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剑

大清早的,不少村民已经带着孩子围在了王玄龄的私塾门口。

张君宝昨日上午回家后,把玄龄先生要被当朝太子接走的事讲给了他爹娘,他爹娘本就在九弯村的市集上卖竹筐,人来人往的,本就往来甚密的九个村子,下午就传遍了玄龄先生要走的消息。

王玄龄自隆泰九年来到这里,呆在这儿的时长同小杨的岁数一般大。

这些年来,他无偿给九曲河边的乡村孩童启蒙,不说桃李遍地,至少也让这些孩子摆脱了目不识丁的现状,再加上平日里对付村民的寻常小病颇有一番妙手,因而深受大家的敬重。

得知他要走,九个村子里受过他恩惠的百姓都自发的赶来送行,小杨就在此列当中。

他早上临出门前也喊了仍在睡觉的老杨头,说玄龄先生要走,好歹过去送送,老杨头只说都是一把岁数的糟老头子,送啥送?矫情。

小杨就一个人愤愤地过来了。

王玄龄清晨一推开院门,就看到门外簇拥的人群,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百感交集之下,他先是躬身对着众人作了一揖。

“老夫这些年,承蒙乡亲们关照了。”他起身望着面前一张张熟悉且朴实的面孔,缓缓说道:“十五载朝夕相处,命数里终有一别,我此去大概不会再回来了,只希望这十几年间,在破落小院,三尺讲台上带过的读书苗子,能不忘老夫的教诲,早日长成大秦的参天大树。”

人群中的一众少年、孩童,眼神热切,纷纷拍手应和。

他们记得,玄龄先生同他们每个人都讲过,九弯村外、旌州城外乃至江南道以外那片广袤的天下。

王玄龄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我身无长物,院落中留有许多书籍,就当是送给九弯村乡亲们的薄礼,以后孩子们若想看书,直接过来便是,门不会锁。”

这个青衫老头依旧那般的谈吐儒雅,又对着众人微微一笑,在人群中的小杨眼里,玄龄先生的身影何其高大。

此时,人群后边突然响起了一阵马蹄声,众人一阵推搡,纷纷让出了道路。

只见一驾马车停在了院门口。

赶车的是位一袭银甲的军中武将,待马车停稳,他利落地翻身下来,单膝跪地,恭声说道:

“王大人,太子右率扛旗都尉石更新,奉殿下之命,接您启程。”

“殿下可还在城中?”

“禀大人,就在旌州城西门外等候,马车中备有早点,现在上车,即刻便能赶去汇合。”

“那启程吧。”

王玄龄说罢,扭头看了眼身后的小院,院中的柳树比去年更高大了些,几根柳枝已伸到了仅一人高的院墙外边,隐约能看到枝条上长出的新芽。

春日未开花,柳梢发新芽。

小院关不住,一枝到墙下。

在石姓武将的搀扶下,王玄龄站上了马车,他突然转头看了眼人群中正注视着自己的小杨,抛下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便没再言语,返身掀开帘子钻进了车厢。

“驾——”一声大喝,马车扬长而去,四周的人群也随着徐徐散去。

偶有年岁稍小的孩童,依偎在娘亲的怀里痛哭,虽然他们尚不能完全理解离别的含义,但一听说再见不到这个和蔼亲切的爷爷,有些伤心总是难免的。

刘元吉就是哭得最凶的一位,此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脑袋正深深埋在娘亲的胸脯上,纵是裹着一层厚棉衣,那番鼓囊的风景也让一旁路过的村民忍不住侧目。

看到远处的小杨在盯着自己,刘元吉的娘亲微微一笑,二人目光对视之际,小杨脸唰得通红了,连忙转头朝一边溜走了。

回家的路上,小杨颇为伤感,玄龄先生虽然平日里文绉绉的,好说些大道理,但脾气却十分温和,生活中对他们也极好。

自打到私塾读书的这些年,他感觉这位先生对他的关照,比起当爷爷的老杨头还要多。

踢着驿道上的石子,他一个人往家中走去,也不知道爷爷这会儿在家不,等会儿还得问问他玄龄先生昨日说的练剑一事。

这会儿,只怕他还正在钓鱼。

“唉——”想到这儿,他又叹了口气,“家门不幸。”

远远的就看到了村口那棵大树,这是江南一带不多见的常青树,驿道边种的多是些杨树,因为尚处初春时节的缘故,此时还光秃秃的,因而这棵屋上的大树就格外的显眼。

老杨头今日出奇的没有出去钓鱼,正坐在树底下手里正把玩着一根竹竿,小杨还以为是在摆弄自己昨日做的那把竹剑,急忙飞奔过去。

走近一看,才发觉这竹竿要更长些,好像是老杨头平日钓鱼用的鱼竿,只不过此刻只剩七八尺长了,一端尽是细茬,像是被折断了。

怪不得没去钓鱼,家伙什没了诶。

小杨如是想,正巧昨日的竹剑不够趁手,还想着截了他的鱼竿,这下也省得自己动手了。

“爷爷,好端端的鱼竿,折了干啥?”小杨假惺惺地问道。

老杨头翻了个白眼,起身拿着竹竿走了过来。

小杨忙后退两步,这怕不是要拿我撒气?

