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参加最后聚会的人并没有多少,沐兰倒也在其中,其他班干部也都到齐了。
虽然免费的东西永远是最贵的,但白嫖的东西永远是最香的。
这也是她来参加的理由之一。
所谓的轰趴实质上就是一起玩乐,但大家的心思很显然并不在其上,少数几位正爱不释手一起玩主机游戏的男孩除外。不,或许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做最后的道别。
沐兰作为恬静的美女也收到了一些同学大胆的示爱,毕业了也不用再在乎老师的目光了,也是为了不留遗憾,虽然知道她一定会拒绝,但不说出来总是会留有遗憾或抱有幻想。
懵懂的情绪也不只在她身边发生,同样也有女生被告白有些不知所措,从她那慌张又红到耳根的样子来看,很显然和男生是互相抱有好感的。但在经过沐兰的批量拒绝后,显然大家也不会起哄了,他们难得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了两人之间的静谧空间。
沐兰一直很想当一次发卡选手,但真正轮到她发好人卡了又觉得这样的回复太敷衍了,大家好歹也是同窗四年的同学。
于是她也就承诺着那似乎遥遥无期毫无效果的诺言。
“谢谢你喜欢我,目前我还不想谈恋爱,如果我们以后还在一所学校的话或许我会好好考虑的。”有些傲娇的学习委员绷不住告白来了,收到这句话并没有让他失望,反而信心满满般觉得会和沐兰一起去市重点,第一档一共四所学校有25%的概率相遇,不低了。
“谢谢,但很抱歉我现在对男生没兴趣。”沐兰感受到一股承受不住的热情退了一步,“但我们依然可以做好兄弟,有空一起打球咯。”不过很可惜之后的时光里也几乎不存在‘有空’的时候,哪怕是‘明天’都有‘明日复明日’的说法。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是好姐妹,可不能让其他感情破坏了我们的姐妹关系。”她没料到班里竟然还有除了赵楠以外的第二位拉拉,反正两人都不会吃亏,沐兰也就没太在乎地抱了抱她,“以后有事可别忘记了姐妹我,我一定会帮你的。”但一般大家也不会拉下脸来求人,有一个无效诺言。
应付完了一波告白,她便若即若离地坐在桌边,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同学们最后的毕业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家知道不用自己打扫,再次疯狂了一把。
像是枕头大战组成的两方势力,学霸教师组vs学渣学弱体能组。他们的战况逐渐激烈,不说把沐兰给波及了进去,还渐渐分裂成更小的阵营单位各自为政。至于被波及进来的沐兰瞥到落单的老班就去帮她了。
最后的放肆后便要各奔东西,留在电话簿里的电话在多年后也许早就已经成了空号,加上的好友也都成了点赞之交,又或者转战到了微信不再玩QQ。
大家曾经是那么的熟悉,却在多年后沦为了完全不熟的陌生人。
人生也本就是这样,一批一批人来到你的生命,相知相处成了熟人后又因各种原因离开。似乎留下了点什么,但什么也没留下。互相成为彼此的过客,记忆也留在了名字里、毕业照上。
“那我们的青春观察员小姐就没什么想说的么?”
在沐兰思绪飘散的期间,大家又从各处回到了桌前,仿佛临行的告别,每个人都有感而发。
大家也都幻想并承诺着毫无期效的事,像是大家每几年聚一聚、偶尔约着一起学习一起玩这种没多少可能的事情。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沐兰食指轻挠着微红的脸颊目光躲闪了一下,该说些什么呢?没有腹稿的发言太难了,我恨你老班!
“大家毕业后便会各分东西,能进同一个学校那是非常幸运的,但也不可能在座的二十多位同学都在一起,那必须要好好珍惜有缘的同学。”
说着,学委很自信地笑了笑,仿佛认定了她就会和他在一个学校,沐兰都懒得理他。
“四年的时光占了我们生命的四分之一,随着时间流转,它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小。
大家会遇见新的同学,会有一段又一段不同的经历,现在的同学情谊也终究会逐渐淡化,继而被新的同学朋友关系所烦恼。”
她顿了顿,自己是不是说的有点直了,除了没直接说大家的幻想都不切实际,那意思可都浮在表面,大家可都是会理解的。
大家果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人脸色有些难看,尴尬与悲伤的情绪又弥散了出来。
“但,初中只有一次,我们不留遗憾地过来了,我们尽情地挥洒了这样的青春,这将会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将这份美好留在心底,等到再见之日,我们也还能一见如故地聊聊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在那之前我们得先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必须得向前看,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尽情努力去拼一把搏个未来。”
本想激励一下大家不要忘了现在的美好,但劝人努力的话总是会起反效果的,沐兰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演讲,便准备草草结束。
“大家也努力了这么多年,这没有作业的暑假可一定要好好放松一下,嗯,太过放肆和死读书读死书都不行。
嗨,我这都说的什么啊...反正老师请客我今天肯定得玩个尽兴的。”
沐兰顶着个大红脸抱着冰西瓜就挖了起来,凉爽的西瓜仿佛能给她要冒蒸汽的脸给降温似的。也顺便惺惺作态扮演着吃瓜群众。
要不是大家都围在桌边她一定已经跑到边上要么唱歌要么玩游戏去了..嗯,是伪装成那样默默吃瓜。
老班有些感触,仿佛陷入了回忆,有悔恨也有甜蜜,她送走了好几批孩子,最后会回来看她的应该也没几个,老班的青春可能也有些故事,谁又没点属于自己的故事呢?
同学们虽然阅历尚浅,但依然颇有所感,从小学五年的同学现在联系的同样不足二三,不同校的更是断了联系这点便可见一斑。
最后好聚好散,也没让老班太破费,大家各凭能力能A一点是一点,当然大头老班是逃不掉了的。
其实毕业典礼才算是最后的最后,但到了这时大家也没有相聚的空间了,出了影院更是各奔东西,自此再也聚不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