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半挂,洒泪挥别了铁匠的两个少年郎,穿戴齐整后来到了练兵的校场上。
此时宽旷的校场角落边已经站着一群衣着单薄的少年,大概有一百几十人,一个个都是瘦小低矮,满脸菜色。穿着统一的灰黑粗布衣裤,满是补丁,不少的娃还是光脚,黑黑的脚板满是厚厚的老茧,一群人聚到一起,他们看着校场两边堆着的兵刃器械,虽然很是好奇,却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走上前触摸,一百多人就像一百多只小鸡仔,离开了鸡窝的庇护,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不安。
他们是一群在家饿的实在熬不下去的娃子们,缩在家里几天都没吃的了,爹妈只是哭着告诉他们,到了这个地方不会饿肚子,隔壁的那几个哥哥前些天都来了,现在那些哥哥家里每七天就能分到二斗米,那些叫他们阿哥的小娃娃们因此再不会饿的哇哇哭了,只是他们再也没见过那些哥哥们回来。至于来这里做什么,大人们却没有说,只是嘱咐了一番,到了这里要听官爷们话,别人让干啥就干啥,不要犟嘴,不要乱跑,不要怕苦,要是被人家不要了撵回来,妈妈弟妹们就又得饿肚子了。
少年儿郎们最清楚饿肚子是什么滋味,自然不能叫人家给退回去,他们都在心里暗暗发誓,就是再苦再累,哪怕被人用鞭子抽都不能被人家给送回去,哪怕真就像别人说的,来到这里就是送命那也不能回去。尽管在他们懵懂的心里,不太明白命是什么要紧的东西,但也懵懵懂懂知道那绝不会是平常事,因为每次说起“命”这个字,阿娘的泪就像天下起了雨,怎么都停不下来。阿爷早都没了,为了阿娘和弟弟妹妹们不挨饿,做大哥的就是折了性命也没啥要紧的吧。
少东家两个人来到了校场,找见了领头的王校尉,他们回复了军令,便跟另外几个人一起,站到校尉的身后,一列十几个少年军士,冷眼看着面前这一群小鸡仔,心里五味杂陈。
陆续又有几十个孩子来到了校场,王校尉看着人数差不多了,便吩咐安排下去,先按年岁个头分成四列,然后再登记姓名籍贯,根据个人条件分派不同的操练内容。少东家十几个人对于训练新兵的任务也是驾轻就熟,很快就把两百多娃娃们分好了,按照个头高低一共分成了四列,最低的那一列娃娃,个头比最高的那一列都能短一整个脑袋,矮个的那些娃娃被这明显的高低反衬的更加心里惴惴不安,深怕因为自己瘦小的身板而被赶回家去,那样可就太糟糕了。万幸,那些穿着铠甲的长官们,只是挨个登记了他们的姓名籍贯,对于娃娃们最担心的年龄,却都像忘了一样没有查问。
心里有鬼就怕走夜路。
担心被查问年龄的这些孩子们心里自然是有鬼的,听大人们说,上面官爷们说的征集年龄是不得低于十三岁,他们这些人里年龄不够十三的就有十之二三,那些天生长得高壮一点的,虽然知道自己年岁不够,但是仗着身高优势使劲的抬头挺胸,还勉强可以混过去,可那些又低又矮的,被人一看都能估量出来,这肯定是个西贝货,他们战战兢兢地,只怕被人查出个通通透透。万幸那些军官好像没有打算拿着皮尺一个一个量,这一关也不知道能不能糊弄过去,娃子们一个个忍不住心里惴惴不安,只恨爹妈把自己晚生了那么些时日。
担心年岁的这些孩子还不是整个群体里最忐忑的,心里最打鼓的是其中二十来个小孩,他们自认为这一关可真不好混过去。来之前虽然阿娘和祖母特意给他们拾掇打扮了一番,但站在校场接受审查的这一刻,他们自己仿佛就是那照妖镜下的小妖怪,只怕一瞥之下就得原形毕露,让人识破。
不是别的,因为她们是女孩。
自古以来,任谁家做皇帝当将军,都不会用女人来打仗,戏文里说的妇好和花木兰,谁知道真假,至少在她们的认知里,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女孩子上阵杀敌的先例,因为别说是现在打仗,就是原来不打仗,女孩子都是不允许经常在外面乱跑的。可是现下的光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老天爷饿死人的时候可不挑男女。这些女娃娃家的大人们也是被逼得实在没招,抱着死马当活马的侥幸,剪了她们的辫子,手脸抹成黑乎乎的,让她们穿上阿爹阿哥的衣服,混在一群男娃娃中间,希望能鱼目混珠,进了军队,好给家里换点口粮。阿公阿爹早都死了,阿哥们也死了,家里就剩阿婆阿娘和弟弟们了,她们这些女娃是唯一活命的希望。虽然知道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二十多个女娃娃还是被送过来试试,听说以前有的人家就是用这个法子,把女娃娃打扮成男娃娃,混进了军营,直到现在都没被发现。家里也因为这些女娃娃得了些口粮,剩下的人对付着活到现在。可能军队那些人都是瞎的,看不出来自己的底细,兴许运气好,她们也能混进去,这样家里人就不用饿的没东西吃了。