“别动,臭小子,爷爷量量你多高。”老杨头一脸嫌弃,立起竹竿在小杨身旁比划了一番。

小杨虽只有十五岁,面相还十分稚嫩,但个子却并不输别家十八九岁的小伙,已长成七尺男儿模样,也不知是不是天天吃鱼肉的缘故。

“长得倒挺快,跟老头子我当年差不多。”老杨头嘴里絮叨着,小杨看了眼他微驼的背,比自己还要矮上半头,不免有些想笑。

“玄龄先生走前……”小杨试探地问道。

“我知道,让你习武。”老杨头比划完他的身高,就拿着竹竿又坐回了树下,粗糙的手掌在上边不断摩挲,继续说道,“驴日的走前也跟我说了,老子还需要他来提醒?”

“不过,先生说是让我跟你练剑,他是不是糊涂了?”

“哈哈哈哈。”老杨头仰头一笑,露出了满口黄牙,此时正巧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被刮得沙沙作响,几片不开眼的正巧落在了他肩头。

“老子是你爷爷,不跟我练跟谁练?”老杨头低头看向手中的长竹竿,“跟他个迂腐书生么。”

他挨个数着竹竿上的竹节,简单丈量了下,然后将手掌停在了适中的位置,伸出食指,对着那竹竿轻轻一叩。

多余的竿子在这敲击之下,竟直接化为齑粉,原本一人多高的竹竿此时只余下了他手中三尺那么长。

这场面惊呆了一旁的小杨,大脑登时一片空白,这天天只晓得钓鱼的老杨头,平日里看他挑个水都费劲,刚才那番神通是如何做到的?

莫不是,咱这整日不修边幅的爷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真就是个武林高手?

这两日的见闻实在让他难以消化,先是温文尔雅的玄龄先生被当朝太子亲驾接走,再是邋里邋遢的爷爷一指碎了半截竹竿。

他晃晃脑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兴许这竹子年代久远朽掉了,这不,当鱼竿都断了。

正诧异间,老杨头将手中竹竿抛了过来,小杨一把接住。

“以后这就是你的配剑,你小子别瞧不上,老子二十四年的剑意,都在这竹竿里头。”老杨头虽说得一脸严肃,可小杨还是有些忍俊不禁,钓了二十多年鱼,竟还能整出剑意来。

他仔细端详着手里的三尺竹竿,历经了老杨头这么些年的摩挲,已经被盘得通体发亮。

“爷爷,咱就先不讲练剑的事儿,单看这剑……”小杨一脸的嫌弃,这拿来玩耍倒还可以,真一本正经的当个兵器,属实敷衍了些。

“甭废话,走,跟爷爷去河边。”

老杨头起身,一挥袖子就朝着九曲河边走去,小杨忙不迭跟上。

一老一少此时站在几十丈宽的九曲河岸边,吹着迎面呼呼过来的寒风。

老杨头长舒了口气。

“你知道我为啥这么些年都在九曲河上钓鱼吗?”

“离家近。”

老杨头皱起眉头,如看傻子般瞟了眼一旁的小杨,“放你娘的屁,咱村里这九曲河,看起来虽十分不起眼,却是别有一番典故。”

“啥典故?”小杨问道。

“相传锦鲤途径九转,便可一跃龙门,化身蛟龙,这九曲河恰好九道弯,河尾巴上,可是藏着大机缘。”

“爷爷,这话可不像你说的。”

“这话就是我说的,甭以为你爷爷我当真就是个没见识老渔夫,当年我风光那会儿,天下武林都得往后稍稍。”

若是说老杨头会点功夫,看了方才那叩指碎竹的手段,他倒还能信上几分,可老头子却越说越离谱了,不过看他在兴头上,小杨也就没去打断。

“你小子比我幸运得多,当年我习剑之初,可是个贵公子哥儿,难得能静下心来。这武道一途,修身在次,修心在先,我是绕了许多弯路,辜负了诸多亲友,才能成就那一日圣人。”老杨头像是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哪怕是我出走江湖,静心垂钓,这身世过往也始终是我的软肋,以至于一朝剑心崩碎,才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小杨似懂非懂。

“臭小子,答应爷爷一件事。”

“啥事?”

“问鼎巅峰之前,不要被身世扰了心境。”

小杨点点头,自小他就对自个儿的身世没啥兴趣,天天被老杨头散养着,哪有那些矫情,这十几年不也都过来了么。

老杨头看他应下了,便伸手拿过他持着的竹竿,在他目光注视下,缓缓将竹竿举过头顶,顷刻间发力,朝着河面劈砍下去。

一道泛白浪花沿着竹竿顶端直冲向河对岸,宽阔的九曲河被这如白线一般的浪花生生地截成了两段。

接着,只听水下一声轰鸣,河面上像是炸开了锅,河水竟沿着那道白线,翻滚着向两侧推开,露出了中间约摸两丈深,满是淤泥的黑色河床。

一剑斩河。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