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一座毡帐内,托欢看着自己眼前不过八岁大的儿子,心中生起无限殷切。
他读过汉人的书籍,知道汉人曾经有位奋六世余烈的皇帝,托欢不觉得瓦剌需要奋六世余列,但是却可以奋二世。
他的父亲马哈木带领瓦剌崛起,与鞑靼平分了草原的统治,是瓦剌的第一世,而他托欢则是第二世,他要做的就是带领瓦剌统一草原,而自己的儿子则可以携带着自己父亲马哈木,与自己打下的坚实基础,等到汉人出现变故的时候,再现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
“三世,足够了!”托欢心里坚定道。
托欢带着两万瓦剌骑兵,一路开始向南,而抵达和林的朱瞻基则开始了对瓦剌的经略。
差不多就是托欢离开的第二天,三千营的骑兵,就被朱瞻基调了五千人出来,这五千人没有被派去打仗什么的,而是分别划分为多则百人,少则二三十人的骑兵小队,然后按照朱瞻基给出的位置,沿着草原开始找到各个地方放牧的牧民居住点。
这些部落的位置是朱瞻基让托欢安排人给标记出来的,之前朱瞻基也有安排人跟着托欢的人一起前去这些部落宣布大明的统治。
牧民的位置是汉人统治草原的第一个难题,牧民和汉人不同,汉人是守着一块地,一栋房子,一辈子也可能不会走出一个村落,管理起来自然方便。
但是牧民不同,四处游牧的牧民,可能今天在这里,明天就去了那里,想要管理这些牧民,首先就必须确定这些牧民的位置,不过好在朱瞻基这边有托欢帮助,想要找到这些部落的位置自然不难。
而找到这些牧民的位置后,剩下的自然就简单了,无非就是恩威并施,以利诱之,简单的来说,就是先打一棒子,然后再给一颗甜枣。
打一棒子这种事其实已经干了,毕竟托欢都已经打的投降了,这些依附在瓦剌几个大部落下面的小部落,同样在这次战斗中也没讨到好处,瓦剌战败,被朱瞻基亲卫军击毙或是俘虏的人,加起来差不多都有快三万多人了,这些人本身就是各个部落的青壮。
三万多青壮或许对大明来说完全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总人口则只不过四十万人得瓦剌来说,这可是差不多快要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了。
这样的损失,单看数字可能很难看出对瓦剌的影响,但是打个比方,一个小部落如果有差不多一百人,那么除去老幼,妇女,以及贵族,真正可以上战场的人,便只有最多不超过三十人,而这次大明北伐,瓦剌可以说是几乎倾尽所有,才凑齐了一支差不多五万人左右的部队。
除去跟着托欢去了鞑靼那边的两万人,剩下的几乎全部战死或是被俘虏,也就是说现在瓦剌的各个部落几乎已经没了可以上马战斗的人了。
一些大部落或许还好一点,肯定会留下不少能够守护部落的人,但是对于这些小部落的人而言,可没有这个权利了。
而随着瓦剌战败,一些小部落甚至直接就没了青壮,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或许还能活下去,但是这里可是草原,一个以掠夺为主的游牧民族,没了部落青壮的守护,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曾经依附的大部落的吞并,然后便是附近其他部落的窥视。
而无论是被吞并或者被窥视,对于任何部落而言自然都不是什么好事,首先被吞并后,部落的牛羊女人,会变成大部落的战利品,被分给大部落的人,然后就是老人和孩子。
老人是最没有价值的,这些大部落根本不会浪费粮食去养着一个没什么用的人,这些老人全部都会被赶走自生自灭,或者干脆直接全部杀掉,而孩子,如果年龄小的,则会成为部落最下等的人,为部落干一些脏活累活,或者放牧之类的,这还是幸运的,而不幸的便是一些年龄不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全部都会被杀掉。
所以说,没有了青壮守护,一个部落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
因为伟大的大明皇太孙殿下带着他的甜枣来拯救他们了!
“大明皇太孙殿下有旨,大明即日起将会在和林建城,凡归附大明之瓦剌部落子民,均可自愿前往做工,另:凡我大明子民者之部落,前往和林做工者,做工者部落均受我大明之将士守护,凡有进犯我大明子民者,虽远必诛,虽强必诛,勿谓言之不预也!”
五千被划分成了大大小小不同大小队伍的三千营,拿着朱瞻基准备好以汉字蒙古文两种文字写成的告示,走进了一个个分布在瓦剌草原上不同位置的部落所在地!
