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256章 一个好消息???

一百万石水泥已经不算少了,换算下来也差不多有十来万吨。

朱瞻基默默计算了一下感觉如果修建城池的话这十来万吨水泥已经差不多足够,不过水泥这种东西对于大明来说,自然也是多多益善,于是点点头道:“水泥可以继续准备,另外的话,水泥作坊也可以向大明其他的地方铺设,等到北伐结束,一部分也可以向民间销售。”

“对了,殿下。”这时长孙义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道:“殿下您让我们准备的另一样东西,我们也准备好了,这次属下有带来几件样品。”

“哦?”朱瞻基愣了一下,然后就见长孙义看向一旁长孙尚文,后者会意,然后取下一个一直挂在身上的包袱,然后递给了长孙义。

长孙义恭敬的将包袱放在朱瞻基身前,然后将其打开。

里面的东西看上去很普通,不是什么稀世珍宝,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稀罕东西。

准确的来说应该就是一件毛绒绒的衣服,以及一双毛线手套,对于后世之人来说这些东西自然算不得什么稀罕东西了。

然而朱瞻基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眼睛直接就亮了起来。

衣服和手套不是什么苹果小说网了,而手套,准确的来说其实历史同样很古老,公元前六世纪,《荷马史诗》中就有手套的记载,华夏历史上战国时期也有手套的记录,只不过这东西的用武之地却并不多,主要是材料以及工艺成本等等的限制。

而朱瞻基让商会这边准备的手套则全部都是以羊毛编制,之前应天府那边的胡椒以低价卖给那些加入商会的商人后,朱瞻基就让人前往北方收购羊毛。

从应天府到草原上,一来一回,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但是从顺天府到草原上的时间缩短的却不是一天两天。

应天府那边羊毛还没见到影,顺天府这边却已经存放了大量的羊毛,之后一合计朱瞻基便也没让人再把羊毛往顺天府运送,而是直接就留在了顺天府。

同时,关于羊毛的处理方法,朱瞻基也让人送了过来,而眼前的手套和毛衣,便是长孙义这边制作出来的样品。

朱瞻基没说话,先是拿起毛衣和手套放在鼻子前嗅了嗅,羊毛的膻味并没有出现,而无论是手套还是衣服,拿在手里不仅十分柔软,暖和度也很好。

朱瞻基将手套戴在手上,眼前的手套略微有所不同,右手手套的食指和大拇指是可以透出来的,而左手的确实直接全部包裹。

看到这朱瞻基就点点头,心中十分满意,问道:“目前的话已经制作成功的手套和衣服有多少?”

“回殿下!”长孙义显然早有准备,闻言立即就道:“按照殿下之前交代的办法,属下在顺天府建造了几座羊毛加工作坊,将羊毛处理好后,先是制作成羊毛线,然后再将纺织之法传出,外雇百姓,效果极好,目前的话已经制作出来的衣服已经有一万余件,而手套用料更少,已经有差不多四万余双。”

一万多件毛衣和四万双手套,这数字听起来挺多,不过朱瞻基却觉得还有些不够用。

让长孙义制作毛衣手套这些,朱瞻基自然不是为了赚钱什么的,而是想要将这些东西装备到军中。

毛衣这种东西就不用说了,保暖效果绝对是杠杠的,哪怕是棉衣这些,相比起毛衣在保暖的效果上,也是要差上不少的。

对于刚刚从南方开拔到北方的大军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能配备上一件毛衣,无疑会让所有人都能在北方这个冬天里快速适应下来。

而手套的作用则更大了,别看这玩意儿不算厚,也就薄薄的一层,但是在北方,冬天里戴手套和不戴手套,那区别也是相当的大的。

别的姑且不说,就是那些巡逻的士兵而言,时刻手上都需要紧握住手上的武器,不仅需要克服武器的冰冷,还需要经受风雪的摧残,就现在这短短的几天,从南方来的三大营也好,还是朱瞻基的亲卫军,都有不少的非战斗减员。

这些人轻则也就是一些皮肤上的冻疮,重则直接就是皮肤溃烂,而这两者无论是哪一样,对于战斗力的影响都是极大的,毕竟手上如果出了问题,连武器都拿不稳了,又如何能够在战场上杀敌?

