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是最早的数字,就是简单的三画,远古时候人类看到了就能理解,不用过多讲解,一目了然。
一二三的古文写法是弌弍弎,弋表示木橛。有人说,最早的数字都是写在木片上的。
随着人类繁衍,慢慢演化,一二三这些原始记数符号被赋予了许多别的意义,可以从古代典籍里看一看。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一,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说文》:二,地之数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一”为例,文字发展到现在,一的含义越来越丰富。
“一”之本义是原始记数符号,最小的正整数,表示数字的开始。《玉篇·》:“一者,数之始也。”
引申为序数,指第一。《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引申为相同,一样。《广韵》:一者,同也。《礼·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孟子》: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如表里不一,高矮不一。
引申为专一。成语有一心一意。《荀子》:用心一也。
引申为全部,都,完全。成语有一反常态、一如既往,长烟一空。
引申为一旦,如一败涂地,《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引申为很少,如一本万利。
引申为乃,竟然,做副词。《史记·商君列传》: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一何,副词,相当于“多么”。如一何喜,一何悲。李白诗《丁督护歌》:拖船一何苦。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