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385章 侯显是什么档次???

一天一人两斤粮,一百万人便是两百万斤,那么便只需要五百亩土地不到的土豆,一年十二个月,三六十余天,那么便是需要……十八万亩土地的土豆。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土豆都能如同今年的这个产量,养活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便只需要十八万亩左右的土地。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十八万亩得土地多吗?

听起来似乎很多的样子,但是这也就仅仅只是对普通百姓而言,不说那些勋戚贵族,单单就是那些地方士绅,动辄便是良田千亩,万亩的,十八万亩土地,也不过就是十几个大点的士绅罢了。

但是现在只要这么十几个士绅的土地全部种上土豆,却可以满足一座百万人口的巨城一年所需的粮食,朱棣这么一算下来,呼吸都忍不住急促了几分。

不过好在他毕竟也是当了十来年的皇帝,居其位养其气,表面上朱棣倒也算是镇定。

简单的把这个账算明白了之后,朱棣看着朱瞻基道:“土豆种植的事情,你那边依旧需要抓紧,我希望可以在三年内,整个大明所有的百姓都能种上土豆,你那边可有什么问题。”

“嗯……应该问题不大吧……”朱瞻基想了想道。

土豆的推广种植难度并不大,不说的土豆本身就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单是用茎块繁殖,一亩地大概也就只需要三十斤左右的土豆罢了。

换句话说,今年收获的土豆有两百三十多万斤土豆,明年就差不多可以种到七十多万亩的土地上去,整个大明明面上的土地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七千多万亩,换句话说,如果不算上那些不在册的土地,以土豆的繁殖能力,差不多再有两年,就可以让整个大明的所有土地全部种上土豆。

当然这些肯定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朱瞻基也肯定不会让所有的百姓全部来种植土豆,按照朱瞻基的估算,种植土豆的土地,大约只要拿出来一成的土地,便就可以了。

一来是大明的人口其实也就那么多,即使把那些已经不在册的隐藏人口全部算是去,整个大明顶天也不会超过一亿人口,就算是按照一天一人两斤粮食,一年一亿人也不过最多七百来亿的粮食,大明明面上的七千万亩土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七百万亩,全部种上土豆的话,差不多就已经可以养活五千万人口了,剩下的用九成的土地来种植其他的粮食,完全可以足够弥补缺口甚至绰绰有余。

二来则是土豆这种东西,完全的无性繁殖,后世爱尔兰大饥荒的教训也能明白,单一的依靠一种粮食,一但土豆出现问题,那么爱尔兰的后世之事,必然会成为大明的前车之签。

而相比这两点,最后一点谷贱伤农的事情,其实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大明的土地,绝大多数本身就不在老百姓手里,就算是伤,最伤的也不过是那些士绅阶级,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本身就是吃不饱的人了,粮食再贱也总比饿死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么一算下来,朱瞻基甚至感觉都不需要三年,最多也就是两年,他就有把握,让整个大明的老百姓全部种上土豆。

不过万事留三分,虽然心里很自信,不过朱瞻基毕竟对自家这个爷爷的脾性多少也是了解,说话肯定不能说太满,否则一但被看出来,这糟老头子肯定立即就会得寸进尺,说不定立马三年就得变明年。

所以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基也是故作迟疑了下才点头道:“我之后把这事儿一起吩咐下去,争取让三年内整个大明都种上土豆。”

“不是争取,是一定。”

果然,听到朱瞻基的话,朱棣立即有些不满道:“去年河北旱灾,山东旱灾,你也是知道的,整个大明饿死了多少人?多少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易子而食……易子而食你小子应该明白吧,那些老百姓狠不下心吃自己的孩子,就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交换,然后来吃。”

“大旱过后必蝗灾,今年虽然两地旱灾已经过去了,但是又有不少的地方闹了蝗灾,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要么饿死,要么成为流民,亦或者落草为寇,你不在应天,或许不知道,今年单是镇压各地叛乱,朝廷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