所以这些天其实不仅朱瞻基在考虑这个问题,朱棣其实对这种事情更是发愁。

普通的巡逻其实也还好,毕竟好歹还有可以轮换的,聪明的人甚至还会偷懒什么的。

但是马上就要开战了,最受考验的其实还是两方的探子,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哪怕是再怎么不把马哈木放在眼里,但是对于情报方面,大明却是从未有过丝毫松懈。

这些日子派出去的夜不收,锦衣卫几乎就从来没有丝毫的停止过。

只不过北方的天气,特别是如今这寒冷的冬季,夜不收不仅要和瓦剌这边的探子战斗,同样一但入夜,夜不收基本上都是需要在野外度过,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明这边派出去的夜不收,一百个里面,可能能回来的只有不到十人。

除了一部分在刺探消息的时候,死于战斗之中,另一部分干脆就是夜晚在野外度过,一觉睡过去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夜不收的伤亡比例,可以说不可谓不大,甚至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兵种,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打仗这种事情总不可能闭着眼睛,堵着耳朵打吧?

不过有了毛衣和手套,虽然不可能彻底杜绝冬天的寒冷,但是多少的帮助肯定是有的,特别是在战斗时,如果有一双手套能够阻隔温度的流逝,对于战斗力的提升肯定也是极为显著的。

“可惜就是数量少了些,否则的话,或许如果能够装备全军,气温适合的情况下,就算是冬季也未必不能出征!”

朱瞻基心中思索了一下,然后对长孙义道:“你先安排人将目前已经制作出来的毛衣以及手套全部押运到我的亲卫军军营。”

朱瞻基说着话,然后又让人拿来一份手令,然后写好内容交给了长孙义补充道:“你到时候拿着这份手令,交给我的亲卫军统领朱勇,他自然会安排你如何行事。”

说完朱瞻基又拿起长孙义送来的毛衣手套样品,然后道:“这两样东西,我先拿去给我爷爷看一看,你们这边回去了之后,也让人继续加大生产力度,不要怕成本太高什么的,毛衣和手套你们能生产多少,就给我生产多少。”

朱瞻基下了死命令,长孙义立即恭敬的应了下来。

手套和毛衣对于南方的用处不大,但是对北方而言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朱瞻基不怕长孙义这边生产的太多,毕竟北方的冬天谁体验过谁知道。

特别是顺天府这块儿,从头一年十月左右,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差不多长达三五个月的冬季,对于连下雪都是稀罕事儿的南方来说,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所以将来就算是制造再多的手套和毛衣,也绝对不会出现浪费什么的情况。

对于现在的朱瞻基来说,毛衣和手套更是越多越好,只要有足够御寒的衣服,朱瞻基也不用非得等到明年的三月份后再展开对瓦剌的讨伐战,完全可以在气温差不多的时候提前开战,到时候大明有御寒的衣物,手上有手套,战斗时不会冻僵手指,而瓦剌却没有。

彼消我长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直接打马哈木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这种事情的前提条件就是,大明这边提前有准备好的足够御寒的毛衣和手套这些,否则没有保暖的东西,大冬天的主动出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和找死差不多,毕竟这个时代的军队,又不是后世那种军纪严明的军队,一但大冬天的减员太多,军队哗变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

朱瞻基将长孙义送出曾经的燕王府,然后回到院子后,拿起长孙义送来的毛衣手套就准备去找朱棣把这件事情告诉朱棣。

毕竟北伐的事情,做主还是需要朱棣这位“征北大将军”发话才成,没有“征北大将军”开口,哪怕朱瞻基的办法再好,也是没办法施行的。

不过朱瞻基对于说服自家爷爷这种事情,早就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也不为过了,更何况这种几乎就不用脑子多想,就能想明白的事情,朱瞻基也不觉得以自家爷爷的战略目光会拒绝!

不过朱瞻基这边才刚刚动身,前脚都还没来得及跨出院子,朱棣这边派来找他的人,却是直接就先一步来到了朱瞻基的这里。

朱瞻基都还没来得及开口,这位朱棣身边的太监,看到朱瞻基就直接眼前一亮,满脸喜色的迎接了上来,开口便道:“恭喜太孙殿下,贺喜太孙殿下!”

朱瞻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