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一脸懵逼,这些刀啊枪啊剑啊的,他自然认的出来,就是他之前让人送进宫里来的,只不过现在怎么被人扔出来了?
朱高煦脸色一变,他不傻,他现在作为监国,就算是自家的大哥太子朱高炽,都要矮他一头,敢把他的东西扔出来的自然只有一个人。
只是现在他还不知道乾清宫里面的情况,他搞不清楚的是,这是自家老爷子亲自回宫了,还只是传来的口谕。
但是看着情况,显然不管是回宫,还是口谕,他都讨不了好处,想到这儿,朱高煦脸上露出几分焦急来,有些想要进去看看情况,只不过里面的人就好像是故意的,他刚一动脚步,几把刀剑就会砸到他面前。
这些刀剑虽然都不是特别重,但是毕竟是刀剑,即使有刀鞘剑鞘保护,扔出来时,也是难免会露出一些锋利的部位,这就导致朱高煦每次上前几步,就会立即被逼回来。
朱高煦又急又燥,一张脸憋的通红,一转头就发现自家大哥和老三正躲在一旁,掩着嘴,看着他的不时的笑的身体抽动。
朱高煦:“………”
他心里倒是有心把看热闹的两人骂上几句,不过现在显然乾清宫里面的情况更让他关心,所以也顾不得骂人,使劲儿瞪了两人一眼,然后一脸询问的指了指乾清宫里面。
只不过朱高炽个朱高燧收到朱高煦的眼神后,两人却好像早就商量好了似的,直接就把脑袋转到了一边,来了个视而不见,然后肩膀却耸动的更加厉害了。
朱高煦有些忍无可忍,刚想开口叫两人一声,这时屋里的刀剑也好像是扔完了,就见侯显不急不缓的走了出来,看了一眼一旁的太子朱高炽以及赵王朱高燧,随即视线又落在手里拿着一把剑,头发散乱,一脸狼狈的朱高煦身上。
侯显嘴角不由自主的微微上扬了一下,随即又在所有人没有注意到之前,立即压了下去,咳嗽了一声道:“咳咳,陛下口谕,宣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觐见。”
“儿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领旨!”
朱高煦脸色微微一变,听到口谕,这时候他自然是立即反应了过来,这是自家老爷子亲自回来了。
想到这些天自己做的事情,朱高煦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难看,不过毕竟是皇帝的口谕,朱高煦自然也不敢不听。
三人领命,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依次向乾清宫里面走去,不过轮到朱高煦的时候,侯显却是突然伸手拦了一下,然后指了指朱高煦手上还拿着的宝剑,道:“汉王殿下,未得陛下允许,殿下不得私带兵刃觐见!”
朱高煦一愣神,听到侯显的提示,这时白反应过来,自己刚刚来的时候,因为发现偏殿所有人都消失了,以为出了什么变故,所以才拿了一把宝剑,用来防身。
只是刚刚一系列的事情,让他都差点忘了自己手上还拿着剑,反应过来后朱高煦脸上表情也是一变,想也不想立即就把手上的剑扔了出去。
同时背后也忍不住吓出了一身冷汗,刚刚要不是侯显提醒,他这要是拿着剑直接就进去了,怕是到时候老爷子不想多想都不行了吧?
想到这,他立即向侯显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只不过侯显见状也只是淡淡一笑,点了下头,对于他的感激目光,表现的极为平淡,反而淡淡的催促了一声道:“三位殿下,快点进去吧,陛下已经等了许久了!”
说着话,侯显在前面伸手虚引了一下。
此时乾清宫政房内,之前朱高煦摆放的兵刃早就被清理一空,朱棣脸色漠然的坐在御座之后,查看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奏章。
这些奏章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之前以及昨天,朱高煦处理得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前些天,朱高炽代替朱高煦处理的一部分。
看着这些奏章,朱棣的心思也是更加复杂。
差距太大了!
太子处理的政务和汉王处理的政务,几乎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
特别是在现在这么一个时间段上,兵部,户部,工部这边需要准备各种北伐的事情。
户部又要忙着秋收的事情,还有秋税,所以各种奏章上的事情,再加上礼部,吏部,还有刑部,各种事情不可谓不繁杂。
但是太子朱高炽不管是以前监国的时候,还是现在这个代替汉王朱高煦处理的政务,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进退自如。
哪怕是朱棣故意想要从这里面找一些问题出来,借此展示一下老父亲的威严,也是找不到半分机会。
但是……汉王朱高煦呢?