“如果不是你之前给户部的晒盐法,让户部今年财政富裕了不少,说不定,咱们北伐回来,立即就得亲自带着军队前往各地平乱了,所以我要的不是争取,而是一定。”

“只有老百姓有了土豆这样的粮食,即使碰上灾年,家里便多少也能有些余粮了。”

朱棣说得很认真,很严肃,一些事,朝廷上看似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却是暗流汹涌。

特别是他本身就是靠着造自己的侄子的反,才坐上了如今的这个位子,再加上如今建文依旧下落不明,民间或者说暗地里想要把他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的人,甚至都能把应天城绕上一圈了。

而这些天灾人祸什么的,无疑就是这些人最喜欢的事情了,有的借此对他进行抨击,什么德不配位,天降灾祸的,这些都还算温柔的,更有甚至的则是直接借此开始兴风作浪,不仅仅是对朝廷稳定有影响,对于那些完全被裹挟,甚至毫不知情的老百姓来说,动辄也是死伤惨重。

所以对朱棣来说,土豆的重要性,绝对不仅仅只是填饱老百姓肚子那么简单。

“行吧,我之后就督促一下商会那边的人!”看到自家爷爷这么认真,朱瞻基这才道:“争取……呃……不是……一定,一定让土豆在三年内普及整个大明!”

听到这话朱棣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接下来朱棣倒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朱瞻基这个别院的厨师手艺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本身便是商城那边餐厅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对朱瞻基提供的各种食材都有着极深得了解,各种调味料也是应用的十分到位。

除了简单的青椒土豆丝,这次为了招待朱棣,朱瞻基还特意让人快马加鞭从太仓那边沿长江运来一条重达二十多斤的大黄鱼。

虽然在这个时代,因为还没有出敲罟捕捞的方式,大黄鱼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海鱼,沿海一带的渔民也能时常捕捞到大黄鱼这种鱼,不过对于不靠近海岸的地方,海鱼依旧还是十分稀罕的东西。

毕竟海鱼绝大多数吃的都是一个鲜活,想要把海鱼从沿海的地方运到应天来,其中的花费可并不小,朱棣哪怕是身为皇帝,也没有奢侈到玩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把戏。

所以对于海鱼,朱棣吃的其实也不多,再加上别院厨师高超的厨艺,这条对于后世来说,没个几十万都拿不下来的大黄鱼,也着实把朱棣吃的很美了!

而一旁的朱高炽更是不用说了,这位大明的太子爷,说起来哪哪都好,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基本上挑不出来毛病,但是唯独两点,不可否认的则是,一是好色,二则就是好吃了。

虽然太子府现在也有了商会那边特意培训出来的厨师,但是张氏可能是以前穷怕了,虽然现在富裕了,但是整个太子府其实本质上还是十分节俭的,更不要说如朱瞻基这般大费周章的从沿海将海鱼活着运到应天了,就是朱高炽稍稍奢侈一些,都难免会被念叨几句,自然的,这一顿朱高炽也是吃的可谓是酣畅淋漓了。

“行了,饭也吃了,该讲的也讲了,时间也不早了,来的时候,我已经让侯显把乾清宫收拾了出来,你回去后,见见胡氏和吴氏,再和你娘说说,然后以后就住在乾清宫吧!”

吃完饭,放下筷子,朱棣美美的擦了擦嘴,然后瞥了一眼兴致勃勃还打算带他们参观一下大别墅的朱瞻基,直接开口道。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朱棣和朱高炽接下来需要在城南别院进行“修养”,皇宫这边自然也是需要人镇守的。

而这也是之前就安排好的,朱瞻基对此也没办法再反驳什么。

不过话虽如此,朱瞻基听到朱棣的话,嘴角依旧狠狠地抽抽了几下,他就没见过翻脸这么快的人,前脚和你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吃喝喝,美滋滋的,下了饭桌直接就开始撵人了。

而且,他没记错的话,这南城别院还是他的吧?

