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银两到手

听到林风的话之后,掌柜就走到了一个药柜上,抽出其中的一个小抽屉。接着他从里面拿出了一包人参的种子,给林风从中数了100粒人参种子出来。

然后对着林风说道:“公子,我这里的人参种子是20文钱一粒,100粒总共是2两银子。”

林风听到这个掌柜的话之后,点点头说:“好!”

掌柜又转身去给林风拿来了一个小布袋,把这100粒的人参种子都装在了里面。他回身把那包种子放回小抽屉的时候,顺手把这个小布袋放在了柜台之上。

林风见到之后拿起这个装着人参种子的袋子打开看了一眼,见到没有问题之后,就顺手放到自己的裤袋里去了。

但实则是在他放在裤袋里的那一瞬间,就被他收到随身洞府里面去了。然后他再用意念把这100粒人参种子种在了那一亩百倍流速的土田里去了。

而且他种下这些人参种子也只是占了那一亩地的五分之一而已。

这时,掌柜就拿出了算盘开始计算起来,他一边拨动算盘,还一边的念念有词:“80加80加80……”

林风见状笑了笑,看来这掌柜的很少用到乘法啊。不过他想想也对。

在唐朝这个时代,算术的发展还是不怎么快的。也很少有关于这方面的书藉。比较有名的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一些着作。

那里像自己前世二十一世纪那样。因为国家飞速的发展,自然数学这一学科也发展的很迅速。所以就诞生了许多让人傻眼的数学难题。普通的大学生别说是做题了,就连看懂题目都很难。

他就知道有一个大学的学神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道数学题,但是有好多的人连题目都看不懂,因为说好的是数学题,但是整道题却是连一个数字都没有看到。这叫一般人怎么去解题呢。

想到这里,林风不想用他前世那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再在高中深造三年后,考上大学的数学知识,在眼前的这个掌柜面前买弄,因为这样没意思,掌柜也不会相信的。

因为阿拉伯数字现在还没传入大唐呢。

阿拉伯数字(arabic figures,又称印度数字)由0,1,2,3,4,5,6,7,8,9共十个计数符号组成。

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后来是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过欧洲人将其实现了现代化。

所以后面的人以为这种数字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

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后来,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

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公元七世纪中叶,印度的记数法开始向西方传播,公元八世纪末传入阿拉伯国家。印度数字经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或印度——阿拉伯数字。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

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前世的世界各国流行了起来,逐渐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在林风前世华夏的历史中,是在公元8世纪左右,印度数字(即阿拉伯数字)才随着佛学东渐曾传入过华夏的,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

大约在公元13到14世纪之间,阿拉伯数字由***教徒带入华夏,亦未成功。

后来明末清初,华夏学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的数学着作,但是书中的阿拉伯数字都被翻学译为汉字数字。

阿拉伯数字在华夏最早使用是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原始版本《笔算数学》对引进的阿拉伯数字作了介绍以及使用。

想到这里,所以他只好等着这个掌柜给他计算好。

掌柜算了半天才说道:“熊胆和熊掌一共900两银子,100粒人参种子一共2两银子,所以我要付给你898两银子。”

林风听到之后不置可否,掌柜拿出8个大一点的金锭,1个小一点的金锭,外加4个大银锭,8个小银锭。

说道:“这是8个十两和1个五两的金子,加起来就是850两银子,这里是4个十两和8个一两的银子,加起来总共898两银子,你数数看有没有错?”

一两金子是10两银子,林风还是知道这样的对换比例的。所以他没有去数的欲望,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数目没有错了。

毕竟这不是数自己前世时的那种人民币,红彤彤的,手感还贼好。

林风把金锭和银锭放进刚刚那个竹篮子之后,再用荷叶给全部盖住之后,就提着竹篮子,向掌柜告别了。

掌柜说道:“公子,有时间多来坐坐!如果再打到什么好的东西再拿来我这里卖。”

林风闻言对掌柜拱了拱手之后说道:“一定一定。”

林风的这个礼节是他前世以前在电视上看古装剧看到的,但是很多东西,多少都有一点似是而非。

所以药馆掌柜看的有点新奇,但是以为是中原那边的礼节,所以他也学了8成,也对着林风拱了拱手。

“恭喜宿主完成系统任务:高价卖出自己的熊胆和熊掌,系统评定任务完成,奖励宿主悠闲点1000点。”系统的电子合成声音这时在林风的脑海里响起。

“又有1000点悠闲点入账,真的是太爽了。”林风听到系统的提示音之后,心里暗暗想到。

林风离开这个店铺不久,这时一个年轻人凑到掌柜的身边说道:“父亲,熊掌,熊胆你怎么给他这样好的价钱?”

