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未来的文物贩子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说的是传染科的这些医生护士们。

这不,今天陈夏又请假了,换了一个科主任,绝对要烦燥得头发都拨光了,也会被同事集体鄙视和投诉。

但传染科上至主任,下至护士都已经被收买了,谁也不会为难陈夏。

陈夏不得不在家盯着,因为这涉及到一桩几个亿的生意。

人心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应老头再老实,如果主家不在任他一个人挑选,这不是考验他定力嘛。

早上等陈秋陈冬上学去后,陈夏就恭迎着应元岳的到来。

两人经过一天的鉴别,应元岳反复数次检查后,又找出了“传家宝”级别的古董23件。

最可惜那些字画,基本已经被腐烂和虫蛀得厉害,将来除非找到文物专家,否则很难恢复。

仅存几幅品相完好的,经过应元岳仔细鉴别后,也初步认定是赝品。

自古以来,字画作假的实在太多了,这也给陈夏留下了一个心理阴影。

另外应元岳指出总共有55件古董,收藏着将来有机会可以脱手,至于其他一般性文物则不计其数。

这次“收垃圾”实在太巧妙了,

一举奠定了陈夏将来成为一名“著名文物贩子”的基础,当然这是一句后话。

要变现也起码要20年以后的事情了,眼前陈夏要发财,还是得靠卖药、卖大米,做一个快乐的投机倒把分子。

等一切古董鉴赏完毕,陈夏特意请应元岳在正厅里喝茶,旧社会过来的人,对这套虚礼特别看中。

应元岳端着茶杯,慢慢围着客厅的桌椅转了一圈,暗自点头。这举动让陈夏证实了一个猜测,李昌明家的家具果然暗藏玄机。

“陈小哥,你可知道我们现在坐着的这套桌椅是什么材料做的?”

“我只知道是红木,但具体是哪种红木不敢确定,请应师傅指教。”

“这些可都是紫檀木,最好的红木,当年都是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才能用得到的好木头啊。”

陈夏一听,得,又是一笔横财。

这紫檀木他也是听说过,后来那位“唐僧”的老婆特别喜欢这种家具,有“紫檀木女王”之称,据说这木头那是相当贵。

陈夏来了兴趣,便拉着应老头去卧室和书房都看了一下,然后他知道了最终的大奖迷底。

全都是紫檀木的,但从款式上看,属于不同风格,有清式的有明式的,客厅和房间里的应该不是整一套的。

想必梅园的主人当初买这些家具时是用了心的,也是花了大价格的。

李昌明尽管知道这些都是红木,但他对红木未来价值没有一个良好的预判,结果全便宜了陈夏。

应元岳还开玩笑说,这些家具也可以算是传家宝,以后再想要凑成这么多紫檀木家具来那是相当不容易了。

一个是有经验的木匠老师傅差不多都死了,第二是紫檀木大料已经很难搞到了。

应元岳临走前,陈夏再次给了他200元报酬。

这次他没有回绝,只是保证以后陈夏再有老物件可鉴赏还可以找他,并且郑重保证这两天梅园内见到的东西他一句也不会往外说。

应老头走后,陈夏一想到首都、沪市这种大城市里,古董古玩更多更珍贵,可他却没办法跑去收购,这感觉一下子错过多少个亿。

这真是文物贩子们的一个黄金时代啊。

成名要趁早,发财也要趁早啊。

此后几天,陈夏终于老老实实上班了,像前世一样,他又成为了科室里的一条“咸鱼”,他没有文凭、没有处方权。

理论上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拿着28元的低工资,临床这块可以干的工作真不多。

但普工也有一个好处,在没有得到结业证书之前,不用值夜班,不用单独上门诊。

其实上班对他来说就是“上学”,没有具体临床任务,只要他的带教老师任元非没意见,他也不会妨碍到谁的利益。

没有利益冲突,又加上他为人豪爽,经常请吃东西,科室里的同事们都乐得做好人,也就对他时不时请假抱有最大的宽容。

都快要取代顾琳成为传染科的“科宠”了。

流感疫情肆虐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前彻底结束了。

陈夏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通过贩卖“神药”,总共赚取了一万元现金,外加5000多斤大米。

大米为了换取“垃圾老物件”时,几乎都送给了各个机关的食堂。

现金则是实实在在多了出来,加上之前买房后剩余的钱已经有2万多元了,这金额,相当牛叉了。

陈夏怀疑像他这样的隐形富翁现绝对有不少。

比如深市特区刚刚成立,1981年就会有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开售,一平米高达1000元,尽管业主大多是港灿和华侨,但同样有一部分大陆人购买。

一套房子5万左右,就算陈夏这样有金手指的人都赚不到这么多钱,那些购买者是怎么赚到的?

所以说,报纸上那个东广省养猪专业户,第一个万元户只是明面上的万元户。

真正的有钱人,都是隐藏在水平面之下的巨鳄,是不会被外人所知道的,而且可以肯定,这些钱的来路都是不明的,都是经不起查的。

陈夏并不为自己有2万多元钱而感到沾沾自喜,他反而有点发愁。

从1981年开始,物价马上就要开启飞涨模式,一直到最高潮的1988年物价闯关为止。

存钱是个愚蠢的做法,得想个投资办法。

现在办厂不是一个好时代,还得再等几年。

1980年对于个体户已经放松了,但那也仅限于修车补鞋这样的小打小闹。

真要办厂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挂靠在集体名下,这就涉及到一个未来产权不明确的大麻烦。

厂子后来倒闭也就算了,万一做大做强了,这厂子算谁的?好多不可描述的悲剧就会发生。

所以八十年代初,陈夏只想继续做一个快乐的投机倒把分子。

慢慢赚钱,想个稳健的投资途径,然后猥琐发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