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168章 钢管刻膛线!!!

第二天,朱棣起的很早,没办法,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是很难立即就改掉的。

有一点他其实也没有故意针对朱高煦,那就是撤掉太子监国之后,他确实需要每天早上很早之前就要起来浏览奏章就是了。

再加上他年纪本来也算不得年轻了,觉也少了,昨晚又是力不从心的一晚,所以醒了之后,朱棣也就没了继续睡的想法。

他不是一个习惯享乐的皇帝,对于自身的克制还是很强的。

在宫女的伺候下简单的盥洗之后,就让人通知了下去之后,安排着御驾出了皇宫,然后直奔太子府而去。

至于朱高煦,朱高煦今天起的比昨天更早了,昨天是寅时一刻起的床,今天则是寅时还没到就被侯显叫了起来,用侯显的话来说就是,汉王殿下今天的政务有些多,不更早的起床,很可能是完不成任务的。

朱高煦有心直接摆烂,只是每当这个时候,侯显嘴里就会蹦出一个皇上口谕:什么朕在看着你;老二你是我最看重的儿子;现在你成了监国,要更加勉励了之类的,不说打不打鸡血吧,反正这些话效果确实好使。

要不怎么说知子莫若父,虽然被自家老大拿捏的死死的,但是在拿捏老二和老三的事情,朱棣又是极为的游刃有余。

朱棣出宫的事情,朱高煦自然也是知道的,只不过这个时候,他显然已经没什么心思去在意朱棣出宫要干些什么了。

因为一大早,夏原吉又来了,而目的和昨天一样,依旧开口就是要钱,并且这次的准备还十分充足,不仅详细的把户部最近一段时间的花销,以及未来半年的花销列了个本子,还和他再次讨论了一波停止北伐和顺天城的可行性,总之就是一句话,要钱!

等他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夏原吉,而其他六部尚书,今天也好像像是约好了一样,提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但是偏偏每个问题都很重要,特别是礼部。

礼部作为六部名义上的老大,平日里最是清闲,但是一但出了事情,那也全都是大事,毕竟礼部主管的就是祭祀,而从古至今,祭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偏偏祭祀礼节的这种事情又是最能掰扯的,上到三皇五帝,下到秦皇汉武,每一个祭祀礼节的敲定,就单单是各种古籍的考证,便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而他作为监国却又不能不去了解,一大早上光是翻阅各种古籍,就差点没把他翻吐。

如此一来,朱高煦哪还有时间去关心朱棣出宫要去干什么?

而朱棣这边,皇帝出宫,再加上皇帝本身也没有掩饰什么的,这动静自然也不可能小了。

朱瞻基得到自家爷爷来太子府的消息的时候,其实已经起床了,虽然最近每天晚上他都和小吴很努力,但是毕竟年轻,精力充沛,而且从小到大对于身体的锻炼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直觉上,他感觉就是一晚上和小吴打上七个回合都是没有问题。

所以只要稍稍收敛,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疲惫,力不从心之类的了。

而这几天朱瞻基也确实很忙,起的也早!

此时他正在太子府另一边靠近西边的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位置十分偏僻,离主要的活动区很远不说,本身也是荒芜了不少年了,一些地方都已经杂草丛生,也是最近几日才在朱瞻基的安排下被清理了出来。

而此时这间院子却和往日里有了很大的不同,一大早,就一阵阵“铛铛铛”的敲打声响起。

可以看见院子里,十几个铁匠连带着学徒,有的正在费力的拉动风箱,有的正赤膊着结实的上身,一锤一锤有力的敲打着砧板上烧的通红的铁料。

而这些被锤锻出来的铁料,样式也不出意外的就是一根根圆形的铁管了。

前天征得自家老爹同意之后,朱瞻基就把火器实验室的地方选在了太子府的这处院子。

为此,朱瞻基还特意在这院子的另一边,开了一道出太子府的后门,将这个区域也算是彻底和太子府区分了开来。

而这些铁匠,也是昨天一早就被安排来了的,其中有几个是朱瞻基拿着自家爷爷如朕亲临的金牌特意从工部那边要过来的,有一定制造火铳的经验,算是这里的大师傅了,而另外一些则是朱瞻基从商城那边特意调过来的。

铁匠的人数不算多,大概也就十几个人,再加上一些学徒,这个简单的火器实验室,便也就算是完成了。

当然简陋是简陋了些,但是这个时代大致也就是只能这种条件了,毕竟这可不是后世,不是不能再好,而是完全没有什么必要。

毕竟又不是后世,在这个所有东西全部靠手搓的时代,最精密的仪器,除了这些工匠的双手,就是这些工匠的脑子了,至于其他的东西,朱瞻基就是想弄,大部分段时间内都是基本不可能弄出来的。