得益于之前朱瞻基有让托欢配合带着大明使者前往这些部落宣布大明对瓦剌的统治,当这些大明的士兵来到这些部落的时候,虽然依旧引起了很大的警惕,但是却并没有人敢于对大明的士兵动手。
如果换做其他的军队在瓦剌这里,可能还会因为语言问题,让这些瓦剌认听不懂,产生冲突什么之类的,但是三千营本就是以蒙古人为基础组建的骑兵,里面懂蒙古话的自然也不要太多,这种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而三千营的将士也不多留,一边按照朱瞻基的交代,将告示的内容,喊话告诉这些部落里面的牧民,又将告示贴在这些部落最显眼的地方,然后就前往了下一个部落。
五千三千营的士兵,一支小队三十到五十人,也就是说差不多足足一百多支这样的队伍,所以同一时间,这样的事情几乎同时发生在了瓦剌不同的部落里。
有人怀疑,自然也会有人相信。
帖力部落,原本的帖力部落在瓦剌中其实可以算是一个中等的部落了,部落中可战的青壮,也差不多足足有数百人,相比那些完全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小部落不同,帖力部落在马哈木征召时,是留下了不少的青壮来守护部落的。
只不过不幸的是帖力部落这次征战,包括部落首领在内,已经全部战死在了战场上,这对帖力部落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般。
而且好巧不巧的是,帖力部落的首领很年轻,差不多刚刚继位,甚至连一个子嗣都没有,偏偏帖力部落的首领为了上位,又几乎将能够威胁到自己位置的血脉近亲几乎全部斩杀。
所以当帖力部落响应马哈木征召前去与大明作战的青壮全部战死的消息传回时,整个帖力部落直接就乱了,甚至没人来得及为死在战场上的同族哀悼,剩下的一些青壮就直接为了空缺出来的首领位置打了起来。
一场说大不大的政变,直接就让这个原本还有五十来个青壮守护的部落,直接只剩下了十个青壮,偏偏即使如此,剩下的人依旧没有确立出一个正式的首领。
但是剩下的人却已经不敢再打了,因为比他们帖力部落运气更好的附近另一个部落,原本是要比帖力部落要小一些的答拉部落,不仅在与大明的战斗中青壮保存完好,就连部落里同样也还有四十多位青壮。
虽然答拉部落征战的青壮还没回来,但是剩下的四十多位青壮现在依旧不是帖力部落能够抵挡的了。
“怎么办?”摆在帖力部落面前的问题很残酷!
帖力部落已经没了贵族和首领,剩下的十个青壮,临时的成了帖力部落权利最高的人,虽然看向各自的眼神还带着一股子凶狠,但是此刻在面临外部的压力下,这十人又不得不冷静了下来。
他们本来都是帖力部落普通的牧民,帖力部落带着部落的大多数青壮全部战死,剩下原本用来守护部落的五十来个青壮,也在“政变”之中死的只剩下十个人。
而这也就罢了,毕竟瓦剌这次损失惨重,死人的又不止他们一家部落,那些小部落的人,甚至是死的已经没了青壮,只能靠一些妇女,老人,以及半大的孩子来守护部落了。
但是偏偏和他们相邻的答拉部落不仅派出去的青壮没怎么死,就连部落里剩下的青壮也还有四十多人。
这样的情况下,帖力部落被答拉部落盯上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甚至帖力部落剩下的人,连反抗的勇气都有些提不起来!
无他,十人对战四十人,虽然不能说是毫无胜算,但是别忘了,铁力部落派出去的人已经全死了,但是答拉部落的人却没有,他们就算这次抵挡住了答拉部落的入侵,但是等到了答拉部落的主力回来之后,他们又能怎么办?
用一句丞相的话来概述帖力部落,就是:“此诚帖力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果不出现意外,帖力部落可以说就算能保住一时,也保不到等到答拉部落大部队回来的时候了。
这样的情况下,剩下的十个青壮自然没了再争下去的想法了。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大不了我们和答拉部落的人拼了,答拉部落如果敢对我们动手,我们就带着部落里所有能骑马的,孩子女人,老人,在答拉部落主力回来之前,我们先把答拉部落给灭了!”
毛毡内,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站了起来,开口道。
“拼?我们拿什么拼?我们的孩子,女人,老人能上马,答拉部落的人就不行了吗?还有他们剩下的战士,更是足足是我们的四倍。”另一个帖力部落的青壮闻言开口道。
“格力尔,那你说怎么办?”皮肤黝黑的汉子眼睛一瞪开口道。
而显然,格力尔明显是早有准备,闻言不紧不慢的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告示,直接就放在了众人面前,然后淡然的开口道:“这是白天里,大明的军队派人贴在部落里的,听那南人的话,这是大明皇太孙殿下颁发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