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私谈(五)

“这没有问题。”约翰德维特似乎早有准备:

“我们也知道,仅仅以金银的价值来锚定货币价值,确实不太严谨;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同时锚定几种商品的价值,按这些商品的综合价格来锚定货币价值。”

“几种商品?如何同时锚定几种商品?”尼尔显然无法理解。

“我称之为一篮子货币。”约翰德维特回道:

“我们知道,人民最需要、也最容易固定价值的货品就几种;

小麦、金银、铜铁、糖、香料、布料;当然了,还可以加入钾碱、鲱鱼跟加莱可可;

我们按照一定的比值,比如说、1磅小麦的价格,在组合里占比20%,1盎司金子的价格,在组合里占5%;

我们就可以按照商品当时的价格,再乘以相应比例,最终把所有价值统计起来,这个总值,就是一荷盾。”

尼尔明白了。

约翰德维特通过将货币的价值、同时分摊到多种商品上面,从而更好的对冲货币的汇率波动风险!

打个比方,当小麦涨价10%,人民的收入必须向小麦倾斜,布料跟加莱可可的消耗减少、导致价格跌10%;

那么三者对冲之后,荷盾的价值也许会有变化,但远比单独锚定任何一种商品、要来得更稳定。

“我想,我可以质询一下阿方斯先生的意见。”面对这样的新事物,尼尔自然不会轻易答应。

“这没有问题,我们也想听听阿方斯先生的意见。”约翰德维特微微一笑:“那我接着往下说?”

“请。”

“我们发行这款全新的承兑券,就可以在法兰西、荷兰、丹麦、瑞典乃至更多的国家、殖民地使用。”

约翰德维特显得有些亢奋:“所有原本接受承兑券或荷盾的人,现在就可以改用这种新的承兑券;

我们的市场会迅速放大,人民对新承兑券的认可度也会提高,坦白讲,我们会获得丰厚的利润!”

“我没什么意见。”尼尔很随意的点点头:“只是,我们必须获得80%以上的股份。”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流通的荷盾,是法兰西所有货币总和的三四倍,更是现有承兑券的几百倍!”

约翰德维特摇摇头:“我们认为,阿方斯先生获得15%的份额,是最合适的。”

“那么,我们根本没必要接着往下谈。”尼尔将杯子一放,准备起身离开。

“80%是绝不可能的。”约翰德维特回道:“荷兰为此放弃了荷盾,而荷盾目前还是世界上最有信用的货币!”

“即便在欧洲,荷盾也算不上最有信用的货币。”尼尔撇撇嘴:“15%也是绝无可能的。”

“18%。”约翰德维特略做思索:“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线。”

“我可以让到78%。”尼尔同样是寸步不让:“我们本可以独占北方市场,再逐渐把荷盾挤出市场。”

“20%,尼尔先生,我们讨论的是整个世界,从北方但非洲,到新大陆,再到莫卧儿王朝、东印度跟东方!”

约翰德维特回道:“阿方斯先生的船只,最远也仅仅抵达非洲,还有更大的世界,只能靠我们去创造价值!”

“东印度?阿方斯先生拥有东印度公司的30%股份;

新大陆?阿方斯先生甚至拥有西印度公司的50%股份!”

尼尔冷笑一声:“我们哪怕什么也不做,也可以从这两个地方分到30%跟50%的利润!”

“…”

“75%,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诚意。”尼尔再度开口:“如果你们做不到,我们大可不必往下谈。”

“尼尔先生,您太激进了。”约翰德维特摇摇头:

“阿方斯先生没有太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他不可能总是关注北方,更不可能总是跟我们较劲;

我们彼此需要一个有诚意的报价,确保我们可以永远合作下去。”

“70%。”尼尔想了想,再度做出让步。

“25%。”约翰德维特拿出更多的理由:

“阿方斯先生已经富可敌国,如果拥有更多的财富,他该如何保护这些财富呢?

再说了,放在银行的钱,仅仅只是数字,如果不能把它们投资出去、让它们继续钱生钱,那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宁可拿着70%的钱,让它烂在钱库里,也不会接受所谓的25%!”

尼尔站起身来:“就这样吧,大议长先生,没什么好谈的了。”

“算了,我们不要讨论这个了,我会亲自去一趟加莱,跟阿方斯先生谈一谈的。”

见尼尔态度如此坚决,约翰德维特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可以。”尼尔的表情依旧很淡漠,显然已经被激怒。

“咳咳…”约翰德维特明知尼尔是故作姿态,也不免有几分紧张,连忙岔开话题:

“那我们就接着说第三点,统一交易所?”

