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196章 大明皇家第一军工厂!!!

姚广孝下意识的就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他虽然现在已经不在朝中,但是对于大明的局势还是了解的。

这打出去说着简单,但是要做起来,怕是千难万难,而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若是真的把这些话听进去了,说不定还真可能付出行动。

但是现在的大明国库已经够艰难了,又是北伐,又是修建顺天城的,这如果立即又要远征,怕是立即就会出现问题。

只不过他还没开口,朱瞻基就向他看了过来,不等他说话,就道:“老和尚,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放心好了,我既然把这个打出去说出来,肯定是又把握的,至于什么远征困难,还有粮草什么的,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有办法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把那些地方打下来,你信不信?”

“不费一兵一卒?”姚广孝还没说话,朱棣眼睛就先是一亮,随即又有些不解道:“那些地方我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即使按照你所说的那般国民软弱,极易统治,但是又如何能做到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这些地方拿下来?”

“简单啊!”朱瞻基嘴角一扬,然后道:“爷爷,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我大明目前每年会有多少囚犯?”

“多少囚犯?”朱棣闻言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朱瞻基,稍稍想了想道:“若是不算死囚的话,每年大约都会有数万作奸犯科之辈……”

朱棣数万的数字有些含糊,朱瞻基对此也不意外,他知道自家爷爷这其实也是在顾及自己的脸皮。

大明每年的囚犯数量,绝对是远远超过数万这个数字的,朱瞻基估计保守都有十万人的底线。

这不是朱瞻基在夸张什么,而是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如此,老百姓算不得富裕,法律相对来说更算不得健全,又没有后世那种几乎遍布每个角落里的监控摄像头之类的。

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没有活路的老百姓,自然会有部分胆大的人铤而走险,触犯大明的律法,而除此之外,则是每年的逃户,大明的户籍制度,特别是对于军户而言,剥削的不可为不重,这些军户为了活命,每年逃跑的便不止数万人了。

而这些逃户有没有证明,除非逃进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否则无论逃到哪里,都是免不了被抓的命运。

如此一来,大明的囚犯数量,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囚犯数量多,就意味着社会不安定,百姓不幸福,对皇帝来说,自然也是脸上无光的。

朱瞻基也懒得去戳破自家爷爷的谎话,点了点头就道:“那就算是数万囚犯吧。”

朱棣:“………”

什么叫就算是数万囚犯吧?

朱棣眼皮忍不住跳了跳,朱瞻基却没理他,而是继续道:“那么每年数万的囚犯,这些囚犯里面除了罪大恶极之辈,是等待秋后问斩的,其他的人朝廷每年单是监管他们,便需要花费不小的代价,不仅如此,还要承担一部分他们的粮食,不说别的,单是这数万人这里面一年花费的钱粮便不是一个小数字。”

“所以我的办法很简单,与其让朝廷每年去监管这他们,还不如把他们直接送到我之前所说的那些地方去,再给他们发放一些兵器,让他们和那些蛮夷去厮杀,去争夺。”

“而朝廷又不用废一兵一卒,只管每年都送去一些新的囚犯就成,等到他们打下了那些领地,朝廷再派一些人前去管理,顺便还可以带一些在大明已经失去了土地的百姓过去定居,并且还可以在当地推行我大明的文字,大明的语言,如此一来,不需数十年,那些地方自然而然便会成为我大明的领土。”

朱瞻基说这话的时候,底气很足,也很自信,没办法,这方面后世的大嘤帝国建立的日不落,在这种事情上可太有发言权了,还有号称自由民煮的美丽坚,袋鼠国等等,这种例子后世那些国家可不要太多。

朱瞻基话落,又是稍稍一顿,然后看看姚广孝,又看看郑和,随即压低了声音对朱棣道:“而且,爷爷您若是担心以后那些囚犯不听话,以后也是可以把宗室子弟分封过去的………”

后面的这句话朱瞻基说的很轻,但是落在朱棣耳朵里,却不亚于一道惊雷。

之前朱瞻基就和他说过宗室子弟的隐患问题,甚至还提出过将来带着这些宗室子弟出海。

这件事情其实已经是在他的考虑中了,只不过祖训也是规定了的,这些个王爷什么的,无故也不得返京,再加上若是贸然召集这些王爷进京商量这件事情,对于一路上的各个州府县衙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毕竟这些个王爷一个个身份都摆在那里,无论是到哪里,当地的地方官员都不可能轻视了,必不可少的各种招待,最终苦的还是当地的百姓。

因此朱棣虽然已经心动,但是也没有立即行动。

毕竟他也不是后世的满清,这大帝那大帝的,动不动就来个巡幸这儿,巡幸那儿的,那会儿管什么百姓的死活。

但是虽然有所顾虑,朱棣心里其实也是很迫切的,因为那些宗室的供养问题,确实是朝廷的一大负担,但是他又没办法不去承担。

毕竟他现在皇位之所以还坐的这么安稳,除了手里的军队之外,对待这些曾经的弟弟侄子什么的,待遇方面也确实远超建文。

但是其实这里面依旧还是有些隐患的,毕竟他得位始终有那么些名不正言不顺,最担心的也是这些宗室子弟出来闹事。

然而如果将这些宗室子弟直接给分封到那些番邦去………

说实话,朱棣这一刻确实是有些心动了。

不过心动归心动,他却心也没有表现出来,想了想,他就立即止住了这个话题,道:“此事以后再说!”

