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现在的瓦剌人绝对是很有钱的。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会舍得把牛羊或者马匹卖掉,但是哪怕十个人里有一个人卖,在庞大的基数下,这依旧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再加上一些在和林做工,拿到工钱后会来东西二市消费的人,可以说,目前商会这边盈利的绝对是远远超过朱瞻基支付出去的钱财了。
听到朱瞻基的话,朱棣和朱高煦朱高燧三人也是下意识的点了一下头,不过下一刻,朱棣又忍不住皱了下眉,道:“不对,还是有点问题。”
朱棣脸上露出几分疑惑道:“你确实把给牧民的钱赚回来了,但是这些钱不同样也是你拿那些粮食,食盐,布匹之类的换回来的吗?这些东西,即使你有所盈利,但是依旧也是有成本才对!”
“不是,爷爷………感情我刚刚都白讲了是吧?”朱瞻基有些挠头,是真的挠头了。
虽然讲之前,他就知道自家爷爷可能会听不懂,但是这会儿,他都已经讲的这么明白了,自家爷爷居然还没想通,朱瞻基也是有些无语了。
自家这爷爷果然就不是什么经商的料,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搞不明白,做生意怕不是得亏死。
“咳咳……”朱瞻基还没开口,一旁的朱高燧弱弱的咳嗽了一声,然后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朱棣道:“爹,我想……我应该明白瞻基的意思了。”
“哦?”朱棣淡淡的瞥了一眼朱高燧。
朱高燧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感觉自己刚刚是不应该开口的。
朱棣没理会他,而是看向直接就老向了朱高煦,淡淡道:“老二,你听懂了?”
朱高煦:“………”
他是该说听懂了,还是说没听懂?
说没听懂,老三都听懂了,自己没懂,会不会显得自己连老三都不如?
说听懂了,但是………讲真,他这会儿的疑惑可真不比朱棣少,万一自家老爷子突然问他,听懂了什么?他又该怎么回?
朱高煦一迟疑,朱棣就差不多懂了,直接就收回了视线,看向朱高燧道:“老三,你讲!”
“咳………”朱高燧干咳一声,犹豫了一下,这才道:“爹,瞻基的意思应该是,无论是这些工人们买的食盐,布匹,还是粮食,其实都是人种出来的,而只要是人种出来的,其实付出的都只是人力,只要有人,就能把这些东西制作出来,最后付出的工钱也好,还是什么的,兜兜转转,都会回到瞻基手里,所以依旧是相当于一个铜板没有花!”
“哎,三叔,不错啊……”听见朱高燧的话,朱瞻基忍不住有些意外道。
最近自家这个三叔变化朱瞻基还是看在眼里的。
知道这位三叔应该是已经认清了现实,同时也是看清了朱高煦,现在已经算是弃暗投明了。
说实话,对于这种事情,朱瞻基还是很乐见其成的,毕竟不管怎么说,朱高燧和朱高煦都算是自己的亲叔叔了。
如果可以,朱瞻基自然不希望真的就和两人站在对立面去了,不说史书会怎么写这件事情,哪怕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孝道这样的基本素养,自然也是还是有的不是?
所以说,只要朱高燧不像朱高煦非要一条道走到黑,朱瞻基其实都是不介意将来给自家这位三叔,一个发展的平台的。
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自家这位三叔,能够有些不一样的表现,自然也是朱瞻基乐见其成的。
毕竟该说不说,在生儿子的这件事情,自家这位爷爷相比太祖爷还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的。
这对皇室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说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单单是将来大明的版图迅速扩大的过程中,特别是如果大明再把一些远离大明本土的一些海外疆域划入大明的版图时,不可避免的就需要真正可以值得信任的封疆大吏了。
外人无论再如何忠心耿耿,外臣毕竟就是外臣,特别是在远离大明本土的情况下,一但起了异心,那么必然就会导致他现在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域,最终都会分裂出去。
但是如果是老朱家自己人,就算出了问题,那肉烂也是烂在老朱家自己碗里的不是?
哪怕是老朱家的人想要裂土封王什么的,但是根在这里,就绝对不敢有人把自己从老朱家的族谱里划出去。
这样子一来,只要还拿着名义,将来这些分出去的地方,只要后世再出现一位雄主,也能借此进行收复。
当然,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朱瞻基考虑还很远,但是也可以当做是一道后手了。
所以说,朱瞻基对于自家这些亲戚,其实还是算是寄予厚望的。
朱高燧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他这会儿还是比较在意朱棣的想法的。
其实刚刚他开口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后悔了,只不过话已经说出来了,再加上老爷子问了,他也只能继续说了。
“爷爷这下您该懂了吧?”朱瞻基也看向朱棣,笑道:“其实无论是房子也好,还是粮食,布匹这些东西,他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被人生产出来的,所以他的成本,其实从始至终都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人力成本,以及生产这些东西所耗费的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姑且不说,对一些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一些人来说,时间也是一文不值,这个很难界定。”
朱瞻基笑了下,继续道:“而人力成本就很好理解了,简单的来说,就像是我给一个在和林做工的小工五文钱的工钱,大工十文钱,就是一种把人力换算成成本的算法,而只要人力有了算法,可以换算成钱后,那么自然也就是可以让他流转起来的。”
“除此之外就是他们的产生的价值了,这个我们可以叫他生产力,比如一个人一天生产了十斤粮食,一斤粮食两文钱,那么他的生产力就是二十文钱。”
“现在这么一算的话,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我只是用了生产粮食等等其他商品的生产力,换回了生产和林城人力成本,然后再得了一座和林城,这里面你既可以认为我花了一千万两银子,也可以认为我一文钱也没有花,因为真正花费的其实都是我请来做工的人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