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241章 一个敢问,一个敢说!!!

刘家港!

对于这个六百年以后依旧让世人铭记的地方,也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起始点,单单生活在这里的船员,就有近三万名,更是有着“天下第一码头”之称。

刘家港起源于南宋,兴盛于元代,在大明朝则达到鼎盛,万国来朝,朱棣在位期间,平均每年来大明朝贡的使节,就在数十次以上,老爷子为了“以柔怀人”,还允许使者带私货来华贸易。为接待海外宾客,太仓还开设了娄江西馆,娄江南馆。于是,来华使者们回国的第一站——刘家港,成为最为便利的贸易集市。

这个天下第一码头,也不可谓是不繁荣了!

在老朱“片板不得下海”的死命令下,这个作为大明有数的天下第一码头,远远望去依旧可以看到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船帆。

大海无限,船帆无限,带着淡淡的海腥味的海风迎面拂来,千帆竟动,从天空俯视,海运千艘也宛若沧海一粟!

这里停满了应天,太仓等地制造的各式海船,除了这次下西洋的船队,还有大明本身的水师。

除此之外,太仓,太仓,听这个名字也能知道,太仓其本身最大的作用便是一个粮仓,洪武年间,老朱就下令在这里新建了九百余间仓房,就朱瞻基所知,从大明开国以来到现在,经由刘家港的漕粮就差不多近三千万石。

可以说,几乎每天的海运都没有停止的时候。

此时码头之上,数百艘各式马船,粮船,战船,排列成燕型以此在港口散开,而船队的最中间则是数十艘明显比其他船只大了数倍的宝船,长约四十四丈四尺,宽约十八丈的宝船,在一众船只中最为庞大,也最为显眼,而在这些宝船旁边则是百余艘座船,紧紧围绕四周!

“参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乘坐马车到达这里的时候,郑和从不远处迎接了上来。

简单的见礼后,郑和一脸歉意道:“殿下还请恕罪,臣繁务缠身,未能迎驾!”

“无妨!”

朱瞻基对郑和的感官很好,这位也可以说有史以来,唯一能让所有后世之人都不讨厌的太监了。

简单和郑和打过招呼,朱瞻基笑道:“我来之前让人问过钦天监,说是接下来都是很好的天气,出海的事情,我懂的不多,但想来这也是个好兆头!”

好话人人都喜欢,更何况是堂堂的皇太孙说的好话,郑和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甚,躬身道:“劳动殿下费心,臣惶恐!”

这话显然就是客气话了,朱瞻基笑着看了一眼天色,他从应天府赶来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过了午时。

这会儿天色已经偏暗,虽然船队开拔的时间是定在明天的卯时三刻,但是这中间的各种准备,包括出海的祭祀这些,都是必须提前准备的。

“时候也不早了,我便长话短说。”

朱瞻基说着神色认真了一些道:“下西洋之事,虽然在大明目前来说,不被朝廷上的官员们支持,但是你是为大明开海,宣扬大明的国威,探索未知,征服大海,这是壮举,我相信,有朝一日,你郑和一定会让所有人铭记,目光短浅之辈,遵循守旧,唯有开阔进取者,方能永垂不朽,你,郑和,定当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朱瞻基说到这,向身后招了招手,然后德福立即带着几个侍卫抬着两个箱子走了过来,朱瞻基接过第一个箱子,递给郑和道:“这是我为你准备的几样东西,这些东西我给景蒙也送一份。”

朱瞻基打开箱子,第一个箱子里面装着的是两把金色手枪,朱瞻基将这两把枪交给了郑和,笑了一下道:“这是我大明最新研发出来的火器,你可以叫它手枪,虽然威力比不上长火器,但是十米以内,只要不是身着重甲的那种,此枪每把枪可以装六发弹药,两把十二发,等闲十来人近身,可以轻松击退,甚至是击杀,我听说海外蛮夷多是无礼无信义之辈,这两把手枪便送给你防身之用!”

朱瞻基说着话,就将两把手枪交到了郑和手里,最近火器实验室那边技术有了革新,每天都能生产出来十来把手枪,朱瞻基除了拿出部分普通的手枪用来装备亲卫军中的军官外,剩下的又打造了一部分黄金手枪,白银手枪,郑和手里这两把就是其二。

“谢殿下挂念!”

郑和谢了恩,有些好奇的拿着手枪打量,朱瞻基又拿出第二个箱子,这里面是另一个六分仪,以及另一张世界地图,将两样东西取出,朱瞻基开口道:“这个叫做六分仪,还有这份地图,是我多方打听之后,让人测绘出来的图,六分仪具体的这个你可以询问景蒙,我已经教会他使用,你可以把这东西当做是牵星术就成!”

