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221章 父子反目(上)

朱棣刚刚扔完之后,其实也有些后悔,三人毕竟都是他的亲儿子,他也只有这么三个活着的儿子。

而这奏章虽然不是什么重物,材料也只是纸张,但是外壳内部却也是包着竹木,这本来是方便人阅读,以及书写的,但是硬也是真的硬。

若是不注意,要是被这砸的巧了,说是头破血流绝对是不为过的,朱棣也是刚刚在气头上,下意识的见到朱高煦就向三个儿子砸了过去。

但是砸完之后,他就开始后怕,这万一把哪个儿子砸到了,特别是砸中脸面,留下伤疤什么的,这个儿子怕是这辈子都不能出来见人了。

所以见到三个儿子躲了过去,朱棣心里其实还是松了口气的,但是刚松完气,他又更气了起来。

好家伙,自家这几个儿子翅膀是硬了吧?

自己要打他们,他们居然敢躲?

这眼里还有他这个老父亲吗?

朱棣脸色更黑,一只手气的直哆嗦的指着三人,直接就是气的笑了起来,怒道:“很好,你们会躲是吧?”

他呕吼一声,朱高炽,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三人脸色齐齐一变,慌不择乱的立马就跪了下去,毫不犹豫的就道:“父皇息怒,儿臣不敢!”

“不敢?”朱棣见三人跪了下去,脸上的怒火却没有半分减少,就道:“来,你们说说,你们给咱说说你们是有什么不敢的?”

朱棣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章,这是马哈木扣押他派去问罪的使者的奏章,朱棣直接就把这奏章砸在朱高炽前面,脸上露出几分嘲讽,语气不阴不阳道:“太子,太子爷,你给我说说,这马哈木扣押了我大明的使者,你说说,这北伐,该伐还是不该伐?”

朱棣虽然在气头上,但是问的问题显然也是故意有所针对。

毕竟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除了户部的夏原吉,最反对北伐的就是朱高炽这个太子爷了。

但是朱棣却故意不提其他的,只拿马哈木扣押了他派去问罪的使者说事,显然就是故意在为难朱高炽。

毕竟北伐已成定局,马哈木扣押大明使者,本就是已经知道大明要北伐的消息,才撕破了脸皮。

这个时候,再讨论是否北伐的事情,根本已经没了意义,而朱高炽无论是回答该或是不该,可以说都是不对。

说该的话,那就是和他原本的意愿相驳,而不该的话,那马哈木扣押大明使者,大明的颜面又该往那里放?

这么一来,朱高炽自然一时间也直接就被架住了。

而朱高炽往日里就经常被朱棣吓唬,一吓唬脑子就短路,现在更是一时间完全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张了张嘴,朱高炽吞吞吐吐半天,也没说出半个字。

而朱棣显然也没有听朱高炽说什么的意思,他只是想把这个唯一对自己能抗衡几下的大儿子,先控制起来罢了,免得接下来阻拦自己收拾其他儿子。

所以见朱高炽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他直接就又把目光看向赵王朱高燧。

对于这个小儿子,朱棣目光更加复杂,相对来说,无论是和朱高炽比较,还是和朱高煦比较,这个小儿子,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德行上,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老二朱高煦虽然处理政务不行但是,打仗确实一把好手,哪怕是朱棣自己都不得不承认,靖难之所以能成功,这个二儿子,绝对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老大朱高炽更是不用说了,或许打仗方面不如老二朱高煦,但是作用却是更大,无论时靖难时,在朝廷军队攻击下守住北平,还是后来的稳定后方,就算是他登基之后,他能数次北伐,这里面都无不是有着这个大儿子监国的功劳。

甚至他心里都不得不承认,相比而言,这个大儿子比他都要更适合坐在这个皇位上。

但是三个儿子里面,老三朱高燧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了,但是这个儿子偏偏同样也不是一个安稳的主,纪纲和老二暗中勾结,他得到的消息,虽然没有这个老三的参与,但是这里面却也有老三的影子,同时他昨晚调查来的消息,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个小儿子给送过来的。

一边帮着老二对付老大,一边又在暗地里背刺老二,计划看似很完美,但是这个老三自己的能力显然又有些不够,导致的结果就是漏洞百出,被他洞若观火。

心中的思绪只在瞬间,朱棣目光只是在朱高燧身上微微停留,就将福建广东倭患的奏章砸到了朱高燧面前,继续怒斥道:“还有你,赵王爷,你消停啊,看看这个,你看看,大明南方都被倭寇糟蹋成什么样子了?你还整日里待在赵王府里,你这个赵王爷当的比朕这个皇帝都舒服啊!”