“这样我们赚的银子就不多了,还有你平时不是给那些送草药来的山民,不是给盐,就是给糙米的吗?这次为什么给这个人银两啊!”

这个掌柜把那颗熊胆小心翼翼的挂在一个小架子上之后,又把那四只熊掌给放好之后,这才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你知道个屁,你觉得他这样一个能够独自一人就能够杀死一只成年棕熊的人,是我们能惹得起的吗?”

“你再看看他的衣服,看他的说话的作风,那样不是那种世家大族花大心思培养的重要人物的特征?”

“难道你认为这样的家族会不知道熊胆,还有熊掌的价值吗?如果我们给的便宜,他回去之后受到他们家人的责问。”

“到时候,他恼羞成怒之下,给我们一点小鞋穿,或者是凭借他强大的武力把我们全家都灭门了。”

“那我们这几代人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了。就为这几百两的银子,我们就去冒这样大的风险是不值得的!”

掌柜在摆弄着熊胆的时候,觉得还要嘱咐儿子几句才行,于是继续说道:

“再和你说一遍,我给那些山民盐和糙米用来换药草,这是最合适的交易。虽然我们也可以直接给铜钱,可是在山里面,他们拿着铜钱可以去那里花,所以说我给他们换的这些东西才是最实用的。”

“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买,但是你也知道,他们是买不到和我们给的一样好,一样多的东西的。你要想一下,他们在山上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能帮就要多帮一点,这也是积德的事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山民采来的草药从来都不卖给别人,只卖给我们的原因。”

“你太公这样做,你祖父也这样做,你父亲我也这样做,希望你也这样做。”

年轻人听的很认真,不时的点点头。

店主见儿子虚心受教的样子,非常的满意,觉得自己终于后继有人了。

于是就把手上的熊胆架子交给年轻人,并且说道:“你把这个熊胆挂到屋檐下面,晚上千万要记得收回来放好,别让这颗那么好的熊胆被老鼠给糟蹋了。”

这时走到外面的林风不慌不忙地把那898两的银两给收到了随身洞府里面去。

他想到还有一个系统发布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是要卖五千斤荔枝这个任务。

所以他把驴车赶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之后,从随身洞府中把其中的十筐差不多一千斤的荔枝放到了驴车上,然后赶着驴车到桃源县里最繁华的地段去叫卖。

说起荔枝,林风就会想起前世历史中的杨贵妃。

美貌绝人的杨贵妃就是荔枝的忠实粉,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最新鲜的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加鞭地连夜送进宫内,终博得美人一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据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听说海南的荔枝要比四川产的荔枝好吃,便向唐玄宗撒娇,想吃海南的荔枝。

可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海南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运得慢了,荔枝就会腐烂。

于是,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传令快马日夜兼程将海南的荔枝送往长安,路途中累死了多少匹战马,士兵们流了多少汗水,为的却是令妃子一笑。

此举可与历史中的“烽火戏诸侯”一拼。这首诗辛辣尖刻地描绘出唐玄宗荒淫的生活,让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杨贵妃喜欢吃新鲜荔枝,但是成了老百姓的大灾大难。这从苏轼的诗句中就可以知道。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苏轼?《荔枝叹》)

同时林风觉得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

因为他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有人经过研究发现,古代在运输荔枝的过程中,古代的人可能用到了冰和蜂蜜作为保鲜的工具,用来延长荔枝的保鲜时间。这样,四五天之内运到长安的荔枝,它的新鲜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只是,这样的行为耗费巨大,只是为了一两人的享受而劳民伤财,是不值得的。

除了美人杨贵妃爱吃荔枝之外,前世华夏的历史中清朝的乾隆也是荔枝的忠实粉丝。

到了清朝的时候,荔枝的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将荔枝种在桶中,待到荔枝差不多成熟的时候,就开始送到皇宫去。

但是这样进贡的荔枝的数量也非常有限的,所以那时的乾隆皇帝分起荔枝来也是小心翼翼的,一般的妃嫔们可能就只分得一颗,连皇太后也只有两个而已。

从古至今,没人能逃得了荔枝的香甜,而且它爽脆的口感让人垂涎。

所以在古时候如果不是生活在适合荔枝生长的地区的话,那一般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太容易吃到荔枝的。

但是林风又想到自己前世二十一世纪那个年代,这种情况就和古代可就大不相同了。

因为快递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所以快递公司能够将新鲜的荔枝送往全国各地,然而在这些荔枝中有一种最为名贵的品种。普通人也是没有机会吃到的。

这个品种的荔枝在水果也是超级昂贵的,它的价格更是让普通人是不敢想像的高。差不多一颗的市价约为55万。

这你能想像得到吗?反正林风前世在看到这个新闻时就震撼不已。当时他的心里也是感叹有钱人的世界不是他这个穷人能想象的。

这种荔枝就是大名鼎鼎的挂绿荔枝。这种荔枝之所以会卖得这么贵,是因为它是由一颗上百年的古荔枝树结出来的。

而且每年所结的荔枝数量十分稀少,只有仅仅60颗,所以每一颗荔枝都价值昂贵,历史上有一颗荔枝拍卖到了50多万元。而且当年杨贵妃吃的就是这种荔枝!