“请讲。”

“阿方斯先生想要统一交易所,这没有问题;想把所有的商品都放到交易所交易,也没有问题;

我们可以把它们统合起来,跟阿姆斯特丹、跟加莱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必要的关联;

就像我们的香料交易所,我们可以对全世界的销售数额、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

约翰德维特再度变得信心十足:

“比如说钾碱,每年世界各地需要多少钾碱,我们可以做一个数据统计,再定一个最有性价比的价格;

往后,我们就规定、每年只能从丹麦海峡运出多少钾碱,确保这些钾碱的数量、价格维持在利润最高的点位上;

还有像木材、铜锭、亚麻这些,因为是必需的原材料,我们可以把价格控制得低一些,促进原材料的精加工。”

“我大概明白了。”

尼尔摇摇头:“但我认为,我们在这一点上面,也存在极大的分歧。”

“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极大的分歧?”约翰德维特明显一愣。

“当初,加莱的商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荷兰是怎么对我们的?”尼尔反问道。

约翰德维特顿时老脸一红。

这确实是荷兰人饱受诟病的一点。

加莱的加工业开始发展,荷兰人就开始给原材料涨价,反正加莱人必须硬着头皮采购!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开始从各个角度打压加莱,比如说不提供高级印染、禁售尺寸较大的木材;

这直接打击了加莱的服装业、时尚业,更是把阿方斯的造船业逼上绝路,最终推出铸铁龙骨!

现在,加莱杀出重围,甚至反过来掌握原材料渠道,荷兰人开始谈合作、谈原材料价格应该得到控制?

想屁吃!

“咳咳…尼尔先生。”约翰德维特咳嗽一声,摸了摸鼻子:

“您不能停留在对抗思维上,现在我们讨论的是“资本合并”,以后我们跟阿方斯先生就是自己人了…”

“资本不吃饭?资本不赚钱?”

尼尔冷笑一声:“我们优先考虑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至于“资本合并”,如果不能帮我们赚钱,那也没什么可合并的。”

“咳…咳咳…”

被尼尔噎得说不出话的约翰德维特,只能用咳嗽来掩盖尴尬。

等尼尔吐槽完了,他才尬着脸、小心翼翼道:

“我们追求的是长远利益,截止目前,北方90%的商业、都是由荷兰商人支撑起来的;

阿方斯先生即便投入全部的商船,也只能得到20-30%,可跟我们合作,他马上就得到90%!

比起从20%的生意中、获得60%的利润;不如从90%的生意里,获得15%的利润;您觉得呢?”

“我依旧不认可。”

尼尔再度摇头:“阿方斯先生说过一个“二八定律”,意思是、20%的优质生意,创造80%的利润;

正如您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占有20-30%的生意,但足以让我们获得80%的利润;

至于剩余的70-80%生意,它们只占了20%的利润,即便失去他们,对我们来说,也完全不可惜!”

“这…这是没有依据的!”约翰德维特辩驳道:“我就是数学教授,我从没听说过这样一个定律。”

“那我们打个比方,我们运出100吨钾碱,只需要半条船,它可以给我们带来500万荷盾的利润。”

尼尔看向约翰德维特:“您现在再说一个东西,可以做到一船货物、达到100万荷盾利润的?”

约翰德维特顿时无语。

别说他想不到,就算他想到了,他也不能说出来;要不然、阿方斯肯定会盯上这个东西、从荷兰人手中抢走!

再说了,钾碱也是个绝对的另类,如果不是应该羊毛业利润更丰厚,阿方斯也割不出这么狠的剪刀差!

然而,这依旧是铁一般的事实:极少数的好利润商品,可以提供占比极高的利润贡献度!

“没有,对吧?根本没有!”

尼尔冷笑起来:“这就验证了“二八定律”,最珍贵的一小部分生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利润;

现在,您竟然希望我们出让最有利润的一部分、换取那些没有利润的生意的分红?您在开玩笑?”

“我们在谈合作,合作就是要互相让步,不是吗?”

见说不过尼尔,约翰德维特开始搬出道貌岸然的说辞。

“您说得很好,那么、您再说说看,您打算做出什么让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