朱棣一把将手里的奏章扔到了一旁,心里的怒火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他此时心里只有两个字:“废物!”
在政房里舞刀弄剑,吓唬朝臣的事情,他可以忍,毕竟作为皇帝,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和臣子争斗的职业,想要竖立皇帝的威严,除了能力,同时也要有其他能让朝臣惧怕的地方,如此一来,这个皇帝想要干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不会有太多的人跳出来阻止。
就像是他自己,依靠靖难的威望,永乐大典他想修就修,迁都的事情,他想干就干,还有北伐,虽然有夏原吉这些人阻止,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的阻止的了?
这就是威望,虽然朱高煦的手段顶多只能算是个威吓,但是只要结果是好的,手段什么的,也不是特别重要就是了。
然而自己这个二儿子倒好,威吓是威吓了,但是屁事情都没干出来不说,反而处理的政务也是一团糟。
瓦剌马哈木扣押了他派去问罪的使者,鞑靼阿鲁台部又开始蠢蠢欲动,部队数次向南迁移。
朱高煦就一味催促各部北伐筹备,朱棣也就忍了,毕竟北伐的事情已经箭在弦上,收拾一个马哈木是收拾,加上一个阿鲁台也是收拾,以大明的战力,自然是不虚的。
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倭患,被朱高煦直接无视也算了,毕竟倭患虽然严重,但是相对来说,也就是这些倭寇从海上来的突然,袭击的地方太过随机,但是各地也是有备倭军,只要发现的及时,倭寇也造不成什么风浪。
户部要钱粮,朱高煦同样一拖再拖,朱棣也不计较,毕竟这里面本就是自家大孙子的算计。
但是………
朱棣看着眼前,河南,山东传来的旱灾,导致今年秋收严重减产,以及部分地区甚至是颗粒无收的奏章,依旧被自家这个二儿子压了下去时,朱棣心中压抑到极致的怒火,终于是忍不住了。
别的东西他可以忍,因为朱高煦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属于第一次监国,而且这里面很多事情也都是有些故意的成分在里面。
朱高煦感到为难,也算是情有可原。
但是秋收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的这种事情,自家这个二儿子,他都有些想不明白,这个二儿子是怎么敢就这么直接压下去的?
老朱家是怎么来的?自家这个二儿子心里是一点数都没有吗?
虽然以现在大明的情况,就算是一些地方出了问题,也能很快镇压下去。
但是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他朱棣,或者说他朱老四一家,还有脸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上吗?
造自己侄子的反,他可以说是被逼无奈,就像是唐太宗李世民,弑兄囚父,一样能被称之为天可汗,打造贞观之治的盛世。
所以他不怕自己头上背着反贼的名头,因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己只要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出一番成就,即使有人依旧骂他是个反贼,那他也是一个成功的反贼。
但是如果他坐在这个皇位上,却被百姓造了自己的反?那他一心想要打造的永乐盛世,百姓都饿到造反了,还能叫做盛世吗?
等到百年之后,他到了地下,见了自家老爹,自家大哥,还有自家大侄子,他还有脸抬的起头吗?
再想到昨日他让人查来纪纲和朱高煦暗中来往密切的消息。
朱棣脸上表情已经阴沉的快要滴下水来。
而也就恰在此时,侯显带着朱高炽,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三人走了进来。
“儿臣朱高……”
“嘭……”三人刚要行礼,只不过话只说了一半,下一刻,只见一本奏章径直就想三人飞了过来。
不过奏章毕竟是奏章,不是什么重物,虽然袭击有些突然,但是三人反应也是极快,几乎一个统一的下蹲,齐齐就躲了过去。
这完全就是下意识的反应,等三人反应过来这是皇帝扔来的东西的时候,已经是晚了。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就算是要杀你,你都不能躲,更何况是扔东西砸你。
也就是三人都是朱棣的儿子,否则换个人来,就是这么一躲,说不定就是一顶大逆不道的帽子,就能直接扣下来了。
不过三人虽然不至于直接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但是这时一抬头,却也是齐齐对上了朱棣那已经完全压抑不住怒火的眼睛。
“完了!”
三人心中几乎是瞬间就冒出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