心里一阵腹诽,朱瞻基刚准备告辞,不过又想到了什么,转过身看向朱棣问道:“对了,爷爷,郑和那边有什么消息穿回来吗?”

算算时间,景蒙跟着郑和下西洋也超过一年了,朱瞻基本来以为,自己这次北伐应该耽搁的时间要比下西洋久一些的,不过中途倒是没想到胡善祥和小吴同学居然会一起怀上,因此本来应该还在草原上待上一段时间的朱瞻基也提前回来了。

不过算算时间,大明下西洋的时间虽然长短不定,但是一般短则几个月,长也就一年半载的,这次也就是朱瞻基有任务,让景蒙尝试一下去寻找一下美洲,可能会需要更久一些,但是应该也到了快要回来的时候才对。

但是下西洋的船队毕竟是在大海上飘着,远离陆地,朱瞻基也没办法得到消息,不过朱瞻基倒是相信,自家爷爷这边肯定有渠道能联系到船队,或者说船队肯定有办法能把消息送回大明。

毕竟船队不管怎么在海上漂,肯定也有靠岸补给的时候,西洋各国臣服大明的不在少数,想要通过陆地提前把消息送回大明也不是什么难事。

果然听到朱瞻基的话,朱棣立即就点了点头道:“郑和三天前就让把消息快马加鞭传回了应天。”

“真的?”朱瞻基闻言眼睛一亮,立即有些迫不及待的就追问道:“那爷爷,郑和是怎么说的?”

“想知道?”看到朱瞻基一脸急迫的样子,朱棣得意一笑,故意拿捏道:“我听说你之前给侯显送了一块那什么怀表?就巴掌大一块的那个钟表?”

朱瞻基:“………”他没记错的话,之前自己还没回应天,自家这爷爷就已经下旨要走了商会这边生产的一百座钟表。

钟表本身材质虽然不值钱,但是做工的工艺毕竟摆在那里,想要生产一座合格,计时准确的钟表,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商会那边能够生产合格钟表的工匠,满打满算也不到二十个,这一百座钟表,差不多就需要这二十个工匠大半年的时间了。

导致到现在为止,商会生产的钟表名声虽然一直在大明的上层社会之间流传,但是真正拿到实物的,整个大明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个,而这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眼前自家这个爷爷的那一道旨意。

朱瞻基也没想到,自家爷爷有了这一百座钟表居然还不满足?

看这样子,明显是又看上了商会那边弄出来的怀表了。

但是……

想到景蒙跟着郑和下西洋的事情,更是极有可能事关美洲,甚至可能景蒙已经带回来橡胶和橡胶种子这件事情,想到现在各项工艺都已经成熟,就差气密性问题的蒸汽机。

蒸汽火车通行大明似乎就已经在眼前了。

朱瞻基咬了咬牙,算了算了,就当是花钱买消息了。

换个角度想想,以后钟表早晚也要成为商会又一大现金奶牛产品,现在给自家爷爷一些,也算是打了广告,到时候那些大臣一看皇帝都脖子上挂着怀表,必然会有许多人开始跟风,这样子一来,他说不定到时候直接就可以先搞个大明的大金劳,而且有永乐大帝代言的大明版金劳,不知道档次得提高多少个层次?

这么一想的话……

朱瞻基眼睛一亮:“爷爷,侯显什么档次啊?你要怀表的话,怎么能和他用一个档次的怀表?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以为我对爷爷您不敬呢?这样……”

朱瞻基话语一顿,立即道:“我这就让商会的钟表工匠给您专门设计几款绝对符合您身份地位的钟表,到时候您平日里用一款,处理政务的时候用一款,上朝用一款,打仗也用一款,不同的时候带不同的钟表,保管不带重样的!”

朱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