在前世华夏历史中,清朝的文献中有过这样的文字描写,“大于常荔,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可见这增城挂绿的确是不同于寻常的荔枝,静置三日,色味不变!

此外,由于这挂绿荔枝极为特别,所以封建时期的权贵都会争先收购采买。

清王朝时期,挂绿荔枝的欢迎程度仍旧只增不减,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很多假冒的挂绿。

然而这种欺上瞒下的伪造手段却让挂绿荔枝“灾祸临头”!

在古代权势是占据着社会最大的话语权的,可是却有逐利的奸人将赝品当作正品售卖给这些贵族,甚至是皇家。

但是这些权贵怎么会没见过真正的挂绿荔枝,所以这样的骗局很快就会被拆穿。

可社会上层阶级仍旧想要这种珍贵的荔枝,于是就不断派人前去搜刮采买。

所以在古代,挂绿荔枝已是风光无限了,这些荔枝要么是落入贵族之手,要么就是被当作贡品献于帝王。

可也是由于古人对这种荔枝的过度追捧,也为它们招致了祸端。

当年挂绿荔枝是作为贡品荔枝,但正也因为成为了供品,所以最终就落得只剩下了一棵独苗的下场。

因为当时的老百姓曾种植了很多挂绿荔枝,但是因为结果率非常低,无法满足贡品的要求,数量上少之又少,所以当地的百姓不堪压迫,渐渐心生不满,最后干脆就将挂绿荔枝的母树全都砍光了。于是这些权贵才真正放下对挂绿荔枝的执念。

因而在清朝末年,这种荔枝树已经几乎不见踪迹了。

但好在还有一棵挂绿枝生长在广州增城,它是被一位好心的园丁给救下的。所以在林风的前世就唯有西园寺的那一颗母树幸存了下来!

从此世间挂绿,仅剩一株。

因为稀缺,所以挂绿荔枝才会让人念念不忘。时至今日,它们仍旧在市面上一颗难求。

据统计,存活于世的挂绿荔枝大约10株,都是西园寺那株母树的后代。由于西园寺的那株荔枝树存活了400多年,所以在科学家见到它没多久后,它就显示出了衰败枯萎的迹象。

为了将仅存的挂绿荔枝救回来,学者们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在老树彻底枯死之前,繁殖出了一颗新生的挂绿荔枝。

虽然这种树以科学手段被培植了出来,可是依旧难以大面积栽植,因此挂绿荔枝还是稀缺物。

此外,挂绿荔枝是无法量产的,这就注定了它们的价格不菲。而现在,这种荔枝的果树似乎结果越来越少了,所以才会卖出天价。

同时这颗荔枝树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这不单单是荔枝,反而更像是一种纪念品,象征着华夏的荔枝文化和历史背景,可以说是一颗”活化石“。

如今,正宗的挂绿荔枝已经非常少见了,所以人们不可能在市面上买到,也不会论斤出售,这些挂绿荔枝会有专门的拍卖会,曾经有一颗挂绿荔枝便以55万的价格成交,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但要知道,这种荔枝原本是只有皇帝才能够享用的,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而在经济学中讲述到,一旦一件物品的供小于求,那么这件物品就会增值,何况挂绿更是稀少。这就是为什么一颗挂绿荔枝会以55万的高价售出的原因了!

虽然大家可能从性价比上觉得用这笔巨额的钱来购买一颗荔枝感觉有些不值,但这可是曾经名动天下的挂绿啊,这样想想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了。

挂绿荔枝,曾经是杨贵妃的心爱之物。而这贵妃可是有着宠冠六宫的无上君恩,说它珍贵,倒也合适。

一颗挂绿,售出天价

然而江山更替了不知道多少次,人们对挂绿荔枝的追捧还是一如既往,所以这棵母树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那一方天地之中,见证着世事的变迁。

正是想到这些,林风怎么可能把自己手上这批荔枝给贱卖了呢?

毕竟此时的整个河北道可能就只有自己的手里有荔枝售卖了。而且自己的荔枝可是自己加了“初级灵水”才长出来的。

它的味道和其他的荔枝相比,自己的荔枝更是比其他的荔枝好太多了。所以他卖的价格肯定是不低的。在其他的地方肯定是不好卖的。所以他才会去桃源县里最繁华的区域叫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