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弹压

第312章 弹压

经过了这一年的磨合,朱慈烺也熟悉了高悌的脾性,今儿个是大年初一,高悌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总不会是专程来贺喜。

果然在将高悌召进殿之后,高悌简单的贺喜之后,便说起了正事。

“皇上,北边又有一封信送到了镇江,似乎是送给南安伯郑芝龙的,臣这里有信的副本,请皇上过目。”

朱慈烺接过信粗略一看,不由哑然失笑。

“建虏倒也是舍得,为了招降郑芝龙,竟不惜将浙江、福建和广东都许给他,这可是我大明的半壁江山。我若是郑芝龙呀,说不定就动心了。”

高悌也是笑了起来,说道:“皇上望安,臣瞧着南安伯精明强干,洪承畴的这些空话,怕是诳不住南安伯。”

“就怕南安伯精明过头了,看到这天大的好处,再被洪承畴恭维上几句,就动心了。”

“这信原定是送到郑彩的手中,再由郑彩转交给南安伯。皇上若是担心南安伯受了蛊惑,臣这就把信给截留下来,保准南安伯见不到这封信。”

“建虏既然费尽心思,想要接近郑芝龙,不妨由着他们就是,朕倒要看看郑芝龙到底如何想的。”

朱慈烺眯起了双眼,话语却沉了下来,“若是他忠于我大明,朕也不妨把广东市舶司交给他;若是他真受了蛊惑,倒戈于建虏,朕日后倒是省了不少的事。”

高悌愣了一下,随即便理会了朱慈烺的意思,朝着朱慈烺拜了拜,道:“皇上雄才大略,臣甚是叹服。不过眼下的形势微妙,皇上不再等等吗?若是他们真谈出个什么来,以朝廷的眼下的势力,可弹压不住啊。”

“且由着他们去谈,福建和北京相隔何止千里,书信一来一往,起码要一个多月,加上还要在镇江转手,这样谈下去,没个一年半载,谈不出什么花样。等过了初四,你们司礼监和礼部、吏部商议一下,传朕的旨意,起用瞿式耜为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助郑芝龙打理福建军政。”

高悌点头应是,不过还是随口劝了一句,“臣恐怕南安伯未必能容人,瞿式耜此去,怕是会遇到不少的难题。”

朱慈烺却是笑道:“不妨事,郑芝龙既然将他的儿子送到钱谦益的门下,图的就是名声。怎么说瞿式耜也是郑森的同门师兄,若是他连瞿式耜都容不下,那这几年的经营,岂不是要付诸流水?”

高悌不自觉的点了点头,又问道:“瞿式耜此去,必然会引起南安伯的猜疑。皇上,是不是给南安伯一些恩典,安一下南安伯的心思?”

朱慈烺摆了摆手,极是干脆的答道:“朕看不必了,朕给郑家的恩典够多了。若是郑芝龙真有二心,那就是他自己走上不归路,须怪不得朕。”

见朱慈烺主意甚坚,高悌叹了口气,便不再提郑家的事情,说起了如今的局势。

随着这一场大雪的降落,给无数的百姓带来了麻烦。

有些穷苦的人家,因大雪封门,无法砍柴取暖,只能窝在家中。

好在南直隶遍种甘薯,总算让普通的人家能积蓄些吃食,暂时还没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不过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的凤阳府,就没有如此乐观了。

据凤阳知府李明睿紧急奏报,前者有清军肆虐,致使凤阳各处卫所和百姓家中缺粮,请求朝廷发粮赈济。

而一向兵祸连接的山东,新近又有多铎大军过境,局势更是严峻。

整个兖州府,去岁不见一粒收成,全靠着朝廷接济。

因王永吉的坚壁清野策略,上个月淮扬便没有将粮食运过去。

这连着十几日的降温,黄河结了一层冰,船只根本无法渡河。

据王永吉的奏报,滋阳城中的粮食只够大军吃上十来天。

鉴于形势艰难,只能苦一苦那些投奔到城中的百姓,每日里官府只为他们提供一顿稀粥,勉强吊着一口气而已。

如今只能是盼着天气放晴,尽快将粮食送到滋阳。

说完了粮食,高悌又说起了人员和军备,话里话外都是心疼。

“此次与清军一战,我军虽是获胜,可伤亡也极其惨重。凤阳府的百姓死伤近半,几十年也难恢复如初;刘肇基领的三万淮扬军,伤亡了一大半;黄赓从南京带出的两万忠勇营,只有八千人回来,好在皇上让李若琏带了两千锦衣卫支援,否则,我军伤亡只会更大。”

高悌停了两息,又道:“兵力伤亡还在其次,那些火器和甲衣,兵部和工部积攒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有了些家底,这一下子消耗的差不多,都需要重新补充。好在建虏此次也受了重创,听王永吉奏报,多铎死于行军途中,短时间内,建虏不敢再下江南撒野。”

“建虏是不敢南下,可闯贼呢?”

朱慈烺扬了扬眉毛,看向了高悌,似乎是等着他的答案。

饶是高悌一向精明,也没料到朱慈烺突然有此一问,想了几息,答道:“臣只知道建虏和闯贼激斗正酣,有建虏牵制,闯贼无余暇南下。”

“你可是自比伊霍的人,怎能有如此疏漏?闯贼本就是流寇起家,长年四处流窜,蛊惑百姓。也就是他们去岁劫掠了北直隶,抢了些银粮,又有建虏压制,不得已之下这才盘踞在陕西。如今他们粮食没了,自然要想着下一步的出路。”

朱慈烺故意叹了口气,从御案上翻出了一页纸,说道:“这是河南那边给朕的密报,闯贼已经在打武关的主意了。”

高悌眼中的寒芒一闪而过,这才道:“李若琏倒是好手段,不过派出几十人,竟能打探到如此多的情报。”

“你不给李若琏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那朕只好给他找些别的差事来做。”

高悌听出了朱慈烺话里的不满,遂笑道:“按惯例,司礼监和锦衣卫紧要之处,都是用新不用旧。这李若琏是先帝用出来的老人,皇上既然改元,当用新人才是。”

“哼,总是你有理。那你说说,朕的锦衣卫该交给何人?”

“前东阁大学士马士英之子马銮,胆略出众,有勇有谋,如今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可为皇上之倚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