朱瞻基说完,郑和这边眼中惊奇之色更甚,不过见朱瞻基没有详细解释的意思,他也没有多问,立即拱手道:“谢太孙殿下赏赐!”

“嗯!”朱瞻基对郑和的这个感谢没客气,无论是手枪也好,还是六分仪和世界地图也罢,对郑和来说都是极为有用的东西。

送完了东西,朱瞻基看了一眼郑和的打扮,就道:“我看你的样子,这应该是要去祭祀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而自古以来,大海也最是诡秘,渔民看天吃饭,对于出海的船队来说,更是需要看天气开海!

因此对于祭祀也更为重视,这已经不是一种迷信:而是成了一种规矩,郑和虽然不是海边之人,但是对于这些规矩也最是遵循。

几乎每次出海之前都会前往天妃庙进行祭拜,每次平安归来之后也会到天妃庙还原,甚至是将这种文化还带到了海外的一些其他的国家。

而天妃庙也就是后世海边人众所周知的妈祖庙了!

朱瞻基对此自然也是有所听说的。

“回殿下!”郑和让人将朱瞻基给东西拿好,然后点头道:“确实准备去祭祀,祭祀完天妃后,臣便会立即带人登船,船队稍稍调整,就会开拔!”

朱瞻基听到这儿,转身对身边的景蒙道:“你也与郑和一起去,求妈祖娘娘保佑你一路平安,之后,便和郑和一起登船!”

“记住我说过的话,一切以自身安全为重,我们可以有第一次下西洋,就可以有第二次下西洋,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下西洋!”

朱瞻基说着,又有些感慨的拍了拍面前景蒙的肩膀,从老爷子登基后,他将景蒙和长孙义救下来,两人便一直跟在他身边了,到现在也差不多十多年了,如果说没有感情,那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两人和他的左膀右臂也没区别了。

陡然送别,朱瞻基心里也难免是有着几分淡淡的不舍的,拍着景蒙的肩膀,朱瞻基语重心长道:“记住我的话,等你们归来的时候,如果北伐结束了,我会亲自再来迎接你们凯旋,到时候你放心,整个大明都会为你们欢呼,你们的壮举,也必然铭刻在青史之上,保重!”

景蒙眼眶也有些泛红,湿润,摆了一下衣摆,恭敬的在朱瞻基面前跪了下去,在地上磕了一个头,有些哽咽道:“殿下也保重,殿下放心,属下定然不会让殿下失望!”

朱瞻基伸手将景蒙扶起,又转身对一旁的郑和拱了拱手道:“郑总管,一帆风顺,景蒙他们第一次出海,还望郑总管多多照顾了!”

“殿下放心!”郑和笑着回了一礼,同样拱手道:“臣定然会把他安全带回的!”

“保重!”

“保重!”

朱瞻基立在原地,静静看着景蒙在郑和带领下,一群人开始按照既定的仪式,开始祭拜起了天妃!

这个仪式很长,也很热闹,等祭拜结束,码头上早就准备好的烟花也立即燃放了起来。

而郑和这边也在烟花爆竹之中,带着所有下西洋的船队之人开始登船。

宝船很大,无法靠岸,所以想要登上宝船,必须有小船接送,先乘小船行驶到宝船身边,然后宝船之上的水手在放下绳梯或是吊篮,将小船上的人接上去。

而等到郑和上了最中间的宝船后,各种令旗也在宝船之上挥舞了起来,而在这些令旗中,一艘艘原本停泊在港口的船只,一面面船帆也尽数缓缓升起。

一眼望去,千帆竞发,碧波万顷,沧海与天际之间,尽是一艘艘威武的船只!

朱瞻基不知道那位太祖口中的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但是见到眼前的船队时,心中也不禁升起一种豪迈。

这就是大明的船队!

同时也是他未来征服这个小破球的根基!

“殿下,该回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船队的身影,已经在天际变得若隐若现后,德福小声在朱瞻基身边开口提醒道。

“嗯!”朱瞻基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身边的德福,突然笑了一下道:“阿福,你有想过有一天能和郑和一样率领船队代表我大明出使西洋各国吗?”

“啊?”德福被朱瞻基的话问的一愣,然后立即就摇头道:“奴婢没想过,奴婢就想以后能够一直伺候在殿下身边!”

“没出息!”朱瞻基闻言有些不满道:“阿贵现在都知道努力帮我执掌商会的事情了,你倒是一点出息都没有。”

说罢,朱瞻基转身就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