黝黑少年和少东家这些教官自然不是瞎子,他们的眼睛就是那神通广大明察秋毫的照妖镜,那些年岁不够的和女扮男装的,不用张口询问,只用从他们躲闪的神情和特意的装束打扮上,就能把这些娃儿的底细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王二小这些查审的兵士们,对此都选择了装聋作哑,对这些拙劣的伪装视而不见,一副官差办案糊弄了事的做派,只是在记录到那些女孩子的时候,用笔在她们的名字前打了一个圈,以作区分。
半个多时辰过去了,两百多前来应征的小鸡仔们都登记完毕,名册已经汇报上去,比起昨日初步统计的人,多出了二三十个。这也是平常,每次征召上来的人数都是要么多要么少,少了是因为家里人舍不得娃儿送死,宁愿饿着也要把娃留在身边,期盼着神佛保佑会有啥转机,多了的是因为很多家人在第一次应招时拿不定主意,同样是不忍心把自己的骨肉放到那里送死。可是哭了一夜,斗争了一夜,在家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到了那边兴许还能多活一阵,便只能咬咬牙,狠下心把娃儿送来了。
能多活一时便好过少活一时。
两百多个小鸡仔们被分成四部,由二十多个少年军士分别带领,去了各自的营房。早有四个士兵各自拿着名册,去了伙食房,按着名册上的人数,一人两个窝头,四个人在伙房小刀把割肉般的注视下,各自领着两大包袱黑疙瘩,回到了自己的营房,按人头分发给了自己新招下的那几十个小鸡仔。
看着分发到自己手里的黑窝头,这些已经饿了好几顿的娃娃们,还是一脸的胆怯,只知道一只手一个,紧紧的攥着,看着手里的黑窝头,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给他们的,没有一个敢下嘴去咬。
少东家叹了一口气,有点威严的大声说道:
“所有人听令,现在立刻吃掉手里的口粮,吃完后营房门口集合,不得有误!”
这些惶恐的小鸡仔们听了这恶狠狠的命令,方才捧起手里的窝头,试探性的咬了一口,也不敢大嚼,待到看着那几个冷冰冰的军官不见了,一群孩子才狠命的把手里的窝头往嘴里填,饿了那么久,终于有东西吃了,一个个小鸡仔瞬间化作凶恶的小狼崽,三两下就把窝头造完了,吃完了以后用舌头把手心缝隙里的残渣舔干净,一个个心满意足,笑容满面,都在心里乐呵着,这个地方好像还不错,看来真是来对了,有的甚至怨恨阿妈早不把自己送过来,白白挨了那么多天饿!
黝黑少年这会不在营房,他正带着那二十多个乔装打扮的女娃娃往内城的一处驻扎营房走去。还没到那边,空气里已经传出了阵阵药草香和淡淡的血腥味。他们这一行二十多个人此刻去的地方,正是伤兵营,那里住着的都是养伤的士兵,隔了老远,就看见树杈上挂着许多的白布条,都是浆洗的发白,正在太阳下晾晒。
其实军部每次招上来的新兵底细,上面都是一清二楚的,张中丞许太守对于这里面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前三个月战事紧张,从城中百姓里动员征招上来的大多都是年富力强的成年男子,这些人虽然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但是毕竟多为穷苦的庄稼汉,当然了,有钱有势的谁肯来卖命不是。这些人虽然不会舞刀弄枪,但是常年的田间耕种,力气还是很足的,可能站在城头搭弓射箭未必好使,但是举起盾牌保护弓箭手,推拉防御器械,搬运箭矢弩机,修补城墙工事确是很得力的,给那些真正守城的几千老兵,完美的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几千守城老兵,能腾出手来任意攻击,加上城高墙厚,护城河宽深,贼人的很多次进攻都不能得逞。
贼人虽然来势汹汹,号称有十四万大军,但真正能用在攻城上的也就那么几万人。睢阳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所以睢阳城城墙都是按照军部标准来修建,高达三丈有余,宽有两丈五,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都配着瓮城,城池四边还有六丈宽五丈深的护城河,尹子奇大军虽然人多箭密,但是因为地方受限,真的分配下来,每个城门直接参与攻击的最多也不过一万多人。加上护城河跨度,胡兵的弓弩射程也不过十五丈,等他们到达了城下,进入了有效射程,从下往上还没拉开弓弦,城墙那边由上往下的箭矢已经把他们射成了刺猬。
虽然守城的军士占尽了天时地利,但架不住攻城的贼人多啊。守军这边,一面城门能直接参与守城的不过几百张弓弩,对面可是有几千张,加之又是密集的攒射,一百只箭总有一只能射到城墙,一百个射到的总有一个能射中守城人,虽然命中数不行,但是守军这边可是一个都折损不起。幸亏那些帮手的农家汉子也是利索,一看有人中箭,立马就将人抬到城内救治,虽然不直接攻击敌人,却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分量。
