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我倒是无所谓,可身上有些装备不能受潮,连忙把背包反过来抱住,然后根据前几天画的路线图,往山里的一个小村落小跑前进。原先的计划也是这样,得先到村里吃过午饭,才有力气继续爬山。
这个村子我前段时间来过,所以也并不是很陌生,村里有一家招待所,是提供给过往游客住宿的。
说是招待所,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座小木楼,大概只有四五个小房间,吃饭的时候是跟老闆一家人一块吃的,睡觉就回到房间里睡。
我走进招待所的时候,就看见老闆一家子人在吃饭,我上次来过,所以他们也认识我,见我走进来,就喊我过去一块吃饭。我也不扭捏,把两天的房钱递给他,就坐下来跟他们吃午饭。
老闆喊他女儿再去烧两个菜,就问我要不要酒,我摇摇头说不用,吃顿饱饭就足够了。
此刻我满脑子都是那座古墓,心里想着里边会不会闹殭尸。以前时常听我爹说一些殭尸的秘闻,有些人不想死后腐朽,就会去找一块“养尸地”,凡是葬在养尸地里的尸体,千百年过去了都不会腐烂。不过,这种不腐的尸体容易发生尸变,假如有活人碰到尸体,尸体上的皮肤就会长出一层毛绒绒的东西,紧接着,古尸就会顺着活人的气味,从棺材里突然坐起来,把人拉到棺材里边,然后吸食人的脑髓。
这种毛绒绒的殭尸民间叫做“凶”,长白毛的叫“白凶”,长黑毛的叫“黑凶”。而倒斗这一行里,又称之为“大粽子”。
想到这些东西,我不禁又想到我们这些倒斗的。据说盗墓的技巧里,有“问”字这一说,行里又称之为“踩盘子”,也就是通过极好的口才,不动声色地从当地人口中问出古墓的情况,既然眼下我已打算操起此业,那倒不如把这些手艺全都用上,也好做得个十全十美。
于是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用方言问老闆:“你们这地儿个有哪样传说?我对各个地方呢文化很感兴趣。”
老闆也是一个喜欢侃的人,听我问完,想了想,说:“要说最有名呢,那应该是三眼神呢传说了。”
第二回 三眼神庙
云南是一个很具传奇色彩的地域,在很久以前,此处就诞生了许多原生民族,战国时期,云南属于滇族统治,后来逐渐发展成古滇国。古滇国在秦末时期,因恐惧天下动荡会遭到殃及,便实行了闭关锁国,以至于后来汉武帝派使者入滇,据守滇池的古滇国王居然问使者说:“汉朝和我们滇国,哪个更大?”。
也许到了汉朝兵临城下之时,这个滇王才意识到,其实这个世界,要比他的一亩三分地大多了。
然而,古滇国不可谓不是一个辉煌的国度,其艺术领域非常发达,曾经鼎盛一时。云南在古时候,生活环境是相当恶劣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古滇国能在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问题之后,发展出如此发达的精神文明呢?
有人说这是以蛮族的图腾信仰发展起来的,但更多的可能性则是古滇国的生存能力本身就很强,至于现如今,在云南民间,还有部分人肯定这个观点,因为在种种野史传说中,都有关于古滇国会巫术的传闻。
据传秦朝时期,甚至是更早,滇国的部分人已经信仰了巫神邪术,这些人离开原本的滇国领土,迁移到澜沧江边的深山里生活,组成了一个巫者的聚居地,这部分人的首领,被称为“献王”。
古滇的献王是所有巫者中最厉害的,传言他的力量可以呼风唤雨,死后还能羽化成仙。当然,这部分的秘闻已经不可考证,但其最擅长的“痋术”,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痋术是一种十分邪恶的巫术,多以活人祭祀配以各种毒虫来施展,与“蛊术”、“降头”并称为滇南三大邪术。然而相较之下,痋术却更为古老,而且并非是古滇人所创。
在民间传说中,痋术最早被称为“脔”,是由一个古老民族发明的。这个民族叫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但后人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亚神族”。
亚神族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的民族,时期大约在夏朝之前。这个民族是母系社会,由一名女王统治,有人说亚神族是《山海经》里“蛮蛮”的原型。蛮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比翼鸟,《山海经》里说,此鸟一翼一目,成双成对靠在一起才能飞。又有传说,“蛮蛮”是一种能通宿命,并且它的出现预兆着水灾的不祥之鸟。这种描述跟亚神族人很相似,虽然不知道他们的模样是不是“一翼一目”,但这个民族的确能通鬼神宿命,而且最后也是毁于大洪水。
据说有一本至今已经绝于世的野史中曾提到过亚神族,这本书名为《蛲经》,里边曾记载说:“亚神,南方之族也,其民通神,主妇,逆天改命,擅驱鬼邪,恶龙俯首叩之,创巫术曰‘脔’,后滇所得‘痋术’,皆由此出。……犹不得存,毁于洪难,禹平山川南下觅之,未果。”
由此可见,亚神族的确掌控着不为人知的邪术,古滇国的“痋术”,很可能就来源于此,而此刻我所处的这个小村落,在史前正处于亚神族的领地。根据老闆的描述,传说这几座山在亚神族时期,曾是亚神女王封给“三眼神”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