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静

总觉得桂花“仙友”是缓缓来到人间的,未见真身,先闻其香。

起初,只有几缕若有似无的香,潜藏在初秋微凉的空气中,不易察觉。直到有人忽而惊喜地叫道:“啊呀,我好像闻见桂花香了!”周围的人便跟着一顿猛嗅,但待要去路旁寻觅桂花的身影时,多半都要失望而归。

直到农历八月,中秋节将近,随着米粒般细小的花朵挤满枝头,那香便再也掩饰不住了。

此时,散步闲逛,就成了秋天最幸福的事,仿佛连空气都是甜蜜醉人的。笠翁先生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确是如此。从来,一种植物香不香,甚至香臭之间,在不同的鼻子底下,都是有争议的。

恰如有人说“海棠有色而无香”,笠翁先生却辩称,海棠之香,在于“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

假使此花无香,又怎么会有蜂蝶造访呢?而香得肆无忌惮的栀子花,有人喜之,却有人认为其气味熏人,近乎臭。

桂花之香,却不同了。“清可荡涤,浓可致远”,男女老少,莫不喜欢。说它是国民之香,也不为过。

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以桂为市花的城市也特别多。但在杭城的秋里浸染得久了,总觉得这里的桂香是独一份的。

这大概也因了那个美丽浪漫的传说吧——在杭州灵隐寺周边,有一小山名“月桂峰”的,传说即是月中桂子掉落的地方。那日正值八月十五,夜空中月色皎洁,寺中有一僧人正在厨房煮粥,忽听得窗外有“啪啪哒哒”声,似大雨如注。

僧人出去探看,但见一颗颗如豆大的珠子,且有白、黄、黑各色的,从天上掉下来。他不知此为何物,便以口尝之,味道却有些苦涩。

第二日,僧人将之递于师傅,师傅笑说:天上有一桂树,有个莽汉叫吴刚的,被玉帝罚去日夜砍伐此树。

大概昨晚他力气用得颇大了些,不小心把树上桂子震落了吧。僧人且惊且喜,说:莫不如将它种在寺里,让大家都闻闻这天上的桂花香。

从此,杭城内外,便种满了桂花,又因为花朵颜色深浅不一,命名为丹桂、金桂和银桂。

记得从山西游玩回来的翌日清晨,出门见之前还杳无花信的桂花,竟似乎一夜之间全开放了,连日来长途旅行的疲惫也瞬间一扫而尽。又叫了同伴下楼来,一起在小区花园里收集各色的桂花。

丹桂之色橙黄鲜明,花朵四出,很是精致。金桂的花量最大,香气也最为浓郁。银桂比较少见,在小区门口寻见一棵,花朵已细细碎碎落了一地。

将掉落的桂花托于掌心,有种“空无一物”的轻盈,不敢相信这扑鼻的花香,竟是这小小的身体里散发出来的。

正如女词人李清照所赞:“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大概许多的花开,亦如牡丹、桃花,总是以明艳的色彩攫住人们的目光,所以适合在白日欣赏,不然就像“锦衣夜行”,多少辜负了那般姿色。

而桂花,唯独在月夜独自一人漫步时,才最能领略其妙处。此时,也许才能体会王维诗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意境。月华如练,暗香浮动。

好像,一切都在慢慢收敛。白日的喧嚣,不安的情绪,都被阵阵幽香所安抚,降落、沉寂下来。

日常总是占主导的视觉被夜色遮掩,其他感官反倒变得敏锐起来。似乎真能听见桂花掉落的细微声响,如同听见一片秋日的黄叶,因为日渐干燥,而在风中发出的簌簌声响。

思绪被花香牵引着,记忆里许多个静谧的秋夜便重叠在一起,影影绰绰间,画面倒不真切了。似乎只有一种情愫,在心中悄然滋长。

桂花香正如有些爱,没有惊心动魄,却缓缓抵达心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