可是随着几个月战事持久,倒下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帮手的农家汉子有的也蜕变成了能张弓执弩的好手,而底下负责帮手掩护的人已经变成了他们的子侄。父死儿上,兄亡弟补,生死轮替。慢慢的,敌人的攻势也不那么密集,毕竟每战死伤数千人,任谁也扛不住。
就这样,攻守双方排兵布阵,各出计谋,战事由一开始的疾风骤雨变成了拉锯状,双方主将也是绞尽脑汁,各种战法层出不穷。只是这样拉锯的状态,守城的就很艰辛,因为自身资源有限,无论人手还是粮草,都在日晒雪消,捉襟见肘。攻城的那边却是增援不断,人马充裕,此消彼长之下,每一个守城人的命就显得弥足珍贵。
能够保护这些守城人的除了高墙深河,战术盔甲,还有那救命的医师药草。万幸在守城前,张中丞和许太守已经计算到了药草的巨量损耗,他们花费巨资囤积下了海量的药材和不少的医师,所以伤兵营才能在这旷日持久的战事里,救治挽回了很多的伤兵,为整个守城战役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战事越来越久,伤兵越来越多,需要的人手自然也更多,征召上来的很多不具备战场能力的人员,张中丞许太守也是人尽其才,将他们安排到了伤兵营军械处这些后方阵营,让他们在那里发挥作用,为整个战争提供助力。
征召上来第一个女子的时候,张中丞他们就知道了,众人商议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默许。虽然自古一来鲜有女子参与战争,但是时下情况特殊,那些冒死女扮男装的人们,肯定都是山穷水尽了,要不然也不会让女流之辈来见血拼杀,何况这些女子虽不能直接参与城墙守卫,但是在伤兵营帮忙服侍伤兵,在军械处制作弩箭修补盔甲,还是可以的,权衡利弊,众位大人还是咬牙接纳了这些女娃。
黝黑少年对上面的命令也是心领神会,虽然不鼓励,但是真的招上来了,也就按照惯例,分派到了各自合适的地方。
一众人进了伤兵营的院子,满眼望去都是忙碌的身影。很多年轻的兵士要么在照顾伤员,要么在围灶煎药,水井边还有一群人在浆洗带血的布条,那些衣着特殊的战地医师们,也是来回出入,手里银针纷飞,治疗着不同的伤兵。
伤兵们也是状况不等,有的轻微些,可能本身就只是轻伤,或者修养的时间长,胳膊身上只是覆着些布条,一部分在静养,一部分来回走动,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有的伤就重些,布条上还隐隐有血渍渗出,就那么无助的躺着,好些个因为疼痛满头冷汗,只能咬牙强忍,忍不住时才发出疼痛的呻吟声,医师们在他们身上搭脉行针分析伤情,商议着如何用药施救。至于那些断手断脚的危重病人,都在院后的房间里,被人密切的照料着,那些更加凄惨的场景,外面不太容易看得到。
黝黑少年跟这边守卫的军士低声交谈一番,指着那二十几个女娃娃,将大概情况交代清楚后,嘱咐了那二十几个女娃几句,便快步离开了伤兵营。
黝黑少年在这座城里,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不是那满是富户的南城,而是这惨不忍睹的伤兵营。这里有太多太多熟悉的面孔,此刻都在承受着莫大的痛苦,而他看着这些面孔,却无能为力,每去一次,心里就更痛一分,这里就是炼狱,就是他的心魔。所以他迅速地安排好那些新兵,头也不回的逃离了那个地方,多待一刻钟,心里就多一道伤痕。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伤兵营不止是黝黑少年的心魔,同样是少东家的心魔,也是每一个守城人的心魔。他们可以直面生死,但就是不能直面生不如死。所以很多老兵,在受了重伤之后,宁愿选择自我了断,也不愿去伤兵营接受救治,一方面是不愿意再给战友增加负担,更大一方面是不愿意承受那生命一点点流逝的过程。
他们很怕死,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反而希望更快的死,死得不那么痛苦,死得不那么漫长,死得有尊严。
毕竟医师不是神仙,尽管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力气,可伤已无救,再多努力也是徒劳,反而不如死个迅速,早死早超生,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之相与俯仰一生,
未知生,焉知死?
离了伤兵营很远,黝黑少年才放缓脚步,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心里想着,可能就要下雨了吧。
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再看几回下雨。
天继续这么阴沉着,一如少年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