多发展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这里面有很多事情,单单只靠之前阿贵的几句描述,也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阿福这边准备马车很快,还是之前阿贵给朱瞻基准备的那辆马车,有亲卫军给朱瞻基安排的一个百户共计百人负责护卫朱瞻基出行的安全。
这百人属于亲卫军第一骑兵营,护卫之时虽然是按照一人一马的规格,但却依旧配备了燧发枪的骑枪版本,虽然只是一百人,但是论战斗力,现在的这样一百人,就算是面对千人冲锋的敌军,也绝对可以轻易护卫住朱瞻基的安全,这在应天府内显然已经完全足够了。
工业园区被设定在仪凤门外,距离皇宫还是有段距离,朱瞻基坐在马车也是闲来无事,便将车帘打开,四下欣赏起来。
说起来,之前商会这边负责给应天城翻新的事情,也已经完成了,朱瞻基回来之后,都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现在应天城的变化。
虽然坐马车里,看到的东西也有限,不过倒也能看到一些。
阿福就跟在马车外边,见到朱瞻基打开车帘后,立即道:“殿下!”
“嗯!”朱瞻基点了下头,道:“让马车走慢点,我也好看看最近应天城的变化!”
马车外,阿福闻言应了一声,然后立即通知了下去,很快马车的速度开始下降,阿福则回到马车外边,然后恭敬的开口问道:“殿下是打算看看应天城翻新的情况吧?”
“嗯。”朱瞻基闻言点头,然后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之前说你这段时间对商会的事情了解了不少,这应天城的翻新情况,你也应该知道吧,给我讲讲!”
虽然翻新应天城的事情也是朱瞻基定下的,但是具体的翻新情况,朱瞻基了解的东西,也多是北伐期间,商会那边带去和林信件,正好阿福一直待在应天,朱瞻基也就让他当个向导解说了。
“是,殿下!”阿福脸上一喜,或许是感觉自己这段时间的准备,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立即开口对朱瞻基道:“殿下,说起应天城的翻新一事,其实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原本应天府几个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贫民居住的地方,原本那些地方,因为没有什么达官贵人之类的,因此往往会被忽视,以前那些地方,房屋这些就不说了,道路也是年久失修,一遇上下雨天,到处都会是积水不说,路面也是泥泞不堪。”
“但是现在经过翻新之后,商会那边不仅将道路全部用水泥铺设了,路面平整干净,就连原本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屋,也在商会的统一下,全部给那些老百姓进行了重新的建造,现在那些用水泥制作的房子,在应天城可受欢迎了,特别是一些进京来赶考的读书人,很多都会选择租住那些房子,那水泥房还被一些读书人称之为了永乐房。”
“永乐房?”朱瞻基听到这,脸上的表情有些懵。
阿福见状立即解释道:“殿下,现在的陛下的年号不就叫永乐吗?水泥房是在永乐年出现的,称之为水泥房的话,在那些读书人看来有些不够文雅,叫其他的称呼的话,又不能提现这种房子的意义,所以这些读书人干脆就用了陛下的年号来称呼这种房子。”
“我爷爷没说什么?”朱瞻基听的一愣一愣的,好好的水泥房,居然因为称呼不够文雅,居然被读书人搞出了一个“永乐房”得称呼,他这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奴婢不知!”阿福闻言摇了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