朱高燧:“………”

他张了张嘴,感觉自己有些冤,他这些天之所以待在府里不出来,无非就是担心遭到自家二哥针对罢了。

毕竟之前监国落在老二头上的时候,他和朱高煦闹得可不怎么愉快。

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倭患的事情,怎么就和他待在府里不外出有关系了?

只不过朱棣在他心里积威深重,若是平日里朱棣不威不怒还好,但是朱棣一怒,朱高燧就算是有天大的委屈,这个时候也是不敢叫屈的。

而显然,朱棣对于如何吓唬三个儿子绝对已经算是手拿把掐了,两份奏章,三言两语,就已经把老大和老三弄的说不出半句话来,他这才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朱高煦。

刹那间,刚刚因为在老大老三身上发泄出来的一部分怒火,瞬间再次充斥心间。

他想要不想,拿起御案上厚厚的一沓奏章就直接砸就向朱高煦再次砸了过去,虽然怒火中烧,但是显然他也保留了部分理智,这些奏章只是砸在了朱高煦的身上,而没有落在头上。

不过即使如此,在朱高煦不敢躲闪的情况下,被这么多奏章直接砸在身上,朱高煦还是被砸的一阵龇牙咧嘴。

一本奏章轻巧,但是一沓可就不一样了,正所谓积少成多,就算是棉花,积攒的多了都能砸死人,更何况是一沓奏章。

所以痛也真的痛,不过相较于身上的疼痛,朱高煦心中则更为恐惧,知子莫若父,同样反过来,知父也是莫若子,朱棣了解他这个儿子,他又何尝不了解朱棣这个爹。

那厚厚的一沓奏章砸在他身上,他就知道今天朱棣针对的就是他,想到这些天自己干的事情,朱高煦额头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朱棣这次却并没有直接责骂他,而是声音极为淡漠的开口直接问道:“为什么《永乐大典》停了?”

《永乐大典》的修著是一项长期工作,虽然在永乐五年的时候已经定稿,但是这期间却也不乏修善,故此后续的工作,其实一直没停。

这是朱棣为了彰显自己文治的一项重要政治举措,但是在朱高煦监国期间,在户部要钱的时候,朱高煦却将此事给停了。

当然《永乐大典》停了也就停了,朱棣其实也并不是十分在意,毕竟只是《永乐大典》的后续修善事情,停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他之所以先提此事,不过就是为接下来的问责做个铺垫。

所以话音刚落,朱棣接着又是将一沓奏章扔到朱高煦的身上,继续问道:“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秋粮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百姓饿殍遍野。”

朱棣居高临下,一手叉腰,一手扶着御案,对朱高煦怒目而视,突然爆发道:“你看看,睁开你的狗眼,你好好看看,看看你在做什么?朕让你监国,你就是这么给朕监的国?”

“阿鲁台部落南移,你不管,你只让各部加快北伐筹措,福建广东浙海倭患你也不管,河南,山东旱灾你又不管,朕问你,这不管,那不管,你给朕监的什么国?”

朱高煦被骂的脑袋都抬不起来,眼皮更是一跳一跳的。

心里的委屈更是犹如洪水一般袭来,他虽然也知道这些日子他做的事情有些过了,但是也只是做的那些事情上。

但是政务上,他发誓绝对也是矜矜业业的在处理,每天鸡还没叫就起来处理政务,狗都睡了,他才睡,也只有老大进宫之后,他才松懈了一些,但即使是这,那也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但是突然被朱棣这么一说,别说是功劳和苦劳了,他反而是成了有错的了?

要说别的也就算了,但说这个,朱高煦心中自然不服,他和朱高炽朱高燧不同,朱高炽善于忍让,朱高燧则是纯粹的胆怯。

而朱高煦虽然同样害怕朱棣,但是他也不缺反驳的勇气,所以被朱棣一顿呵骂之后,朱高煦陡然就抬起了头,直视着朱棣就反驳道:“爹,我做的有什么错?马哈木来了也好,阿鲁台来了也罢,我们打就是了,还有那倭患,那倭患算得了什么,多则数十人,少则七八人的匪徒,各地都有备倭军,解决起来有什么困难的?”

“至于山东旱灾,河南旱灾,我也想处理啊,但是户部没钱,我能怎么办?”

朱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