得到自家爷爷来太子府的消息的时候,这个开工不过一天不到的“实验室”,就已经把一根口径大约两公分,长度只有八十公分左右的枪管给直接手搓了出来。

说实话,拿到这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管子的时候,朱瞻基心里其实都是有些意外的。

这东西看着简单,但是就像是后世搞圆珠笔的滚珠一样,这可不是你想搓就能搓出来的,毕竟这钢管又不是什么拿来当成水管的东西,对于精度这些,都是有着极高的要求的。

不然这枪膛之中内部精度不一,轻则会导致子弹的威力减小,重则一但造成子弹卡膛,就算不炸膛,这枪也是基本等于直接废掉了。

这其实也是早期枪械制造最大的问题之一,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可以用来打造枪管的铁料,而是精度上的问题才是困扰生产最大的障碍。

就以火铳而言,这个时代的火铳可不是后世的那种火枪,更不是什么鸟铳,准确的来说火铳应该叫做火门枪,就形状而言,与其说是枪,其实说是炮要更加合适。

而火铳对于枪膛的精度要求同样也是不高的,因为这种火铳在发射的时候,也根本不是一枪只打一颗子弹,而是如同霰弹枪一样,一枪打出去,子弹是成散射状态。

这也是跟火门枪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就大明目前神机营装备的火铳而言,其准确的构造,其实就是将一门火炮缩小了好几个比例,然后去掉炮架,在火炮的屁股后面加上一个插槽,插上一根用以手握的木棍。

而开枪的时候,首先是需要操作熟悉的火铳手,先往前膛里加入适量的火药,再装填上一定的铅弹,然后用木棍捣实,等到装填完毕之后,这时一个火铳一般则需要两个人一起来操作了,其中一人扶住火铳握把处,然后负责瞄准,而另外一人,这时则用一根烧红的铁丝,插进火铳火药室预留的小孔内,以此来将填充进去的众多铅弹一次性激发出去。

而从火门枪到火绳枪的演变过程中,其实也主要就是在将发射一堆子弹的火门枪,演变为发射一颗子弹之后,然后为了缩减火门枪在开枪时,需要一个人瞄准,一个人点火的这种缺点,给火铳加装上了一个固定的点火装置,也就是常说的火绳。

将用硝酸钾浸泡过后能缓慢燃烧的绳子,固定在火铳上,然后在火铳的药室外增加一个火药盘,扣动扳机的时候,带动火绳落入火药盘内,点燃火药盘的火药,以此引爆药室。

如此一来,原本需要一人点火,一人瞄准的火门枪,也就变成了一个人就能轻松操作的火绳枪。

到了这个时候,火器的发展,其实也才算是真正的出现了后世步枪的初始形状,而火绳枪也算是成了后世步枪的鼻祖。

而由火门枪演变成火绳枪的过程,火绳这种简单的原理问题,自然是有手就行,而唯一困扰朱瞻基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把原本的炮管变成真正的枪管。

毕竟炮管不变成枪管,哪怕就算是朱瞻基把火绳枪的原理给火铳加上了,但是就以火铳本身的重量来说,意义其实也是有限的,无非就是把两个人使用的火铳变成了一个人使用。

至于其他的射程,以及杀伤力问题,火铳是什么样,加了火绳的火铳依旧会是什么样。

但是一但制造出了枪管,那么自然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多了,不说射一堆子弹和射一颗子弹这种射程上的本质区别。

就是火器的演变,无法绕开的三个主要发明:后装,定装,以及线膛这三个东西。基本上也都是需要将枪管演变到一定的程度才行。

原本朱瞻基还以为会被这个问题给困住一段时间,倒是没想到这些工匠倒是直接给他了一个惊喜,居然直接就用手给他把这根枪管给搓了出来。

看着手里这根表面光滑,管壁均匀的铁管,就算是朱瞻基这一刻心里都忍不住有些激动的。

造枪,造枪,这么一根钢管只要制造了出来,那么对于造枪来说,基本可以说是就已经完成了70%以上的工程了。

甚至某种程度上开说,现在这根管子只需要稍稍加工一下,拿来当成鸟铳什么的绝对是没有丝毫的问题。

当然朱瞻基肯定是不会满足一个简单的鸟铳的,毕竟钢管都搞出来了,这不刻个膛线?

他正这么想着的时候,也是太子府下面的人来通知他朱棣来的时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