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365章 明知山有虎,偏去明知山!!!

从蒸汽机作坊走出来,朱瞻基接下来又跟着李元去看了玻璃作坊,以及香水,香皂等几个作坊。

相比之前在皇庄里有些小家子气的小作坊,现在玻璃作坊以及香水,香皂作坊的规模无疑算是扩大了好几倍。

“殿下,现在玻璃,香水,香皂着三个作坊如果全力生产的话,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可以生产可以用作安装窗户的玻璃十万张以上,如果制作玻璃镜,或者其他玻璃工艺品,也能超过一万件以上,除此之外则是香水以及香皂这两样,现如今商会这边又新增加了几种香味得香水,每天香水作坊这边可以生产得香水大概在一万瓶左右,香皂的话可以更多,能够在十万块以上。”

李元说到这些神色稍显兴奋。

虽然玻璃这方面,因为玻璃镜毫不意外的泛滥,导致现在玻璃镜的价格方面已经有所降低,但是即使再低,这玻璃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堆豪不值钱的沙子烧制而成。

可以说只要弄出来,卖出去了,那就是纯纯的利润。

香水和香皂更不用多说了,这两样虽然一开始不如玻璃来的暴利,但是香水和香皂都属于消耗品,玻璃镜只要不摔了碰了导致镜面破碎,就可以一直用,但是香水和香皂,每次用一点就少一点。

差不多平均下来,对于一些富贵人家来说,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消耗很大一批香水和香皂,另外的话就是皇宫这边,以及遍及大明各处的寺庙这些,都可以说是消耗香水香皂的大户,基本上每个月这些东西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玻璃的话,我听说民间已经出现仿品了?”朱瞻基闻言点了下头,然后又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对一旁的李元问了一句。

这件事朱瞻基还是之前听阿贵给他说什么的。

对于民间出站玻璃仿品这件事,朱瞻基虽然不意外,毕竟有利益得地方就会有竞争。

玻璃的暴利摆在那里,再加上有玻璃和琉璃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东西,一些任想到弄出透明的玻璃,只要敢尝试,倒也不是不可能弄出来一些。

“这个……确实有一部分仿品出现。”李元点了下头,然后又道:“不过民间制作出来的玻璃相比以前的琉璃虽然更加晶莹剔透了许多,但是和商会这边的玻璃还是有极大的差距,不仅有许多杂色,一些劣质品中,还会冲杂许多气泡,因此在市面上并不对我们构成威胁,也只是一些买不到,或者买不起商玻璃的人,才会选择这些。”

听到李元这话,朱瞻基也没说什么,而是继续问道:“现在玻璃,还有香水,香皂的成本利润怎么样?”

“玻璃的话,除了部分人工成本,和运输以及售卖这部分的成本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开支成本,生产两面可以安装为窗户的玻璃,成本价才差不多达到一文钱。”

“现在玻璃镜,以及玻璃工艺品这些,因为基本上现在应天府这边的大户人家都已经购买,目前在应天府的销量已经降了下来,差不多趋于稳定,现在主要的销售基本上都是那些商会旗下的商人进货,加起来的话每月大概可以售卖出一万面左右的玻璃镜。”

李元对这些事情极为熟悉,朱瞻基一开口,他便立即回答起来,道:

“这一万面玻璃镜里面,按照大小不同,售价利润则各有区别,不过加起来的话,玻璃镜这方面每个月还是可以为商会这边带来差不多五十万两银子左右的利润。”

“不过现在用于安装窗户的玻璃这方面倒是很受欢迎,玻璃制作成的窗户,不仅会让室内更加透亮,同时比起往日里用纸糊的也更加耐用,自从应天城翻新后,原本一些房屋被改成水泥房,安装上了这些玻璃窗户后,就受到了许多人追捧。”

“一些大户人家,特别是商城那几家入股了勋贵还曾特意向属下这边询问过这事儿,现在有许多应天城的大户都向商会这边提前订购了大量用来安装窗户的玻璃,以玻璃作坊那边的产量,也是刚刚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按照一面安装窗户的玻璃五十文的售价,成本不到一文钱,几乎可以说全是利润,差不多每月都可以售卖近三百万张的数量,也有差不多十多万两白银的利润。”

“这么算的话,现在玻璃作坊这边一个月得利润大概就在六七十万两白银了,一年下来差不多六七百万两银子,对吧?”朱瞻基满意一笑,然后问道。

“虽然实际情况会有些差别,不过差别不是太大,单是玻璃作坊这边一年下来的确可以赚取差不多六七百万两银子的利润。”李元如实道。

“香水和香皂了?”朱瞻基问道。

“香水的话售价更高,利润也要更高,一瓶香水的成本大概在十文到一百文左右,但是售价却可以提高到一两到十两银子,按照每天万瓶的产量,每月就是三十万瓶,总的利润大概就在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而销售方面,以目前香水作坊每个月的产量依旧还是有些供不应求,每次生产出来的香水,甚至都不等运送到商城上架,就会被那些商会拥有进货权的商人抢购的差不多了,特别是在商会香水的名气打开后,甚至还有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我们目前还在增加制作香水的人手培训,想来下个月香水的产量还会提升一倍以上………”

“等等………”朱瞻基听到李元的话,突然开口将他打断。

李元下意识一愣,有些不明所以,不过还是极为恭敬听了下来,询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疑问?”

