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好人要比坏人奸
徐阶微笑道:“还早呢,陛下春秋正盛,以陛下的性格,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权的,阁老还是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况且太子殿下哪怕主事,也得倚仗您老不是?”
严世蕃冷哼道:“这个自然,大明朝离开谁都可以,可谁敢说能离开我们严家?”
严嵩勃然大怒道:“滚!我跟徐阁老走走,不用你跟着!”
严世蕃并不想走,严嵩索性耍起了小孩子脾气,拉着徐阶不肯走了。
徐阶心中好一阵恶心,他早年也曾意气风发,为百姓平反冤狱,打击豪强,在民间曾享有徐青天的美誉。
如果不出意外,自己凭借极其出色的政绩和出色的头脑,一定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名臣。
可就是因为眼前这条老狗!
我徐阶多年来被压制得动弹不得,我不得不学会曲意逢迎,才一步步爬到了如今的位置。
哪怕是这样,你严嵩依然多次设计害我,明枪暗箭数不胜数!
我就防啊,躲啊,为了保住自己,我学会了坑蒙拐骗,学会了官场那些黑暗的事,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直到某一天,我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那张脸,也仿佛是你严嵩的!
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坏人奸!好人就得更奸!
不贪就无法取得伱严嵩的新人,那我就大贪特贪!
我也结党营私,我也奉迎圣上!
如今,我的名声毁了,我终于不是那个徐青天了,我现在有个新的外号——严嵩门前一条犬!
可我必须隐忍,因为严嵩最大的本事就是隐忍。
我要比他更奸,比他更狠,比他更能隐忍,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搬倒严嵩这个老奸贼!
徐阶看着严家父子的表演,心中不禁冷笑,表面上却有些惊慌的道:“小阁老这是怎么了?”
其实他知道严嵩父子去找嘉靖赐婚的事。
听说这件事,徐阶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有些佩服,整个大明朝要论不要脸,没节操,恐怕没有谁能比得上那狗爷俩儿啊。
曾家是被你们严家毁了的,如果不是当初严嵩非要扯上曾铣给夏言垫背,曾铣怎么会被冤杀?
可老严嵩一听曾红英截杀了俺答,第一反应就是请嘉靖赐婚。
嘉靖的心情在这段时间可是极其美丽的,一开心,一上头,严家父子再猛拍马屁,说不定真让他们趁乱把事儿给办了!
徐阶当时已经穿好了朝服,备好了轿子就要进宫,幸好吕方派人给传了口信儿,赐婚这事儿吹了,严世蕃还受到了训斥。
那是,徐阶就敏锐的感觉到了一件事,嘉靖对严嵩的依赖已经动摇了。
跟着,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皇上没准要用太子替代严嵩父子,说不准让太子监国!
其实大明朝有为的君主,都会培养太子作为监国,比如太祖爷与朱标,成祖爷与朱高炽,都是这种模式,而且效果十分的好。
如今太子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武”,下面就得证明他的“文”了。
毕竟武只是守护大明,文才是治理天下。
文远比武要难,因为文的本质就是分配,利益的分配才是最难的。
大明朝这块大饼就这么大,而且已经被分配的差不多了。
朱家、勋贵、官员组成的统治阶级占据了最大的一块儿,士绅、豪族、商贾、儒生占据了中间的一块儿。
而人数最多的底层,分到的那一块儿最小,其实已经不足以解决温饱了。
所以各地都爆发民变,有些地方已经发展成了叛乱,当地官员被诛杀,城池被攻占。
朝廷只能派出大军去征讨,然而这种方式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
而且大明存在大量的隐田、隐户,田地和人口都不准确。
底层的潜力最大,有人说他们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其实不然。
他们是草原上的野草,只要有人点上一把大火,立刻便是燎原之势。
所谓一盘散沙,不过是中上层自我催眠而已。
大明朝如今就像一艘漏水的大船,它是在渐渐沉没的,如果不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恐怕撑不过一个百年了。
而严嵩嘛,他的特长是凿窟窿,然后把凿出来的木头献给嘉靖,顺带自己再留一部分当辛苦费,他属实不是当修补匠的料。
只是他掌握着天下财政,很多人对他其实内心已经十分不满,比如一直被严嵩认为是自己铁杆的胡宗宪。
因为胡宗宪掌握着富庶的东南,所以严党的那些高层有事没事的就去打秋风。
之前鄢懋卿去收割了一波,赚的盆满钵满,这不赵子华又去了。
虽然说不准是不是胡宗宪自愿的,但是赵文华才是胡宗宪加入严党的引路人,而赵文华直接害死了当年统领江浙的张经,为胡宗宪入驻江浙扫平了道路,同时还打击了徐阶。
只不过随着徐阶主动送孙女的行为,这几年严党对徐阶的围攻已经实质上停止了。
但是对围拢在徐阶身边的人,还是不遗余力的攻讦,比如谭伦、张居正等人,都是重点攻击对象。
之前俞大猷明明是拼命抗倭,却莫名其妙的背了一口大锅,严世蕃当时就想要他的命,就是因为俞大猷和谭伦是好朋友。
要是陆炳亲自出手,俞大猷至少也是发配云南的命。
这个时代的云南还没有被开发出来,这里的蟒蛇会呲牙,这里的蚊子脸盆大,这里的土司爱偷袭,这里的森林冒瘴气。
谁提起云南不得挑起大拇指,感叹一声,实在好可怕。
连当年的大名第一才子杨慎都客死在云南,王阳明都差点折在这里。
据徐阶搜集来的情报,貌似陆炳也是给了严世蕃不少钱,才救下俞大猷的。
严世蕃这个人怎么说呢,很可怕,也很可笑,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傲慢。
当初严世蕃针对徐阶时,真是把徐阶逼到山穷水尽,这家伙鬼主意太多,总是能从刁钻的角度发动攻击。
说一句很丢人的,如果不是嘉靖需要制衡一下严党,徐阶早就完了。
不过因祸得福,严世蕃认定自己能吃定徐阶,所以对他的防范反而没有之前那么严密。
可这只是严世蕃的傲慢,因为徐阶是会成长的,他如今已经变成一个比严世蕃他爹还要阴的老银币!
徐阶一直保持笑呵呵的样子,听着严嵩絮絮叨叨,讲述着他为了国家和百姓牺牲了许多,已经六十五了,早就想告老还乡了,可是为了皇上,他没法退啊。
徐阶替严嵩总结了一下,主打的就是没有一句实话,统统都是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