说罢,他起身看看朱瞻基道:“时间不早了,今天中午便在这里和我一起用膳吧,鸡鸣寺虽然都是一些素食,但是味道却还是不错的。”

“孙儿领旨!”朱瞻基嘴角一扬,看到自家爷爷的反应,朱瞻基就明白,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大半。

只不过显然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定下来的,还有许多的细节,以及内种的问题,都是需要详细讨论的。

而朱棣主动开口将他留下来显然就是为了讨论这些的,而只要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朱瞻基将朱棣说服,一切自然就会按照朱瞻基的设想开始进行。

所以这件事情,也是急不来的,朱棣听到朱瞻基的回答后,就点了点头,看了一眼郑和,道:“马保接下来也在鸡鸣寺先待上一段时间,正好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问你!”

“是,臣遵旨!”郑和闻言立即领旨。

朱棣见状,这才向外走去,郑和跟上,朱瞻基也正打算跟上去,这时依旧还坐在原地的姚广孝突然开口道:“太孙今日所言,可是让贫僧大开眼界了。”

朱瞻基脚步一顿,回过头,看向一脸笑容的姚广孝,也不禁笑了一下道:“老和尚,以后让你大开眼界的事情,可是还很多的,今天这个不过就是开胃菜罢了,出家人,一定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呵呵……”听到朱瞻基的话,姚广孝也是忍不住笑了一下,笑完这才摇摇头道:“殿下还是一如既往,不过贫僧可能是无法再开什么眼界了,过些时日,贫僧说不得就要离开了!”

“老和尚,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朱瞻基闻言眉头一皱,心中也不禁升几′不好的预感。

这些出家人一个个的就喜欢打谜语,朱瞻基可不相信姚广孝说的离开,就是真的单纯的离开。

说起来这老和尚现在的岁数可不小了,算起来差不多已经是快八十岁的人了,这岁数即使是放在后世,那也是高龄中的高龄了。

而且他没记错的话,这老和尚似乎也确实没几个年头了!

对于这老和尚,朱瞻基还是有些感情的,毕竟说起来这老和尚也算是他的半个师父了,小时候可没少教导他,虽然嘴上一口一个老和尚,但是心里朱瞻基却也是对这个老和尚很尊重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老和尚别看上去好像无欲无求的,但是心里其实也是偏向他和他爹的,金忠之所以这么支持他和他爹,其实也不无这个老和尚的影响在,毕竟当年,金忠就是老和尚举荐给自家爷爷的,两人之间其实是有着这份情谊在的。

似是看出了朱瞻基话语里的担忧,姚广孝闻言倒是很是淡定,就笑道:“太孙也不必担忧,贫僧也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等到太孙和皇上北伐后,贫僧便也打算出去看看,走走,这些年一直待在应天,倒是有些静极思动了,也是有许久都没有回顺天了,这次也正好回去看看!”

“就是去走走看看?”朱瞻基盯着姚广孝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这次姚广孝没有回话,只是点了点头。

见此,朱瞻基也是有些无奈,生老病死什么的,这种事情注定了是天定的事情,哪怕他身为一个穿越者,也没办法去改变什么。

而且他也可以想象的到,这次和老和尚一别,怕是再见就没有机会了。

毕竟接下来的北伐一开始,如果计划顺利的话,草原上后续的事情,未必就是一年半载就可以解决的。

等到再回到大明,说不定老和尚最后一面也是见不到的。

他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想了想道:“行吧,出去走走看看也好,不过也不要太勉强,人嘛,活着就是开心最重要,累了,走不动了,记得早点回来。”

说罢,朱瞻基顿了一下,想想又从怀里掏出一块牌子,直接放到了姚广孝面前道:“这是我那商会的牌子,最近我那商会在整个大明开了不少的分店,你到时候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拿着这块牌子去任何一家分店,到时候那家分店,也会全力配合你。”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凭借这块牌子任意支取分店的存银,想要传递一些消息什么的,也是没问题的。”

姚广孝闻言也没拒绝,点了点头就把令牌收了起来,笑道:“那贫僧便在此谢过太孙了!”

朱瞻基:“………”

有些无奈的摆了摆手,他也没再和老和尚多说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