“不是疑问。”朱瞻基摇摇头,道:“就是香水这方面,以后商会的产量需要做一下调整。”

“殿下请吩咐!”对于眼前这位太孙殿下的命令,李元自然是不敢忽视的,立即恭敬的道。

“香水这边首先把目前的香水先大概的分成三个档次吧,每个档次的香水,都按照档次不同,去找一些大儒什么的,请他们给这些香水分别起一个名字,最好的话还可以请一些文豪什么的,专门给这些香水写一些诗词什么的,到时候就刻画在瓶身上,最为顶尖的香水,就叫限量至臻版,以后每个月只生产一千瓶,必须是身份极为特殊的人,才有资格购买,没有具体的售价,会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朱瞻基道。

“至于另外两个档次,可以再弄一个至臻同名款,每个月的产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限量,售价的话,最低也得在一瓶一百两银子以上的售价。剩下的就是普通款了,这个售价可以定在十两银子以下,具体的数量不做限制。”

朱瞻基的想法也很简单,其实就是想把皇家商会生产的香水,真正的打造成奢侈品,或者是一个奢侈品牌。

毕竟作为后来人,很清楚的明白,除了垄断和军火违禁品外,最赚钱的可能就是奢侈品牌了,一个明明做工造价可能就是低廉到不能在低廉的东西,但是只要挂上一个奢侈品的牌子,轻易就能买到商品本身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

这点上其实也算是他在玻璃镜的销售上吸取到的经验,玻璃镜虽然依旧算是暴利,但是相比之前刚刚开始售卖那会儿,利润无疑是降低了不少。

最开始朱瞻基虽然想到了限量销售这点,但是无疑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再怎么限量玻璃镜的需求就那么多,拥有了一面镜子,一般的情况下,只要这一面没有损毁,也不会产生太大购买第二面得欲望。

但是如果当时就把玻璃镜打造成一个奢侈品牌的话,那么可操作的空间自然就多了,不说别的,随随便便每年出几个新款式,新版本得镜子,总归是有那么几档适合的操作手段吧?

这点其实也是朱瞻基后面才想到的,不过玻璃镜已经卖出去了那么多了,再弄这种操作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不过香水显然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毕竟香水是属于消耗品,用完了还要买不是?

这个时候,如果再把香水分成三个档次,最顶尖得至臻版不禁请大儒命名,甚至再请一些大文豪大诗人,直接专门为这香水写一首诗词,到时候刻画在瓶身上,每个月还限量的出售,这样的东西,对那些勋贵什么的,吸引力自是不必多说的。

而第二个档次,对应的就是那些有钱的富商什么的了,就问你,一款能够和勋贵大佬们同名款的香水,你想不想要就完了!

而第三个档次,自然就是走量了,用第一个档次来提升品牌影响力,第二个档次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三个档次的销量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这样子一来,将来即使香水的销量达到饱和状态,依旧不会因为烂大街就影响了销售。

李元在一旁听到朱瞻基的话,眼前一亮,下意识道:“殿下的意思是把香水打造成一个类似那些老字号的商铺希望的东西?”

“呃………老字号商铺………”朱瞻基听到李元的话,怔了下,然后点点头道:“虽然有些区别,但本质上也差不多吧,不过你也可以把香水当做是蜀锦这样的东西!”

李元闻言若有所思,朱瞻基却也没在解释,李元能混到如今的地位,商业头脑方面肯定是毋庸置疑,也就是往日里没有接触过品牌这个概念,但是给其一些时间思考,肯定是能够想明白的。

这一点上,朱瞻基对于古人的智慧向来是不会怀疑什么的。

接下来朱瞻基又问了关于香皂的情况,这方面和香水倒是也差不多。

香皂准确来说,应该分成没有味道的肥皂,和有各种香味的香皂两种,两种价格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香皂无疑要更受欢迎许多了,这种洗完手还能留下香味的东西,虽然不比香水那样香味浓郁持久,但是对于一些讲究的人来说,特别是世家大族,或者读书人来说,这种事情总会带有一种像是洁癖的讲究一般,如同一些人为了表示对知识的尊重,读书前还会焚香沐浴一般。

目前来说,香皂的受追捧程度,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不亚于香水,一块香皂的成本也就是几文钱到几十文钱不等,但是售价却差不多一百文到一两银子。

虽然利润没办法和香水相比,但是每个月也差不多赶上玻璃的利润了。

这三者加起来,一年差不多就能给商会提供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利润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南方的皇家商会这其中主打得三样商品带来的利润。

在此之外,商会这边涉及到的其他一些东西可不要太多,就像是粮食方面,这次北伐,北伐大军的粮食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商会这边提供,甚至就连现在一直支持着和林城运转得粮食,也都是由商会这边在运输。

除了这些,衣食住行,除了行,目前商会还没有涉及,主要也是因为蒸汽机的不够完善,朱瞻基心心念念得蒸汽火车目前还搞不出来。

其他的穿衣这方面,毛线得制作就不说了,接下来蒸汽水转大纺车的制作,必然也能够给商会带来大量的利润。

这么一算的话,朱瞻基突然也有些苦恼的发现,他居然有些算不清自己的身家了。

主要是商会这边太能赚了,庞大的利润,现在用一句富可敌国来形容他,都是有点对他的侮辱了。

毕竟大明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就是两千万两银子左右,但是仅仅是南方商会这一块一年的利润,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不说,如果再加上下西洋得景蒙,北方商会的长孙义,这个盈利情况最起码再翻个两倍也绝对不算多,也就是说,整个皇家商会这边,一年的利润差不多就超过大明朝廷赋税的三倍还多,差不多得七千多万两银子,绝对是有了。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啊!!!”这么一算,朱瞻基很烦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